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什么时候开始从“长安”改名“西安”的
1.明代确立了西安的格局,并且该名称也起源于明代。
2. 1369年3月,徐达将军攻入奉元路,将其改称为西安府,标志着西安名称的正式确立。
3.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
4.《史记》中将西安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5.西安的著名景点多为历史古迹,包括古城墙、大雁塔和钟楼等,都是游客必游之地。
扩展资料:
6.西安并非由长安改名而来,两个地名自明朝起就同时存在,西安是长安的上级行政单位。
7.长安作为地名始于秦朝,汉朝时设立长安县,并在该县内建立了都城,称为长安城。
8.历史上并不存在“西胡链悔安”这一地名取代了“长安”,两个地名一直平行存在。
9.至今,西安市是地级市,而长安是隶属于西安的一个县级行政区。
10.可以理解为,长安作为一个县级单位,从古至今一直存在,而西安则是管理这些县级单位的行政单位。
长安为何要改名为西安,长安这个名称不好吗
之所以将长安改名为西安并不是因为长安这个名字不好,而是因为这个名字所承载的“长安久治”之意不再符合时代发展,因为继唐朝之后就鲜有政权将都城定在长安。
“长安”这个名字最早诞生于西汉时期。它的诞生契机是汉高祖刘邦在成功夺得天下之后因张良的规劝决定将都城定于关中,但是原本的咸阳宫因为战争遭遇极大破坏,所以刘邦只能就近在咸阳城边上的长安乡建立新城。待新城落成之后,刘邦便为它取名为“长安”,借此希冀西汉王朝能够“长治久安”。
之后西汉灭亡,新朝、东汉等新政权相继出现。这期间政权虽然几经变更,但是大部分政权都还是将国都定在长安。但是这种情况在唐朝之后发生了变化。唐朝灭亡之后中原地区在长达七十多年的时间里都不曾有一个政权能够进行统一。在这段时间里,政权的分散以及快速更迭让长安逐渐丧失中心地位。待赵匡胤好不容易建立宋朝,由于该政权刚建立时其疆域并不包含长安,所以该政权的都城自然不可能定在此处,而是定在了开封。
待北宋在赵匡胤的带领下成功将长安收入囊中,此时开封的国都地位已经较为稳固。所以即便赵匡胤曾有意迁都,但是由于朝中百官的反对而最终作罢。继宋朝之后的元朝因为是从北方发家的缘故,所以也没有舍近求远将远在陕西的长安定为都城,而是就近定都北京。之后的明朝也因朱元璋在起兵过程中将南京作为“大本营”的缘故选择定都于南京。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长安被更名为“西安”。因为朱元璋觉得长安早已不是政治中心,如若再叫“长安”这个名字反而有喧宾夺主之嫌,所以他便按照该地所处方位将它改名为“西安”。
古代的长安什么时候改名为西安
西安,简称“镐”,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明代形成了西安的格局,西安的名称也源于明代。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次子朱樉为秦王。同年西安府城东北隅开始营建秦王府。秦王府时称“王城”,后讹为“皇城”,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新修了城垣,洪武十三年(1380年)和洪武十七年(1384年)分别修建鼓楼钟楼,其位置也与元代的敬时楼和钟楼无异。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标西巡西安后,曾经提议迁都西安,不过他回到南京之后便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