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开运:做最专业的国学起名网 最新资讯 最新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大全 金石录后序 金石录后序译文及注释

金石录后序译文及注释

更新时间:2025-05-05 07:23

译文
  《金石录》三十多卷是谁的著作呢?是先夫郡候赵德甫所撰的(注:宋代称知州为候)。内容远至自夏、商、周,近至不远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凡是铸在钟、鼎、甗、鬲、盘、彝、尊、敦上的铭记,以及刻在长方形石碑和圆形碑上的知名人物和山林隐士的事迹,只要是刻在这些金石之物上的文字共整理了二千卷,全都校正了谬误,进行了汰选和品评,所有的都符合圣人的道德标准,还能够帮助史官修订失误,这里都记载了,可以称得上内容丰富了!

  呜呼!自从唐代的王播(原文:王播,但应该是王涯,是李清照记录错误。)与元载遭到杀身之祸以后,书画跟胡椒都是他们取杀身之祸的原凶;而和峤、杜预所患的“病”,一个是贪财病、一个是《左传》病,其实也没有什么区别。听起来不相同,但痴迷其中都是一样的。

  我在建中靖国元年(注:宋徽宗年号,即公元1101年),出嫁从此属赵氏的人。当时先父是礼部员外郎,明诚的父亲是礼部侍郎。丈夫赵明诚年方二十一岁,正在太学当学生。赵、李两家本是寒门,向来清贫俭朴。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把衣服押在当铺里,取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和果实。两人对着买回来的碑文一起欣赏着,反复研究,自认为夫妻二人像远古时代葛天氏的臣民那样自由和快乐。两年以后,明诚出仕做官,便立下即使节衣缩食,要走遍四方,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来的志愿。日积月累,碑文也越积越多。因为赵明诚的父亲在政府工作,其中还亲戚和老朋友掌管国家图书和编修史志,常常可以看到像《诗经》以外的佚诗、正史以外的逸史,以及从鲁国孔子旧壁中、汲郡魏安釐王墓中发掘出来的古文经传和竹简文字,于是就尽力抄写,渐渐感到趣味无穷,到了难以自控的地步。从那以后如果看到古今名人的书画和夏、商、周三代的奇器,也还是脱下衣服去当了也要把它买下来。曾记得崇宁年间,有一个人拿来一幅徐熙所画的《牡丹图》,要价二十万钱才肯卖。当时即使官宦子弟,但要筹备二十万铜钱,谈何容易啊!夫妻二人把玩了它两夜,想尽办法也筹不到钱,只有还给了卖家。夫妇二人互叹可惜,为此不开心了好几天。

  后来明诚罢官,带我回青州故乡闲居了十年。夫妇勤俭持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明诚复官后,又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州的知州,把他的全部俸禄拿出来,从事书籍的校勘、刻写。每得一本书,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类,题上书名。得到书画和彝、鼎古玩,也摩挲把玩或摊开来欣赏,指出存在的不足。每次等到蜡烛为烧完才去睡觉。因此所收藏的古籍,在精致和完整上超过许多收藏家。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二人以猜中与否来定胜负,然后以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的便举杯大笑,常常把茶不小心倒在胸前衣襟上,反而饮不到一口。真愿意这样过一辈子!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中,但理想从没有被忘记。收集的书籍达到了要求,就在归来堂中建起书库,把大橱编上了甲乙丙丁的号码,中间放上书册。如需讲读,就拿来钥匙开橱,在簿子上登记,然后取出所要的书籍。如果谁把书籍损坏或弄脏了一点,定要责令此人揩干净涂改正确,改掉以前那种随便很不在意书籍的作风。所以想求得舒心反而心生不安。我性子实在忍耐不住,就想办法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绣有文彩的衣裳,头上没有明珠翡翠的首饰,室内没有镀金刺绣的家具。节省下来的钱遇到想要的书籍,只要字不残缺、正规版本,就马上买下,储存起来作为副本。向来家传的《周易》和《左传》,原有两个版本源流,文字最为完备。于是罗列在几案上,堆积在枕席间,我们意会心谋,目往神授,这种乐趣远远超过那些追逐歌舞女色斗狗走马的低级趣味的人。

  到了钦宗靖康元年,明诚做了淄州知州,听说金军进犯京师汴梁,一时间很茫然,满箱满笼的书籍,即恋恋不舍,又怅惘不已,心知这些东西必将不为己有了。高宗建炎元年三月间,我的婆婆太夫人郭氏死于建康,明诚到南边奔丧。所有的物品不能全部载去,便先把书籍中重而且大的印本去掉,又把藏画中重复的几幅去掉,再把古器中没有款识的去掉。后来又去掉书籍中的国子监刻本、画卷中的平平之作及古器中又重又大的几件。经多次削减,还装了十五车书籍。到了海州,雇了好几艘船渡过淮河,又渡过长江,到达建康。这时青州老家,还锁着书册什物,占用了十多间房屋,希望来春再备船把它装走。到了十二月,金兵攻下青州,这十几屋东西,一下子化为灰烬了。

  高宗建炎二年秋九月,明诚夺情被任命为建康府知府,三年春三月罢官,搭船上芜湖。到了当涂,打算在赣江一带找个住处。夏五月,到贵池,皇帝有旨任命他为湖州知州,需上殿朝见。于是我们把家暂时安置在贵池,他一人奉旨入朝。六月十三日,开始挑起行李,舍舟登岸。他穿着一身夏布衣服,翻起覆在前额的头巾,坐在岸上,精神如虎,明亮的目光直向人射来,向船上告别。此刻我的情绪很不好,大喊道:“假如听说城里局势紧急,怎么办呀?”他伸出两个手指,远远地答应道:“跟随众人吧。实在万不得已,先丢掉包裹箱笼,再丢掉衣服被褥,再丢掉书册卷轴,再丢掉古董,只是那些宗庙祭器和礼乐之器,必须抱着背着,与自身共存亡,别忘了!”说罢策马而去。一路上不停地奔驰,冒着炎暑,感染成疾。到达皇帝驻跸的建康,患了疟疾。七月底,有信到家,说是病倒了。我又惊又怕,想到明诚向来性子很急,无奈生了疟疾,有时发烧起来,他一定会服凉药,病就令人担忧了。于是我乘船东下,一昼夜赶了三百里。到达以后,方知他果然服了大量的柴胡、黄芩等凉药,疟疾加上痢疾,病入膏肓,危在旦夕。我不禁悲伤地流泪,不忍心问及后事。八月十八日,他便不再起来,取笔做诗,绝笔而终,此外更没有“分香卖屦”之类的遗嘱。

  把他安葬完毕,我茫茫然不知到什么地方是好。建炎三年七月,皇上把后宫的嫔妃全部分散出去,又听说长江就要禁渡。当时家里还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所有的器皿、被褥,可以供百人所用;其他物品,数量与此相当。我又生了一场大病,只剩下一口气。时局越来越紧张,想到明诚有个做兵部侍郎的妹婿,此刻正作后宫的护卫在南昌。我马上派两个老管家,先将行李分批送到他那里去。谁知到了冬十二月,金人又攻下南昌,于是这些东西便全数失去。所谓一艘接着一艘运过长江的书籍,又象云烟一般消失了,只剩下少数分量轻、体积小的卷轴书帖,以及写本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的诗文集,《世说新语》,《盐铁论》,汉、唐石刻副本数十轴,三代鼎鼐十几件,南唐写本书几箱。偶尔病中欣赏,把它们搬在卧室之内,这些可谓岿然独存的了。

  长江上游既不能去,加之敌人的动态难以预料,我有个兄弟叫李迒,在朝任勅局删定官,便去投靠他。我赶到台州,台州太守已经逃走;回头到剡县,出睦州,又丢掉衣被急奔黄岩,雇船入海,追随出行中的朝廷。这时高宗皇帝正驻跸在台州的章安镇。于是我跟随御舟从海道往温州,又往越州。建炎四年十二月,皇上有旨命郎官以下官吏分散出去,我就到了衢州。绍兴元年春三月,复赴越州;二年,又到杭州。

  先夫病重时,有一个张飞卿学士,带着玉壶来看望他,随即携去,其实那是用一块形状似玉的美石雕成的。不知是谁传出去,于是谣言中便有分赐金人的话语。还传说有人暗中上表,进行检举和弹劾。事涉通敌之嫌,我非常惶惧恐怖,不敢讲话,也不敢就此算了,把家里所有的青铜器等古物全部拿出来,准备向掌管国家符宝的外庭投进。我赶到越州,皇上已驾幸四明。我不敢把东西留在身边,连写本书一起寄放在剡县。后来官军搜捕叛逃的士兵时把它取去,听说全部归入前李将军家中。所谓“岿然独存”的东西,无疑又去掉十分之五六了。惟有书画砚墨,还剩下五六筐,再也舍不得放在别处,常常藏在床榻下,亲手保管。在越州时,我借居在当地居民钟氏家里。冷不防一天夜里,有人掘壁洞背了五筐去。我伤心极了,决心重金悬赏收赎回来。过了两天,邻人钟复皓拿出十八轴书画来求赏,因此知道那盗贼离我不远了。我千方百计求他,其余的东西再也不肯拿出来。今天我才知道被福建转运判官吴说贱价买去了。所谓“岿然独存”的东西,这时已去掉十分之七八。剩下一二件残余零碎的,有不成部帙的书册三五种。平平庸庸的书帖,我还象保护头脑和眼珠一样爱惜它,多么愚蠢呀!

  今天无意之中翻阅这本《金石录》,好像见到了死去的亲人。因此又想起明诚在莱州静治堂上,把它刚刚装订成册,插以芸签,束以缥带,每十卷作一帙。每天晚上属吏散了,他便校勘两卷,题跋一卷。这二千卷中,有题跋的就有五百零二卷啊。如今他的手迹还象新的一样,可是墓前的树木已能两手合抱了。悲伤啊!

  从前梁元帝萧绎当都城江陵陷落的时候,他不去痛惜国家的灭亡,而去焚毁十四万册图书;隋炀帝杨广在江都遭到覆灭,不以身死为可悲,反而在死后把唐人载去的图书重新夺回来。难道人性之所专注的东西,能够逾越生死而念念不忘吗?或者天意认为我资质菲薄,不足以享有这些珍奇的物件吗?抑或明诚死而有知,对这些东西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吗?为什么得来非常艰难而失去又是如此容易啊!

  唉!陆机二十作《文赋》,我在比他小两岁的时候嫁到赵家;蘧瑗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岁之非,如今我已比他大两岁:在这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啊!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有人丢了弓,总有人得到弓,又何必计较。因此我以区区之心记述这本书的始末,也想为后世好古博雅之士留下一点鉴戒。

  绍兴二年,太岁在壬,八月初一甲寅,易安室题。

注释
(1)这是李清照为其夫赵明诚所著《金石录》一书所写的后序。当作于绍兴四年。
(2)右:以上。后序在书末故云。
(3)赵侯德父:唐时以州、府长官称侯,赵明诚曾任莱州、淄州、建康府及湖州长官。德父,赵明诚之字。
(4)三代:夏、商、周三朝。
(5)五季:即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6)钟:青铜铸乐器。
鼎:青铜铸炊具。
甗((yǎn)音衍):陶制炊具。鬲(音利)陶制炊具。
匜((yí)音仪):青铜制盛水器。
敦((duì)音对):青铜制食器。
款识((zhì)音志):铭刻在金石器物上的文字。
(7)丰碑、大碣((jié)音洁):古以长方形刻石为碑,圆形刻石为碣。丰:大。
(8)晦士:犹隐士。
(9)是正:订正。
(10)王播:唐文宗时人。李清照笔误应是王涯:王涯,字广律,唐文宗时人,酷爱收藏。甘露之变,为宦官所杀家产被抄没,所藏书画,尽弃于道。元载:唐代宗时宰相,为官贪横,好聚敛。后获罪赐死抄没其家产时,仅胡椒即有八百石。(均见《析店书》)
(11)“长舆、元叙”句:《晋书·杜预传》:“预常称(王)济有马癖,(和)峤(qiáo)有钱癖。武帝闻之,谓预日:‘卿有何癖?’对曰:‘臣有《左传》癖。’”和峤字长舆;杜预字元凯。
(12)建中辛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
(13)归:嫁。
(14)先君:指作者父亲李格非。旧过世的父亲为先君、先父。礼部员外郎:礼部分曹办事官员。
(15)丞相:指赵明诚父:挺之,曾官至尚书右仆射(相当于丞相)。吏部侍郎:吏部副长官。
(16)太学:古代国家的最高学府。
(17)朔望:阴历每月之初一为朔日,十五日为望日。谒(yè)告:谒见。
(18)质:典当。半千:五百。
(19)相国寺:北宋时汴京(今河南开封)最大的寺庙,也是当时著名的集市。
(20)市:购买。
(21)葛天氏: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其时民风淳朴,安居乐业。
(22)饭蔬衣练:吃穿简单随意。蔬,蔬菜。练,粗帛。
(23)遐((xiá)音霞)方绝域:远荒僻之地。
(24)古文奇字:指秦汉碑版刻石之文字。
(25)日就月将:日积月累。
(26)馆阁:掌管国家图、编修国史的机构。
(27)亡诗逸史:泛指散失的历史文化资料。亡诗,《诗经》305篇之外的周诗。鲁壁汲冢:泛指出土文物。《汉书·艺文》:“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古字也。”《晋书·武帝纪》:“汲郡人不准掘魏襄王冢,得竹简小篆古书十余万言。”冢:墓。
(28)浸:渐渐。
(29)崇宁:宋徽宗年号(1102-1106年)。
(30)徐熙:五代时南唐著名画家。
(31)信宿:两夜。
(32)屏((bǐng)音丙)居:退职闲居。赵挺之罢相后不久死去,亲旧多遭迫害。赵明诚去官后携李清照回到青州故里。
(33)仰取俯拾:指多方谋求衣食。
(34)连守两郡:赵明诚自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至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先后知莱州、淄州。
(35)铅椠((qiàn)音欠):书写用具,这里指校勘、刻写。
(36)彝((yí)音夷):青铜制祭器。
(37)摩玩舒卷:反复观赏,爱不释手。
(38)率((lǜ)音律):限度。
(39)归来堂:赵李二人退居青州时住宅名,取陶渊明《归去来辞》意。
(40)叶:同“页”。·
(41)角((jué)音决):较量。
(42)簿甲乙:分类登记。
(43)请钥:取钥匙。上簿:登记。
(44)关出:检出。
(45)坦夷:随意无所谓的样子。
(46)憀傈((liáo)(lì)音聊利):不安貌。
(47)不耐:无能,缺乏持家的本事。
(48)重肉:两样荤菜。
(49)重采:两件绸衣。
(50)刓 ((wán)音完)缺:缺落。
(51)枕藉:堆积。
(52)神授:神往。
(53)声色狗马:指富贵子弟喜好的歌儿舞女、斗鸡走狗之娱。
(54)靖康丙午岁: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
(55)淄川:即淄州,今山东淄博。
(56)箧((qiè)音切):小箱子。
(57)建炎丁未: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
(58)太夫人:指赵明诚之母。
(59)长((zhǎng)音障)物:多余之物。
(60)监本:国子监刻印的版本。
(61)东海:即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一带。
(64)青州:今山东青州。
(65)煨((wēi)音威)烬:灰烬。煨,热灰。
(66)建炎戊申:建炎二年((1128年)。
(67)起复:居丧未满期而被任用。
(68)己酉:建炎三年((1129年)。
(69)芜湖:今安徽芜湖。
(70:姑孰:今安徽当涂。
(71)赣水:即赣江。
(72)池阳:今安徽贵池。
(73)湖州:今浙江吴兴一带。
(74)过阙上殿:指朝见皇帝。
(75)葛衣岸巾:穿葛布衣,戴露额头巾。
(76)目光烂烂射人:《世说新语·容止》“裴令公目王安丰:目烂烂如岩下电。”形容目光富于神采。
(77)意甚恶:情绪很不好。
(78)缓急:偏义复词,指危急。
(79)戟手:举手屈肘如戟状。
(80)宗器:宗庙所用的祭、乐器。这里指最为贵重之物。
(81)行在:皇帝出外居留之所。这里指建康。
(82)痁((shān)音山):疟疾。
(83)柴胡、黄芩((qín)音勤):两味退热的中药。
(84)膏肓((gāo) (huāng)):《左传·成公十年》:“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85)分香卖屦((jù)音句):指就家事留遗嘱。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屦,麻鞋。
(86)分遗六宫:疏散宫中妃子、宫女人等。
(87)茵褥:枕席、被子之类。
(88)他长物称是:其余用物与此数相当。
(89)兵部侍郎:兵部副长官:
(90)从卫:担任皇帝的侍从、警卫。洪州:今江西南昌。
(91)部送:押送。
(92)李、杜、韩、柳集:唐代著名文学家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的作品集。
(93)世说:即《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著。《盐铁论》:汉桓宽著。
(94)鼐((nài)音耐):大鼎。十数事:十余种。
(95)岿然独存:指遭劫难而得幸存者。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见隳(huī)坏,而灵光岿然独存。”
(96)上江:指今安徽一带,以其在今江苏上游故名。
(97)叵((pǒ)音颇上)测:不可测度。
(98)敕(chì)局删定官:负责编辑皇上诏令的官员。
(99)台:台州,今浙江临海。
(100)剡(shàn):剡溪,著名的风景胜地,在今浙江嵊县。
(101)出陆:走陆路。
(102)黄岩:今浙江黄岩。
(103)行朝:同“行在”。
(104)驻跸((bì)音毕):指皇帝停留。章安:属台州,在今浙江临海东南。
(105)温:温州,治所在今浙江温州。
(106)越: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107)庚戌:建炎四年(1130年)。
(108)衢(qú):衢州,治所在今浙江衢县。
(109)绍兴辛亥: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
(110)壬(rén)子:绍兴二年(1132年)。
(111)杭:杭州,今浙江杭州。
(112)疾亟(jí):病危。
(113)珉((mín)音民):似玉的石头。
(114)颁金:分取金银财物。
(115)密论列:秘密举报。
(116)外廷:同“行朝”。投进:进献。
(117)幸:皇帝光临称“幸”。四明:即明州,今浙江宁波。
(118)无虑:大约。
(119)簏(lù):竹箱。
(120)会稽:今浙江绍兴。
(121)穴壁:在墙上打洞。
(122)吴说((yuè)音悦):宋代著名书法家。时任福建路转运判官,故称运使。
(123)如护头目:好像保护头与眼睛一样。
(124)东莱:即莱州。静治堂:当为赵、李之书斋名。
(125)芸签缥((piāo)音漂)带:芸签,用芸草制成的书签。缥带,用来束扎卷轴的丝带。
(126)吏散:犹今之“下班”。
(127)手泽:亲手书写之墨迹。
(128)墓木已拱:指死已多时。《左传·傅公三十二年》: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拱,两手合围。
(129)“萧绎”句:梁元帝,名绎字世诚,自号金缕子。西魏伐梁,江陵陷没,他“聚图书十余万卷尽烧之”。(见《南史·梁元帝纪》)
(130)“杨广”句:唐颜师古撰传奇《南部烟花录》载,其死后显灵将生前所珍爱的书卷尽数据为己有。
(131)菲薄:指命薄。
(132)尤物:特异之物
(133)少陆机作斌之二年:指十八岁。杜甫《醉歌行》:“陆机二十作文斌。”
(134)过蘧(qú)瑗知非之两岁:指五十二岁。《淮南子·原道训》:“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
(135)“人亡弓”句:《孔子家语·好生》:“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136)“绍兴”句:绍兴二年,即1132年。玄黓(音亦),《尔雅:释天》:“太岁……在壬曰玄黓。绍兴二年适为壬子年。壮月,八月。按,此署年或有误。

参考资料:完善

1、黄墨谷.辑李清照集[M].山东:齐鲁书社出版社,1981
2、陈祖美.李清照评传[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金石录后序译文及注释词语扩展阅读

金石录后序创作背景

金石录后序赏析

金石录后序争议部分

  1. 举头望月打一个精准生肖
  2. 举头望月打一个生肖动物
  3. 举国欢庆打一个生肖动物
  4. 举国上下打一个生肖
  5. 举十知九打一个生肖
  6. 举十知九.打一个生肖
  7. 举入虎群打一个生肖
  8. 举世无故打一个生肖动物
  9. 举不胜举打一个生肖
  10. 举一反三宜打一个生肖
  11. 晾晒什么生肖
  12. 生肖看什么命
  13. 生肖羊与什么生肖好
  14. 晋是哪个生肖
  15. 是讲哪个生肖
  16. 生肖老鼠戴什么
  17. 春雨什么生肖
  18. 春耕指哪生肖
  19. 生肖能带吗
  20. 生肖茅台哪个最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