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传序注释
更新时间:2025-08-29 07:51
“人生而静”四句:语出《礼记·乐记》。孔颖达疏: “言人初生未有情欲,是其静禀于自然,是天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者,其心本虽静,感于外物而心遂动,是性之所贪欲也。自然谓之性,贪欲谓之情,是情别矣。”
“则言之所不能尽”句:语本《毛诗序》:“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教:教化,教育感化。《毛诗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形于言之馀:形,表现。言之馀,言言之所不能尽。
郊庙:天帝神祇和祖先。
乡党闾巷:乡里和街巷。这里泛指民间。
巡狩:天子巡视诸侯所守之土。
黜陟:谓进退人材。黜,贬斥。陟,提升。
“降自昭、穆”二句:谓周自昭王、穆王之后,国势逐渐衰微。寖,逐渐。陵夷,衰落。
东迁:指周平王迁都洛阳。
籍:典籍。此指《诗经》。
刊:删。
“虽《周南》《召南》”句:意谓《周南》《召南》之诗,都是接受了周文王的教化而体现其美德。语本《毛诗序》。《周南》《召南》,《诗经》十五国风之首二篇。
“乐而不过于淫”二句:《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丧。’”淫,指乐过分而失其正;伤,指哀过分而害于和。
自《邶》而下:指国风中《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三国的风诗。
“而所谓”二句:意谓时世衰微,周初诸王之正风至此转为变风。正,正风,指反映周政兴盛的作品;变,变风,指反映周政衰落的作品。
成周之世:成王、周公当政之时。
“其语”二句:谓雅、颂的诗篇措词平和、庄重,含义宽厚、亲切。
法程:法则。
雅之变者:即变雅,和正雅相对,指《大雅》《小雅》中反映周政衰乱的作品。
恻怛:忧伤,指忧世伤时。
闭邪:阻绝邪恶。
“所以”二句:因此下合于人事, 上符于天道。浃, 洽,符合。
“本之二《南》”句:以《周南》《召南》为根本而探求其要领。
“和之于颂”句:由颂声求其和而达到适度。
昌:同“倡”,叹赏。
涵濡:浸润,仔细玩味。
“则修身及家”句:指学《诗》能把握住“察之情性隐约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的原则,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就能从《诗》中求得。
悉次:悉,尽、全;次,排列、编排。
淳熙四年丁酉:宋孝宗淳熙四年,即公元1177年, 岁次丁酉。
新安:唐以前郡名(治所在今安徽歙县)。朱熹为婺源人,婺源属新安郡,故题名多用新安。
“则言之所不能尽”句:语本《毛诗序》:“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教:教化,教育感化。《毛诗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形于言之馀:形,表现。言之馀,言言之所不能尽。
郊庙:天帝神祇和祖先。
乡党闾巷:乡里和街巷。这里泛指民间。
巡狩:天子巡视诸侯所守之土。
黜陟:谓进退人材。黜,贬斥。陟,提升。
“降自昭、穆”二句:谓周自昭王、穆王之后,国势逐渐衰微。寖,逐渐。陵夷,衰落。
东迁:指周平王迁都洛阳。
籍:典籍。此指《诗经》。
刊:删。
“虽《周南》《召南》”句:意谓《周南》《召南》之诗,都是接受了周文王的教化而体现其美德。语本《毛诗序》。《周南》《召南》,《诗经》十五国风之首二篇。
“乐而不过于淫”二句:《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丧。’”淫,指乐过分而失其正;伤,指哀过分而害于和。
自《邶》而下:指国风中《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三国的风诗。
“而所谓”二句:意谓时世衰微,周初诸王之正风至此转为变风。正,正风,指反映周政兴盛的作品;变,变风,指反映周政衰落的作品。
成周之世:成王、周公当政之时。
“其语”二句:谓雅、颂的诗篇措词平和、庄重,含义宽厚、亲切。
法程:法则。
雅之变者:即变雅,和正雅相对,指《大雅》《小雅》中反映周政衰乱的作品。
恻怛:忧伤,指忧世伤时。
闭邪:阻绝邪恶。
“所以”二句:因此下合于人事, 上符于天道。浃, 洽,符合。
“本之二《南》”句:以《周南》《召南》为根本而探求其要领。
“和之于颂”句:由颂声求其和而达到适度。
昌:同“倡”,叹赏。
涵濡:浸润,仔细玩味。
“则修身及家”句:指学《诗》能把握住“察之情性隐约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的原则,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就能从《诗》中求得。
悉次:悉,尽、全;次,排列、编排。
淳熙四年丁酉:宋孝宗淳熙四年,即公元1177年, 岁次丁酉。
新安:唐以前郡名(治所在今安徽歙县)。朱熹为婺源人,婺源属新安郡,故题名多用新安。
诗集传序注释词语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