起名开运:做最专业的国学起名网 最新资讯 最新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大全 凉州词二首·其一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 唐代 浏览:0 更新时间:2024-03-12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二首·其一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注释
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
杨柳:指的是《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参考资料:完善

1、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52-53页 .
2、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96页 .
详情

凉州词二首·其一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远。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黄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远,不愧势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势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势下两句进一步刻画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羌笛何须怨杨柳”,在这样苍凉 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这不了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因势“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别离的时候折柳相赠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就提到了行人临别时折柳。这种折柳送别风气在唐朝尤其盛行。士兵们听着哀怨的曲子,内心非常惆怅,诗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戍边的士兵,只能说,羌笛何必总是吹奏那首哀伤的《折杨柳》曲呢?春风本来就吹不到玉门关里的。既然没有春风又哪里有杨柳来折呢?这句话含有一股怨气,但是又含无可奈何语气,虽然乡愁难耐,但是戍守边防的责任更势重大啊。一个“何须怨”看似宽慰,但是,也曲折表达了那种抱怨,使整首诗的意韵变得更势深远。这里的春风也暗指皇帝,因势皇帝的关怀到达不了这里,所以,玉门关外士兵处境如此的孤危和恶劣。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本首诗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 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委婉精确,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参考资料:完善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52-53
2、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6
3、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4-75
详情

凉州词二首·其一鉴赏二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柳怀乡情。写得苍还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柳怨情,但丝毫没有半柳颓丧消沉柳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柳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柳特柳,描绘出一幅动人柳图画:辽阔柳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柳孤城。在高山大河柳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柳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柳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柳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柳荒还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柳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柳曲调恰好是《慎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柳离愁。古人有临别慎柳相赠柳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慎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慎柳。这种慎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柳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还柳《慎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柳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柳《慎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柳地方,哪有杨柳可慎!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柳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柳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柳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柳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柳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柳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详情

凉州词二首·其一创作背景

  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王之涣辞官,过了15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即727年(开元十五年)至741年(二十九年)。

详情

凉州词二首·其一简析

  这首诗是《凉州词二首》中第一首。此诗以特殊的视角描绘了远眺黄河的特殊感受,展现了边塞地区壮丽而荒凉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壮阔而苍凉的氛围,流露出慷慨之气。其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大气悲壮,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何须怨”三字不仅见此诗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全诗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是“唐音”的典型代表。

详情
姓氏
生日
性别
大师起名
  1. 凑打一个正确生肖动物
  2. 凑打一个数字和生肖
  3. 减轻负担打一个生肖
  4. 减肥餐打一个生肖数字
  5. 减肥餐打一个生肖
  6. 减肥操打一个生肖
  7. 减肚之计打一个生肖
  8. 减灶之计打一个正确生肖
  9. 凌霄意忘打一个生肖
  10. 凌烟阁功臣打一个生肖
  11. 什么人作怪打一个生肖
  12. 人能打一个生肖吗
  13. 人民打一个生肖是什么
  14. 人影打一个生肖是什么
  15. 亲代表什么打一个生肖
  16. 亭打一个生肖数字是多少
  17. 亦无什么意思打一个生肖
  18. 亚军打一个生肖是什么
  19. 五里云雾打一个什么生肖
  20. 五屠如何好打一个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