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姓历史来源
「习」源出
习(Xí习)姓源出有二:1、以国名为姓。中国古代有诸侯国习国,灭国后,其公族有的以原国名命姓,遂为习姓。2、以地名为姓。春秋时期有地名少习,在今陕西商县东180多里,后称为武关,居其地者,有人以地名为习姓。
得姓始祖
习响。习姓的得姓是以国为姓。根据《风俗通》记载,习是一个古国名,汉代有习响,曾出任陈相。而《左传·杜预注》上记载,习氏,是以地为氏的姓氏。少习原是一个地名,在折县东之武关,望族出自襄阳。古代有诸侯国习国,习国被消灭后,其国人才以国为氏,而称为习氏。古代的习国,所在地就在现在的陕西省丹凤县武关附近少习山一带。望族居于东阳郡,即今天的浙江省金华市。习氏后人尊习响为习姓的始祖。
堂号
忠烈堂:蜀汉时有习珍,为零陵都尉。孙权袭杀关羽,习珍于零陵孤军抗吴。孙权派使者来招降,习珍大义凛然地说:“请回去告诉碧眼儿,我宁做汉鬼,不做吴臣!”最后因粮绝,援兵不到,便拔剑自杀报国。
迁徙分布
习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习姓出自地名。春秋时的一个地名,名少习山(今陕西省凤阳县),当地的居名就以地名为姓氏,为习氏。关于习的来源,还有一个认为(不过此说法史书注释不够详尽,因此没列入正式的起源)。古时有一小诸候国曾用习做国名,而国人就以此为家姓相传。传说西梁氏及夫躬的后代都有改姓为习的。
【习姓宗祠通用对联】
〖习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习国;望出襄阳。——佚名撰习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习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习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史笔擅春秋之誉;岘山留沼薮之华。——佚名撰习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晋代襄阳人习凿齿,字彦威,博学广闻,以文笔著称,得桓温器重,官从事别驾,后任荥阳太守。桓温阴谋称帝,习凿著《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而贬曹魏,用来讽桓温。下联典指东汉襄阳人习郁,字文通,官侍中。曾在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建造鱼池,池边筑高堤,堤上种竹及长楸芙蓉,人称“习氏佳园地”。
〖习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斑流管馨,擅荆襄之秀;蓉楸垂映,挹汉沔之华。——佚名撰习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晋习凿齿,襄阳人。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下联典指东汉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堤岸种竹及长楸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