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寅集下】【干字部】 幹;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341第09
【唐韻】古案切【集韻】【韻會】居案切【正韻】古汗切,?干去聲。【類篇】幹,能事也。【易·蠱卦】幹父之蠱。【註】幹父之事,能承先軌,堪其任者也。 又【玉篇】幹,體也。【易·乾卦】貞者,事之幹也。 又草木莖曰幹。【詩詁】木旁生者爲枝,正出者爲幹。 又凡器之本曰幹。【禮·月令】羽箭幹。【註】幹者,器之本也。【疏】器之材樸,總謂之幹。【周禮·冬官考工記】荆之幹。【註】柘也,可以爲弓弩之幹。 又十干,本作幹。【廣雅】甲乙爲幹。幹者,日之神也。 又脅也。【公羊傳·莊元年】搚幹而殺之。【爾雅·釋畜】回毛在幹,茀方。【疏】旋毛在脅者,名茀方。 又奇幹,國名。【汲冢周書】奇幹善芳。【註】奇幹在北。善芳者,鳥名。 又【韻會】幹,脊骨。【左傳·昭二十五年】唯是楄柎,所以藉幹。 又姓。【萬姓統譜】見《姓苑》。宋時西夏有幹道冲,其先從夏主遷興州,世掌夏國史。道冲通五經,爲蕃漢敎授,官至中書宰相。元有幹勒忠,習女直契丹字,通法律,官至同僉樞密院事。 又【集韻】【正韻】?河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