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以前并不姓关,是杀了人以后才改姓的吗
关羽以前并不姓关,是杀了人以后才改姓的吗?
关羽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刘备、张飞情同手足。但最开始的关羽并不姓关,民间关于他的姓氏有很多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说关羽的父亲姓夏,是个医生。她的母亲生的美貌,于是引起了当地一个恶霸的注意,那个恶霸假装生病,将他关羽的父亲骗到他的住处,再下毒将他杀死。后来又骗来了关羽的母亲,关羽的母亲知道他图谋不轨,但那个时候关羽的母亲已经怀上了关羽,于是说等她的孩子出生就嫁给恶霸。可是孩子出生后,恶霸一看是男孩,怕到时候这个孩子长大了找他报仇,就叫他的家丁把孩子丢进山里面喂狼。幸好那位家丁起了善心,不忍心把孩子扔到山里,就把幼年的关羽扔到了路边。关羽的母亲以后自己的孩子被杀害了,便自尽了。后来关羽被一个姓关的老人捡到了,因为这个老人年老无子,便把关羽养大,为他取名关羽。
有一天关羽看见他的养父愁眉苦脸的,便问他为何这么忧愁。他的养父便说起镇里有个恶霸把各个村庄的水都封死了,只让各家的女子去打水,只要有看上的女子便霸占了。关羽知道后气急败坏,一时冲动就把那个恶霸杀了,而那个恶霸正是害死他亲生父母的凶手。这也是在机缘巧合之下为父母报了仇。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关羽本来姓冯,因为他为民除害,杀了一个无恶不作的恶霸,后来官府追捕他,他便逃到了潼关。可是他要进关,肯定不能说自己的真实姓名,正在犯愁时,他看到一只鸟的羽毛飘落下来,便急中生智,给自己改名关羽。而且关羽之前也并不是红脸,而是用清泉洗脸之后才变红的。
关羽曾说自己因杀人而改名换姓,那他原名是什么
三国时期的牛人们改名的情况非常多。有因改名而成功的,也有因改名而失败的。关羽毫无疑问,就是改名最成功的那位。
咱还是先看看有哪些三国牛人改过名,然后再来分析关羽改名这事。所谓有对比才会有结论。就举两个例子,一个成功的,一个失败的。
改名成功的是陆逊,他原名陆议。最好玩的是陆逊改名后,造成了史书中的混乱,在《吴书》中比较统一,都称之为陆逊,但在《魏书》中,却经常溜达出“陆议”这两字。不知道的,还以为吴国又出了啥牛人呢。
陆逊改名,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表达对孙吴的忠心。逊,一个走之旁,一个孙,所谓一心一意跟孙吴走。至于还有人把陆逊改名跟孙尚香联系起来,并称:是为了纪念他的初恋孙尚香,这就属于演义范畴了。
改名失败的是李严,他本名叫李平。刘备托孤时,他还叫李平。但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后,他改名叫李严了。
很可惜,自从改为李严后,他就开始了一路的人生失败,最终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他谎称军粮不够了,骗诸葛亮回军,然后反咬一口,却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被刘禅罢官,没杀了他就算好的了。
那么关羽呢?在关羽的传记中曾有这样一句: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即,关羽本名不叫关云长,而是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来,在老家犯了事,于是改为“关云长”,一路从山西逃到了河北涿州,并在这里认识了刘备,从此开启了“三国第一名将”之路,坐上了“武圣”宝座。
显然,关羽改名,是为了逃跑方便,当然也可认为是一种“洗心革面,从新做人”的心理。不论那一种,关羽改名这事,还产生出了一个民间传说。
话说,关二哥犯事逃离后,跑到了一寺庙内,里面的高僧一眼看出,此人日后必成大器,只不过如今命运不济。于是便收留了他,并告诉关羽,如今都画影图形捉拿你,所以你必须要,变种容貌。
高僧便把关羽放入一个缸内,里面也不知放了啥,七七四十九天后,关羽出来了一照镜子大惊:我好端端的白面皮,咋变成了红色?这便是关羽面如重枣的由来,接着老僧又让关羽改名,由长生,改为云长!老僧最后指点关羽,去涿州找刘备。
这仅仅是一个民间传说,且版本不下三个,还有一个版本是,关羽竟然是大蟒蛇化身,关起来退了鳞片后,导致面如重枣,然后又改名叫“云长”。
我们对比下“长生”和“云长”,一眼就能看出,改名之后气势非凡。不但响亮,且有一种旷达雄浑之感。所以才说,关羽改名是三国最成功的。
关羽说自己因杀人而改名换姓,那他到底叫什么名字
对于这个问题,前提是《三国演义》当中的关羽。千百年来,关羽这个名字已经是深入人心,似乎并没有什么人对于他的名字提出异议,但是在《三国演义》里面,不知道各位是不是还记得,关羽在介绍自己的时候,说自己因为杀人潜逃,不得不更名改姓,这被改过的名字就叫做关羽,也就是说关羽并不是他的本名,可是,如果这样说,那关羽的本名究竟是什么呢?
刘备和张飞刚认识在酒馆喝酒呢,关羽出场了,刘备观其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就邀约一起喝酒。关羽一上来就自我介绍: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因豪强仗势欺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了。从这个介绍我们知道,关羽是河东解良人,杀人逃亡到河北来了。按常理杀人逃亡肯定要改名换姓,而且关羽的身材相貌都非常有特点,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居然一上来对第一次见面的人就介绍我叫关云长,杀了人逃到这里的,后面也是一出场就告诉别人我姓关名羽字云长。所以我认为关羽这个名字肯定是假的。
关羽关二哥是义气的象征,但对于他的身世始终是个谜。
最有争议的就是关二爷了,或许会有人对此持不同看法,因为在整部书中的第一章节曾经介绍过关羽是河东解良人,可是你不要忘了关于以前是干嘛的,虽然在书中他说得慷慨激昂,说自己曾经杀了一个贪官污吏,但说到底不就是一个在逃的杀人犯嘛!作为一个在外跑路的杀人犯,他们的一贯作风就是改名换姓,虽然三国时期并没有现在的公安系统那么强大,但在各州府衙门也是肯定有案底的,所以我们鼎鼎大名的关二爷到底姓不姓关都在两可。
正是因为他这样的出身,才造就了她行走江湖时的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马快刀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18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关于有一个经典的情节就是斩华雄。华雄算得上是臭大街的一个人物,因为他只是跟关羽打了一个照面,就被关羽给杀了。但是作为董卓手下的一员大将,真的就这么草包吗?两军对垒主将单挑通常都要先报姓名,可是这个时候关羽不知道说什么,总不能说我原先是个杀人犯,现在跟着刘备当马弓手,这样说出去不被别人笑掉大牙才怪。所以她就憋着不出声,闷声发大财直接过去打,华雄当时可能都有点懵了,因为他不知道这货要干嘛。结果在自己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被关羽给斩了。
如果说华雄确实和关羽不是一个档次的,那么颜良文丑这两位可是在三国里面排的上号的,怎么也会如此的不堪一击呢!原因和前者一模一样,关公照样是不按套路出牌,这个时候他刚刚迫不得已投降曹操,这对于看重义气的他来说是奇耻大辱。即使有人询问,他也不好意思说。然后同样的情节再一次上演,这两位河北名将就这样死于青龙偃月刀之下。可惜的是关羽杀华雄的时候,颜良文丑被袁绍支出去押运粮草,如果他们两位当时在现场看到了关羽是如何杀华雄的话估计也不会像这样毫无准备。
也正是由于关二爷这种卑微的出身,导致后来平步青云的他养成了一个看不起名门望族的性格,反倒是对那些出身不好的下人格外亲切,例如关羽在守荆州的时候,孙权曾经派鲁肃过去提亲,虽然孙权也是出于某种阴谋诡计才去行此事,但起码场面上的活你得给人做足了,关羽可倒好,直接来了一句,犬子焉能配我虎女,这一句话有多伤人你知道吗?人家孙权可不是无名之辈,那是和刘备曹操平分天下的主,即使孙权当时没有打荆州的主意,经过他这么一气也得刀兵相向,要不然人孙权的面子能挂得住吗!
相反,他对于出生并不怎么好的那些手下人,却异常的好。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关平和周仓,这两个人一个是关二爷的干儿子,一个是他的贴身秘书,也确实,这两个人直到死都对关羽忠心耿耿,关平随着关羽一起被孙权斩首,周仓看到关羽的人头之后在城楼上抹脖子自杀了,也算不白跟关羽一场。可是你仔细想想,这两个人是什么来历。
关平是关羽老家中同乡老者的儿子,偶然相遇,一句话的事儿便收为干儿子一生相随。这也说得过去对吧?但是周仓呢!他只不过是崇拜关羽的一个黄巾余党,并且还做过一阵的土匪,估计坏事没少干,也是一句话的事儿,关羽就把他收为自己的心腹,这其实是不合常理的。如果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两件事并不能说明关羽看人的眼光有多么的深远,只能够说明他喜欢用这样和自己出身差不多的人。
很多出身卑贱后来平步青云的人都会有着同样一个习惯,那就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卑微,而对那些名门望族持有敌对心理,并且时常有打压欺负的欲望。这也成为关二爷致命的弱点,也为他败走麦城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