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易数的创始人是谁
《梅花易数》相传为宋代易学家邵雍所著,是一部以易学中的数学为基础,结合易学中的“象学”进行占卜的书,相传邵雍运用时每卦必中,屡试不爽。梅花易数依先天八卦数理,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随时随地皆可起卦,取卦方式多种多样。
宋朝易学大师邵康节在观赏梅花时,偶然看见麻雀在梅枝上争吵,以易理推衍后,预言明日夜晚会有女子前来来摘折梅花,被园丁发觉而追逐,女子惊慌跌倒伤到膝盖;此预测现象果真在隔夜丝毫不差地得到验证,因此邵康节名闻于当时,大家将这种预测方法取名为「梅花易数」。
除爻辞解释外,还有吉凶趋势图。「梅花易数」可以产生声音、方位、时间、动静、地理、天时、人物、颜色、动植物等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感知的事物异相,作为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方法
梅花易数的由来,梅花易数的起源
梅花易数可以将即时产生的声音、方位、时间、动静、地理、天时、人物、颜色、动植物等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感知的事物异相,作为预判信息体。从中洞悉先机达到知己知彼的效果。因其随时随地的便捷性,故广受易友的喜爱。
相传有一天,邵康节先生进入梅花园赏花时,偶然见两只麻雀在枝头上争吵,后又见此二雀忽然争枝坠地,邵先生看到此种现象,心念怪哉!故心算,断曰:明日当会有一邻女来攀折梅花,园丁不知而逐之,邻女惊恐自梅树跌下,伤到大腿。事后果然应验。
后之学者因认为此卦例特殊,竟能断出与卦题不相干之事情来,为别种占法所不及,故将此种断法命名为“梅花易数”。
观梅占还原:
原文曰:
辰年十二月十七日申时,康节先生偶观梅。见两雀争支坠地,颇可怪也。因占之,辰年五数,十二月十二数,十七日十七数,共三十四数。除八余二,属兑,为上卦。加申时九数,总得四十三数,除八余三,得下卦为离。又上下凡四十三数以六除余一,得初九爻动。是为泽火革,初九爻动,咸卦互见乾巽。
断曰:详此卦,明晚当有女子折花,园丁不知而逐之。女子失惊坠地,遂伤其右股。兑金为体,离火为用克之。互中巽木又逢乾兑金克之,则巽木被伤,而巽为股故有伤股之应。革变为艮土,兑金得生。知女子但有伤而不至危也。
卦例剖析:
因见到鸟雀争执而坠地,顿觉怪异,故起占心算。取时间起卦,为先天断,得泽火革之泽山咸,初九爻动,互见乾巽。
主卦中,上兑下离,鸟雀相争在花朵之上相应{兑为口舌争讼的小鸟,离为美丽的花朵]。其综卦为火风鼎,上离下巽,巽为花朵下的各种短矮树木,上为美丽的花朵,再次验证此卦合乎当下情景。
兑为白云漂浮,离为火红太阳。太阳在重云之下,昏昧阴暗其时正值黄昏,与当时情况完全全息。兑为体卦,为“二”数,被离火克,有变革之意,可知次日黄昏既是此应发生之时。
从物象来看,鸟雀为动,取“雀”字之“少女佳人”之应,故断兑为少女,乾为老人。因乾金为圆,故老者当为园丁。时值黄昏,二鸟坠地,少女当趁此时来此娱乐,兑为折损,故必有“折花”之事。
主卦泽火革,为少女立于花朵之上。故可见是登高折花,而离火克兑金藏受伤之机。又,其综卦火风鼎,下卦巽为体兑之倒象,于离卦之下岂不又是坠地之象?是什么原因让她掉了下来的呢?
互卦告诉我们,少女在折花之际,有园丁[乾为园丁]大喊追逐[互卦综象:用互巽的倒象为兑为喊,为破损之机]。少女失足,踏断花枝坠地,伤其右股[乾金克巽木而踏断花枝,而乾为右方为凶,故伤右股]。好在变卦得咸,体卦得艮土之生,虽不能行动而无大碍[艮之象,止。]。
大道至简,梅花一术其整个体系是建立在“天人感应”这个宇宙全息基点之上的。而《观梅占》案例,一个从物象联系到人事的占例,几乎囊括了所有梅花易占知识点。故后人以案命名,称此预判术为:梅花易数。
梅花易数的作者是谁
《梅花易数》的作者是邵雍。
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谥康节。北宋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随父徙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居城西北苏门山,刻苦为学。出游河、汾、淮、汉,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邵雍的病卒简葬
邵雍患病垂危期间,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这些知名人士早晚在他跟前守候照料,将死去时,大家在外厅共同商议他的丧葬事宜,邵雍都可以听到那些商议的话语,就召唤他儿子邵伯温到跟前交代说:“诸君欲葬我近城的地方,应当从于先祖的坟地,一切从简。”
熙宁十年七月五日(1077年7月27日),邵雍去世,终年六十七岁,宋神宗追赠他秘书省著作郎。元祐时又赐予他谥号康节。程颢所做的墓铭志里称邵雍的学问纯正统一而不杂乱,就邵雍所达到的境界,可以说是安且成矣。邵雍所著书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诗有《伊川击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