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其指数千指:通“旨”,要旨。
2、失之豪厘,差以千里。豪:通“毫”。
3、天人之际,承敝通变承:通“乘”,顺应。
4、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俶傥: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5、故长于风风:通“讽”,讽喻。
6、弗敢阙阙:通“缺”,遗漏。
7、堕先人之言堕:同“隳”,毁。
8、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反:通“返”,返回
9、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罔:通“网”。 失:通“佚”。
10、辅拂股肱之臣 拂:通“弼”,辅助。
11、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纂:通“缵”,继承。
二、古今异义
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至于:古,一直到;今,a表示可能达到某种程度; b连词,表另提一事。
典:古,掌管;今,标准,法则。
2、司马氏去周适晋。
去:古,离开;今,跟“来”相反,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市长。
市长:古,汉朝掌管市场的官长;今,市级行政首长。
4、迁俯首流涕曰。
涕:古,眼泪;今,鼻涕。
5、年十岁则诵古文。
古文:古,指先秦用古文字所写的古书;今,五四以前文言文的统称。
6、余所谓故事,整齐其传世,非所谓作也。
故事:古,历史旧闻;今,真实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整齐:古,整理,归纳;今,有秩序,不乱。
7、《诗》《书》往往间出矣。
往往:古,不断;今,常常。
8、小子何敢让焉。
让:古,辞让,推辞;今,不争,尽着旁人。
9、夫《诗》《书》隐约者。
隐约:古,含义隐奥而言辞简约;今,感觉不很明显。
10、维我汉继五帝末流。
末流:古,遗业;今,最低的等级。
11、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
于是:古,在这时;今,连词,表示两件事前后紧接。
12、则学者至今则之。
则:古,视…为准则;今,准则。
13、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是非:古,褒贬是非;今,事理的正确与错误。
14、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终于:古,最终落在;今,副词,表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15、不得与从事 ,故发愤且卒。
从事:古,跟从侍奉;今,投身到事业中去。 发愤:古,抒发愤懑;今,决心努力。
16、以为天下仪表。
仪表:古,标准;今,人的外表。
17、先人有言。
先人:古,父亲;今,祖先。
三、词类活用
1.其在卫者,相中山。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诸侯国的国)相
2.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 坑:名词用作动词,活埋
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 王:名词活用作动词,封王
4.则学者至今则之。 则:名词的意动用法,视„„为准则
5.忠臣死义之士。 死:为动用法,为„„死
6.上明三王之道。 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
7.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善:褒扬 恶:讥贬 贤:尊重,赏识 贱:鄙视,轻视
8.拨乱世反之正。 反,通“返”,使动用法,使„„回归
9.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像君,像臣,像父,像子
10、整齐其世传。整齐:使动用法,使„„整齐,整理,归纳
11、孙子膑脚。膑:名词活用为动词,受膑刑。
12.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科条:名作动,对史事提纲挈领的编排记述
13、存亡国,继绝世。存:使动,使„„存在,恢复;继:使„„延续
14、《礼》经纪人伦。 经纪:名作动,规范
四、一词多义
适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到)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乐)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刚刚)
封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禅)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封赏)
籍吏民,封府库(封闭)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土堆,坟)
论
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阐释)
孙子膑脚,而论兵法(著述)
于是论次其文(论述)
每与臣论此事(议论,讨论)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诉说)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议定)
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定罪)
本
本《诗》《书》《礼》《乐》之际(遵奉)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树木的根)
今本本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根本,指农业)
余本非文人画士(原来)
自言本是京城女(本来)
今存其本不忍废(稿本)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人欤(推原,考察)
让
小子何敢让也(推辞)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责备)
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退让)
范宣子让,其下皆让(谦让)
泰山不让细壤,故能成其大(推辞,拒绝)
太史公自序文言知识词语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