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为啥改名西安
长安改名西安的原因如下:
在公元1369年的时候,明太祖手下大将徐达和常遇春率领明朝大军杀入今天的长安城之中,击败了元朝余孽。明太祖为了纪念这次成功的斗争,将当时的奉元路改名为西安路,象征的就是安定西方。所以说后面的长安城变成西安城,其实就是因为明太祖的一句话导致的。这个叫法被后世王朝一直继承,到今天也没有改变。
西安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自古有着“八水绕长安”之美誉。介于东经107°40′—109°49′,北纬33°42′—34°45′之间,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气候特征
西安市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风小、多雾、少雨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
年平均气温13.0℃—13.7℃,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零下1.2℃—0.0℃,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6.3℃—26.6℃。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1.2℃(蓝田1991年12月28日),年极端最高气温43.4℃(长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22.4—719.5毫米,由北向南递增。
陕西的西安,旧时叫长安。为什么后来又改名为西安呢
原因如下:
西安在西周时称“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行都公”,因为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作为“大兴城”。唐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扩展资料:
西安府是明朝的特大城市之一,下辖6个州,31个县,而当时的陕西省,总共有21个州,95个县。也就是说,西安府占了陕西省的三分之一。就城市地位和区域功能而言,明朝的西安府差不多相当于现在重庆直辖市。
仅在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西安府就有人口231万。经过百年发展,明孝宗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西安府人口达到391万。又过了八十多年,万历六年,公元1576年,这个数字已增长至450万。
“西安”是什么时候开始从“长安”改名“西安”的
1.明代确立了西安的格局,并且该名称也起源于明代。
2. 1369年3月,徐达将军攻入奉元路,将其改称为西安府,标志着西安名称的正式确立。
3.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
4.《史记》中将西安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5.西安的著名景点多为历史古迹,包括古城墙、大雁塔和钟楼等,都是游客必游之地。
扩展资料:
6.西安并非由长安改名而来,两个地名自明朝起就同时存在,西安是长安的上级行政单位。
7.长安作为地名始于秦朝,汉朝时设立长安县,并在该县内建立了都城,称为长安城。
8.历史上并不存在“西胡链悔安”这一地名取代了“长安”,两个地名一直平行存在。
9.至今,西安市是地级市,而长安是隶属于西安的一个县级行政区。
10.可以理解为,长安作为一个县级单位,从古至今一直存在,而西安则是管理这些县级单位的行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