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姓家族名人
蒋翊:汉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人,以廉直名,王莽执政,告病返乡,终身不出。他庭院中有三条小路,只与羊仲、求仲二位隐士来往。后来人们把“三径”作为隐士住所的代称。
蒋植:清代戏曲作家、文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作有杂剧、传奇16种。诗文负盛名,与袁枚、袁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蒋伊:江苏省常熟人,清代书画家、诗人,性孝友,负才略,工诗文,善绘事,康熙十二年进士及第,有《莘田诗文集》传世。
蒋仁:清代篆刻、书法家。名泰,字阶平,后因于扬州平山堂的“蒋仁”古铜印而改名仁,字山堂,号吉罗居士、女床山民,浙江省杭州人。其篆刻以丁敬为宗而能自出新意、别具情趣,因性情耿介,不轻易为人奏刀,流传作品不多。被誉为“西冷八家”之一。
蒋子文:三国时广陵(今扬州)人,汉末为秣陵尉,追逐强盗至钟山脚下,战死。东吴初年,有官员看见蒋子文在大道上乘坐白马、手执白羽扇、侍从左右跟随身旁,和生前一模一样,皇帝于是为蒋子文立庙堂,并将钟山改名蒋山。白马村、蒋王庙遗迹留作为地名,就保存至今。
蒋士行:明代画家,浙江省长兴县人。善图绘,新画的真武像尤为独绝,与《上庵图像》、《瀑布龙口圣像》合称三绝。
蒋士铨:字心余,一字苕生,号清容,又号藏园,晚号定甫,或自署离垢居士。铅山(今属江西省)人。清代诗人、文学家、戏曲作家。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他与袁枚、袁翼并称“江右三大家”。著有《忠雅堂集》等。
蒋廷锡:江苏省常熟人,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进士出身。工诗善画,尤精花卉,多用逸笔写生,点缀坡石,无不超绝。曾奉雍正皇帝命核定“古今图书集成”共一万卷。还撰有《青桐轩》、《秋风》、《片云》等。
蒋百里:名方震,号澹宁,浙江省宁海人,军事理论家,陆军上将。一生精心研究军事理论及世界军事状况,著述宏富。军事著作有《国防论》等,有《蒋百里全集》传世。
蒋介石:名中正。早年入保定军校学习,后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依附沪军都督陈其美。后在上海经营交易所失败,投靠孙中山。1924年,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蒋介石表示拥护,得到孙中山信任派去原苏联学习。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和"整顿党务案",排斥共产党人,乘机取得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主席、组织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国民党政府,任军委会委员长、中央政治局会议主席,掌握了军政大权。1948年他召开国大会议,通过宪法,他被推选为总统。1949年冬,他率领国民挡部分高级官员和残余部队退至台湾。1975年4月5日,在台北病逝,终年88岁。蒋经国:又名建丰,俄语名字叫尼古拉,浙江奉化人,蒋介石长子,早年留学苏联,1949年去台,1975年任国民党中央主席,1978年任“总统”。1988年1月在台北病逝。蒋经国病逝以后,我国领导人对蒋经国的不幸逝世深表哀悼,并在1月14日发表了谈话,肯定了蒋经国先生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主张国家统一,表示要向历史作出交待,并为两岸关系的缓和作出一定的努力这一系列行动。中共中央以及有关人士和蒋经国在大陆的亲属都向台北发去了唁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