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创作背景
更新时间:2025-09-13 15:04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公元1820)三月,龚自珍第二次参加恩科会试,再次失利。此时他已经二十九岁,人近中年,第二次落第对他是很大的打击。落榜后,龚自珍和友人周仪暐一同离京南下。时值秋天,二人途经富庄驿,相与题诗于驿壁,此诗为龚自珍的和诗。
19世纪初期的中国已是危机四伏,内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外有列强环伺虎视眈眈,几千年的封建帝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可是,统治者却自以为安稳得很,朝廷上花天酒地,歌舞升平,官僚们也多做着皇基巩固、泱泱大国的美梦。只有少数头脑清醒、目光远大的人,才能够感受到“秋风”“暮气”,指出所谓“盛世”的实质乃是“衰世”。龚自珍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较早地洞察到了“暮世”的实质,因而在诗中充满了对国事时势的忧郁。
参考资料:完善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第1版 清、近代.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1565,1577-1578
2、邹进先著.龚自珍论稿.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