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开运:做最专业的国学起名网 最新资讯 最新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姓氏大全 魏氏 魏姓历史来源

魏姓历史来源

更新时间:2024-03-23 13:07

「魏」源出

1. 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毕公高之裔孙毕万,在晋国为大夫。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封毕万于为邑(今山西芮城县)。毕万裔孙魏斯,与赵,韩,三家分晋,各自建国。魏斯建魏国,都安邑(山西夏县),为魏文侯,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25年被秦国所灭,原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名为氏。2. 出自芈姓,为颛顼帝的后裔魏冉之后,后改姓魏。据《史记》等有关资料所载,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3. 出自外姓改姓魏:①出自高姓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②出自李姓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4、出自少数民族改汉姓或为少数民族固有之姓:①满族倭彻赫氏、佤族斯内氏、鄂伦春族魏拉依尔氏改汉姓为魏。②土家、蒙古、彝、回、朝鲜等族均有魏姓者。

得姓始祖

毕万。据有关资料所载,魏姓为黄帝的姬姓嫡裔,他们原为毕国人。周文王的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今陕西省西安、咸阳两地之北),后毕国为别国所灭,其后裔万仕晋(今山西省境),成为晋国大夫。晋献公是当时晋国一名很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在位期间攻克了周围的许多小国,使晋国一度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献公念毕万在晋国灭霍、耿、魏三国中功勋卓著,于是将原是姬姓国的魏地赐给毕万为邑。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与韩、赵两家共同瓜分了晋国,自立诸侯,建国为魏,公元前225年,魏国即为秦所灭,亡国后的魏国王族子孙遂以国为姓。毕万也就被后人尊为魏姓族人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魏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南部一带,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先秦时期,魏姓就已经出现了以“战国四大公子”之一信陵君魏无忌为代表的一批著名人物,使魏姓在当时盛极一时,家族地位十分显赫,势力也十分庞大。秦汉时期,魏姓子孙继承先人遗风,历居高官,使本族得以持续发展,并在秦时由于“秦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是故魏姓也有部分迁至今陕西省境内。魏无忌的六世孙因在西汉时任巨鹿(今河北)太守,有功于朝廷受到封赏,并使其家族成为朝野所敬仰的家族,其居地巨鹿也就发展成为魏姓历史上最著名的大郡望。与此同时,魏姓也有进入江苏、浙江、甘肃、宁夏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军阀割据,相互攻伐,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加上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多受冲击,因此魏姓大举南迁至四川、江西、福建等地,在当地安居繁衍,发展壮大,名人志士也有如泉涌,如三国时期蜀之名将魏延便以勇猛善战、功迁征西大将军而闻名。盛唐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士族壮大,魏姓繁盛,人丁兴旺,郡望与名人显宦大量出现,并且有部分族人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于福建安家,后又徙至广东等地,使家族播迁更加广泛,唐末,战乱烽烟又起,外族入主中原,魏姓被迫再度南迁,广泛进入到南方各地。截止宋末,魏姓人已遍布江南广大地区,繁衍于全国各地,从而使魏姓成为我国一大姓氏。元明清时期,魏姓族人已远播于海外,成为我国诸多家族中一个比较大的著名宗族。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三。

堂号

九合堂:春秋时晋有大夫魏绛。山戎向晋请和,绛向晋君说和有五利。于是晋便和附近的少数民族山戎等缔结了友好条约。8年之中,晋国九合诸侯,称为霸主,都是魏绛的功劳。巨鹿堂:魏姓因巨鹿为望,故也以“巨鹿”为其堂号。此外,魏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敬爱堂”、“治礼堂”、“十思堂”等。

宗族特征

1、魏姓族人在早期就已在南北方同时发展。2、魏姓家族史上名人较多,且分布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各个领域,为历朝都做出了突出贡献。3、魏姓人早在宋朝时就已广播于全国,成为我国一大姓氏。4、魏姓家训严明,颇具时代与家族特色。5、魏姓族人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清光绪十六年魏子建修《魏氏族谱》山西忻州魏姓一支字行辈份为:“新文良,时懋行,昭弘知,泰宪圣,德益宁。”

【魏姓宗祠通用对联】

〖魏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姬姓;望出任城。——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魏姓源流和郡望。系承毕万;望出巨鹿。——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春秋晋国大夫毕万,受封于魏,子孙以封地名为姓。

书屏志画;图像表功。——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初政治家魏徵,字玄成,巨鹿人。隋末参加瓦岗军,李密失败后归唐,又被窦建德所获,任起居舍人,后入唐为太子洗马。太宗时升任谏议大夫,贞观年间任秘书监,后任侍中(宰相),封郑国公。下联典指西汉大臣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为茂陵令,升河南太守,能抑制豪强势力。宣帝时,历官大司农、御史大夫、丞相,封高平侯。

和戎著绩;救赵全仁。——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春秋魏绛,力主与戎族和好,为晋悼公采纳。下联典指战国信陵君魏无忌符救赵。

信陵世泽;明鉴家声。——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魏无忌,战国魏昭王子,封信陵君,为“四公子”之一。下联典指唐魏徵作《十思疏》,唐太宗引以为鉴。

誓成宅相;绰有祖风。——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晋魏舒,应相宅者言,年四十而显贵。下联典指唐魏徵五世孙魏暮,议事无所畏,上谓其有祖风。

公忠体国;机警能文。——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春秋时晋人魏绛,即魏庄子,历官中军司马、新军之佐、下军之将。曾极力主张与戎族和好,被晋悼公采纳,使晋国领地得以扩展。下联典指北齐史学家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下曲阳人。机警能文,十五岁能写文章。北魏时官太学博士、散骑常侍,编修国史;北齐时任中书令兼著作郎,奉诏编撰《魏书》,后官至尚书右仆射,监修国史。为北朝三才子之一。

鹤山受业;虎观谈经。——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宋思想家魏了翁(1178-1235),字华父,号鹤山。官至权工部侍郎。后知道潭州,(今湖南长沙)、绍兴、福州,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他推崇朱熹,近乎陆九渊,有《鹤山全集》。下联典指东汉五官中郎将魏应,字君伯,任城人。少好学,习鲁诗,举明经,永平初为博士。时会嵇诸儒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同异,使应专掌问难。再迁骑都御。

鹤山守道;虎观谈经。——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同上。

〖魏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穰侯家跻四贵;伯起名列三才。——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战国时秦国大臣魏冉,原为楚人,几登相位,封于穰,号穰侯。五国破齐后,加封陶邑,富比王室,为当时“四贵”之一。下联典指北齐史学家魏收,为三才子之一。

两袖清风廉太守;二分明月古扬州。——阮元撰魏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清代乾隆进士阮芸苔赠魏春松联。

〖魏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兼听则明,以古作鉴;通经致用,拜夷为师。——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初政治家魏徵(580-643),字玄成,馆陶(今河北馆陶)人。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敢犯颜直谏。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用舟与水比君与民,劝太宗以隋亡为鉴。其谏二百余事,见于《贞观政要》。下联典指清代思想家、史学家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研究经术颇深,和龚自珍同属“通经致用”的今文学派。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即自建船厂,炮舰,练军经武,以加强海防,抵御外国侵略。

疏列御屏,契洽天子;治称政谱,德薄黎民。——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代政治家魏徵。下联典指南宋思想家魏了翁。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人即负国,何忍负之。——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清代名人魏向恒撰书联。

虎观谈经,妙析异同之旨;鹤山授业,共推理学之宗。——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上联说东汉任城人魏应,字君伯,少年时学《鲁诗》,举明经,永平年间,历官博士、光禄大夫,建初年间任五官中郎将。弟子有数千人,很受章帝器重,曾与诸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的同异。下联典指南宋学者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人,庆元年间进士,历官校书郎、嘉庆知府、汉州知州、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同佥书枢密院事。西父忧时,曾大白鹤山下筑室授徒,后又建鹤山书院,一时学者云集。反对佛家、老子的“无欲”说,推崇朱熹理学,著有《鹤山全集》。

九曲朝宗,千秋俎豆馨香远;一湖临庙,万顷波涛眉宇清。——魏乾成撰魏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湖北省公安县淤泥湖边魏氏宗祠联。

窍符救赵,战国雄风,莫恋遥遥华胄;问难谈经,传家儒学,当思穆穆文宗。——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安徽省长丰县四里墩魏氏宗祠联。

姓氏大全

姓氏
生日
性别
大师起名
  1. 主打一个态度好的生肖
  2. 主打一个心态崩溃的生肖
  3. 主打一个心平气和的生肖
  4. 主打一个开心的生肖
  5. 主打一个开心快乐的生肖
  6. 主打一个平淡的生肖
  7. 主打一个尽力的生肖
  8. 主打一个尽力的动物生肖
  9. 主打一个安静的生肖
  10. 主打一个安逸的生肖
  11. 生肖看什么命
  12. 生肖羊与什么生肖好
  13. 晋是哪个生肖
  14. 是讲哪个生肖
  15. 生肖老鼠戴什么
  16. 春雨什么生肖
  17. 春耕指哪生肖
  18. 生肖能带吗
  19. 生肖茅台哪个最贵
  20. 生肖虎和生肖牛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