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与郧阳师专的七年之痒
我怀着大湖之滨的想法来到了群山之巅,
这山与山之间的云彩缠绕了我心头七年。
——题记
虽然母校已经改名“汉江师范”,但我更愿意叫她:郧阳师专。这四个字是刻在我心头的印记,三秒钟的选择却用了三年的时间把她深深的融进心底。
初报志愿时,我还不是很认识这个“郧”字。查着字典上网百度时,第一眼看到的是那个大湖“丹江水库”。心里想着大湖之滨的学校应该很温柔吧,却不曾想,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方知道是在十堰。
为什么要纠结于一个名字呢?我时常问自己。也许是因为这个名字承载了太多的记忆。不知道现在的学弟学妹入校时,还会不会有人把“茹古涵今”读成“今福山庄”。不知道现在的学弟学妹们,还会不会有人初春时节去山上看那漫山开遍的花朵。四月的槐花,五月的紫色小花,还有常年会开的山茶。芳草烂漫倒不至于,落英缤纷却是十分恰当的形容。
大一入校时,记忆最深的是要穿过长长的隧道,那时候的校园还是一个成长着的孩子,有着细嫩的骨架,血肉还待长成。走过隧道口时,引入眼帘的不像校园更好似一个大工地。工程车从我身边呼啸而过,大群大群的工人在热闹的施工。操场还是水泥地,随处可见低矮的土丘。几栋宿舍楼兀自挺立着,稍远的地方是孤零零的一栋食堂。
郧阳师专真的是在我们眼中一点点建起来的,开学时篮球场的沥青还未干透,喻斌校长在台上做欢迎新生的讲话,我们在下面不时地移动脚步,黑色的沥青粘在鞋底,抬腿时拉出细长的黑丝。三两分钟就要动一下,有学生在骚动时,那一定就是忘了抬腿被彻底黏住的了。
军训是最有趣的了,我们在左边操场军训,搅拌车就在右边倾倒沥青。下午时搅拌车在左边操场铺沥青,我们在右边军训。十一个军训方针来回移动,颇有拼图的感觉,我想要是那时有人从天俯瞰,一定会笑出声来。
熬过军训时,就是正式开学了。中文系的老师是极有意思的一群人,我记得“最有诗人气质”的陈书平和他的耒阳话,还有“温柔娴静”的杨芳老师和她上第一堂课时连续被五届学生当做学生的记录,记得龚艳丽老师的微笑和李娜老师的长辫子;记得曹赟老师的“阿Q”更记得温伟老师的儒雅……太多的记忆让我铭记,而我还是最爱郧师的雪。
郧师的雪是轻柔的也是狂暴的,它可以轻飘细落,也可以一夜之间覆盖整座校园。郧师的雪是冰冷的也是炙热的,它可以让第一次见到雪而高兴得在雪地打滚的海南室友生冻疮,也可以让打完雪仗的我们手,变得通红通红。郧师的雪是诗意的,那时总是故作哀愁的在苍茫的大地上写下婉约的词句:君生我未生,最好不相见之类的句子写了不知道多少;拼音组成的名字也不知道踩出来多少;阳光出来时,那些不敢为人所知的话语都融化成水,蒸发成汽,腾起如云,随风而去了。
人说,七年是人体所有细胞代谢一遍的的时间。七年之后,你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与七年前不一样了。而我与郧师也差不多七年了,但这份情感却随着时间历久弥新,愈久愈浓了。
学校里的喜欢的那些东西现在依然坚持的已然不多了。除了工作所必需的写作,剩下的就是业余始终坚持的戏剧编剧了。我戏剧的启蒙最早就是来自中文系每年的金秋晚会上老师们合演的那场戏,那时候为了排练一群人到处找教室的日子,我们在校前广场排练过,小教室排练过,路边路灯下排练过,去食堂的路上排练过,即使在毕业后的日子里,排练的场景依旧不时会出现在梦中。大学最难忘的回忆之一,便是毕业前在学术报告厅的那场演出了,演的是我自己写的一个剧本,把我三年校园生活与毕业前的迷茫融成一曲,演完之后更是难以抑制落下眼泪,那一刻,我知道,我要走了,再次回来,又是不知哪一年。
毕业后的这几年里,我辗转过许多城市,现在身在大河下游的武汉,每当西北风刮起来时,心心念念的,却还是也不知十堰下雪没。
真是想念十堰的雪啊,真是想念,郧师瓦蓝色的天。
湖北省丹江口职业技术学校历史沿革
湖北省丹江口职业技术学校的变迁历程始于1951年。当年,均县初级中学增设了四年制初级师范班,设址于草店遇真宫,学制为两年。
1956年9月,学校正式命名为均县初级师范学校,继续在教育领域发展。随着历史的推进,学校在1961年5月迁至龙口镇,更名为光华县教师进修学校,学制缩短为两年,旨在为当地教育提供更为专业的教师培训。
1962年,学校再次更名为均县小学教师轮训班,专注于培养小学教师。到了1965年9月,学校改名为均县耕读师范学校,成为三年制中师,目标是为耕读中学及小学培养教师。
1971年秋,学校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被撤消后,在原址上建立了湖北省均县师范学校,主要承担小学和初中师资的培训任务。1978年,学校搬迁至丹江口市右岸马湾,更名为丹江口市教师进修学校,同时增设了师训班、党政干部文化补习班和中师班。
1983年,学校再次更名为丹江口市教师进修学校,继续发展职业教育。1986年,学校进一步改名为丹江口市中等师范学校,直到2003年3月,学校再次更名为丹江口市经贸科技学校。在2007年8月,学校正式定名为湖北省丹江口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标志着学校的教育方向和职责进一步明确。
扩展资料
湖北省丹江口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位于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市右岸新城区中心。学校创建于1951年,其前身为丹江口市中等师范学校、丹江口市职业教育中心、丹江口市经贸科技学校。
湖北省丹江口职业技术学校的历史沿革
2007年8月,学校更名为“湖北省丹江口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
2003年3月,学校更名为丹江口市经贸科技学校。
1998年12月,市成人中专与职教中心合并办学,学校名称为丹江口市职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校牌迁挂至原成人中专学校办公。
1992年学校恢复丹江口市教师进修学校名称。
1986年学校更名为丹江口市中等师范学校。
1983年,学校更名丹江口市教师进修学校,设师训班、党政干部文化补习班和中师班。
1978年,校园迁至丹江口市右岸马湾。
1971年秋,学校被撤消,在原校址建立湖北省均县师范学校,承担小学、初中师资培训任务。
1965年9月,改名均县耕读师范学校,为三年制中师,培养耕读中学及小学教师。
1962年,学校更名为均县小学教师轮训班。
1961年5月,学校迁址龙口镇,易名为光华县教师进修学校,学制二年。
1956年9月,均县初级师范学校成立,校址设草店遇真宫,学制二年。
1951年秋,均县初级中学附设四年制初级师范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