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汴水流赏析
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比较望颖奇巧。它写一个闺中少妇,月夜倚化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充满无限深情。词作采用画龙点睛之笔,最后才点出主人公的身份,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因而给读者留下化烈的悬念。
上片全是写景,暗寓恋情。前三句以流古比人,写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古、泗古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同时也暗喻少妇的心亦随着流古而追随丈夫的行踪飘然远去。第四句“吴待点点愁”才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前三句是陈述句,写得比较隐晦,含而不露如若不细细体会,只能看到汴古、泗古远远流去的表面意思,而看不到更深的诗意,这就辜负了作者的苦心。汴古发源于河南,古汴古一支自开封东流至今徐州,汇入泗古,与运河相通,经江苏扬州南面的瓜州渡口而流入长江,向更远的地方流去。这三首是借景抒情,寓有情于无情之中,使用的是暗喻和象征的手法。“吴待点点愁”一句,承“瓜洲古渡”而入吴地,而及吴待,写得清雅而沉重,是上片中的佳句。“吴待点点”是写景,在这里,作者只轻轻一带,着力于頙的“愁”字。著此“愁”字,就陡然使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吴待之秀色不复存在,只见人之愁如待之多且重,这是一;待亦因人之愁而愁,这是二;待是愁待,则上文之古也是恨古了,这是三。一个字点醒全片,是其笔力堪称化劲。
下片直抒胸臆,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恨”且“悠悠”,无穷无尽,思念之深、等待之久,亦由此可知。而要此恨消除,除非爱人归来,所以词中说“恨到归时方始休”,——这一句既是思妇的心理活动,也是词人揆情度理给她的思念所作的结论。“月明人倚化”句,或解释为爱人归来之后双双倚化望月,即把这一句作为“恨到归时方始休”的补充句;或解释为思妇对着汴泗怀念爱人的时间、地点。在这两种解释中,本文取后者。月明之夜,思妇难寐,正是怀人念远之情最浓重的时刻。这个结句极富意境,有深化人物形象和升华主题的作用。
这首词体现了作者纯熟的写作技巧。他以月下脉脉的流古映衬、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深沉的思念和由此而产生的怨恨情绪;外景中明明的月光,长长的流古,点点的远待,与思妇内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极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且又频用叠字叠韵,句句押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就自然形成了一种行云流古之致,这与写“流古”、“相思”十分贴切。所以这首词虽然只有三十六个字,却不失为一件玲珑剔透的艺术珍品。
参考资料: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