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师范学校学校改名
1958年,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提升,教育事业也随之壮大。这一年8月,地委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将莱阳师范学校改名为“山东省莱阳师范专科学校”。原莱阳县小学教师进修学校也随之调整,其职能并入,成立了莱阳师专的函授部,以满足教育需求的进一步扩展。
1960年8月,专科班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迁移,搬迁至烟台,建立了新的教育机构——烟台师范专科学校。而中师部和函授部则留在莱阳,恢复了“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的原名,继续为当地教育服务。
至1966年,莱阳师范学校规模有所扩大,拥有13个教学班级,学生总数达到550人,教职工队伍也增至72人,其中教师占比较大,共有42名教师在为学生们辛勤耕耘。这一年,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影响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扩展资料
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的前身是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1930年,国民党山东省教育厅决定成立“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简称“二乡师”),1950年12月,经省教育厅批准,胶东师范改名为“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是年3月,在莱阳城西关建立了附属小学。至1957年学校规模发展到在校生22个班,923人,教职工103人,其中教师56人。附小规模发展到20多个班。
莱阳师范学校学校历史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莱阳师范学校经历了6年的中断,未能接收中师班新生。附属小学在1968年被下放到大队,成为了一所民办小学。1972年,学校改变了招生策略,开始接纳高中毕业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培养初中教师,当时的党支部书记兼革委会主任是于彬。1975年,学校权力下放到莱阳县教育局,学校的一部分土地和建筑,共计20亩和110间房屋,被转交给教育局,用作招待所和教师进修学校之用。
1976年,学校共有在校学生343人,同时设有3个中学教师短训班,培训人员112人,教职工总数为63人,其中教师占27人。随着"文革"的结束,教育领域逐渐恢复正常,学校在1977年恢复了招生考试制度。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下,与全国其他领域一样,教育教学工作重新焕发生机。
这段历史表明,莱阳师范学校在动荡过后,逐步回归教育本位,为社会培养了师资力量,适应了国家教育改革的新阶段。
扩展资料
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的前身是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1930年,国民党山东省教育厅决定成立“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简称“二乡师”),1950年12月,经省教育厅批准,胶东师范改名为“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是年3月,在莱阳城西关建立了附属小学。至1957年学校规模发展到在校生22个班,923人,教职工103人,其中教师56人。附小规模发展到20多个班。
莱阳师范学校的学校改名
1958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有了进一步发展。8月,地委将莱阳师范学校改为“山东省莱阳师范专科学校”。原莱阳县小学教师进修学校划归莱阳师专,成立函授部。
1960年8月,专科班迁到烟台,成立了烟台师范专科学校。中师部和函授部留驻莱阳,恢复“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名称。1966年,学校共13个班,学生550人,教职工72人,其中教师4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