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姓历史来源
况(Kuàng )姓出自姚姓。起源于周代,以封地名为氏。在周朝初年,舜(黄帝的第八代子孙)的后人虞公烈被封于况地(今山东省境内),他的后代子孙便以封地名“况”作为姓氏,称为况氏。
得姓始祖
烈公迁徙分布
况氏是古老的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一千零四十三位,望族出九江郡、汝南郡、庐江郡等。 据文献《巴蜀况氏族谱》的记载:虞国君子烈受姓况氏以后,自周末而秦、而汉,晋、唐、宋、元、明、清。明国,共和国至2010年已繁衍七十五代人。历时两千多年,子孙蕃盛,至今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得姓始祖烈公,仕周,受封于况,子孙以国为氏。始居水北。十八传为昌伯公,于唐贞观时封开国侯,食邑四千户,居江右曲江(江西洪都府丰城之曲江),始纂况氏谱牒,钦赐联有“海内文章伯,水南忠孝家”之句。后析居南昌之西山(新建县)。居水南。三十四传至政公,为河东节度使,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847-859)食邑于江西筠州府高安之药湖。政之孙国用公析居上高之青城(大塘)。至四十四传景仙,宋徽宗赵佶政和年间(1111~1118年)又自青城析居瑞州府高安之云岗(老屋况村)。然后子孙迁南方诸省。 况姓望出筠州府(瑞州府)(今江西省高安市)。目前人口较多的是高安,大概14000人左右,主要分布在高安(共24个乡镇)的六个镇:龙潭镇,荷岭镇,兰坊镇,灰埠镇和石脑镇以及筠阳镇。其他乡镇零星分布。人口第二多的是上高县,出自高安的药湖况村,人数大概12000人。以大塘为中心分布。目前全国仅青海、福建、西藏、宁夏等四省区没有况姓。
堂号
高安堂:以望立堂。恩荣堂:湖南新邵况氏(真公系)堂号,因皇帝恩典况真父亲,取以皇恩为荣意作号。
亲睦堂:江西上高大塘况氏堂号。
祠圣堂:江西上宜况氏堂号。
二吾堂:湖北孝感况氏堂号。
清一堂:湖北武汉况氏堂号。
龙王堂: 重庆巴蜀况氏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