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积贮疏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①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亡:同“无”,没有。)
②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孅:同“纤”,细致。)
③故其畜积足恃/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畜:同“蓄”,储存的粮食。)
④卒然边境有急(卒:同“猝”,突然。)
⑤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衡:同“横”,横行不法。)
⑥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罢:同“疲”,疲劳的。)
⑦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疑:同“拟”,模拟、比拟,指僭越本分,自比于皇帝。)
⑧今殴民而归之农(殴:同“驱”,逼迫。)
⑨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廪廪:同“懔懔”,惧怕、害怕。)
二、古今异义
1、残
古义:祸害。例句:是天下之大残也。
今义:残缺,残废。
2、贼
古义:祸害。例句:是天下之大贼也。
今义:小偷。
3、饥穰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饥穰:偏义复词,意义偏向“饥”,饥荒、荒年。)
三、一词多义
1、或
①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有人)
②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语气词,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2、夫
①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名词,男子)
②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3、及
①自古及今(到)
②岂将由及乎?(来得及)
4、为
①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成为)
②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治理)
③何为而不成?(做)
④可以为富安天下(做到)
⑤而直为此廪廪也(造成)
⑥窃为陛下惜之!(替,介词)
5、安
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②可以为富安天下(使动用法,使……安定)
6、治
①民不足而可治者(治理好)
②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治理)
四、词类活用
1、故其畜积足恃/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畜积:动词用作名词,储存的粮食。)
2、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日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3、失时不雨(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4、民且狼顾(狼:名词用作状语,像狼一样。)
5、既闻耳矣(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6、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怀:使动用法,使……亲近。附:使……归附。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国家。)
7、今殴民而归之农(归:使动用法,使……回到。)
8、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对……感到满意。)
9、可以为富安天下(富安:使动用法,使……富足、使……安定。)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是天下之大残也。
2、是天下之大贼也。
3、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4、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二)宾语前置
1、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即“未尝闻之”,未曾听说过这回事。)
2、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即“莫或止之”,没有人制止它。)
3、大命将泛,莫之振救(即“莫振救之”,没有人拯救它。)
4、国胡以相恤?(即“国以胡相恤”,国家用什么救济他们?)
5、国胡以馈之?(即“国以胡馈之”,国家用什么供应他们?)
6、何为而不成?(即“为何而不成”,做什么不能成功呢?)
7、何招而不至?(即“招何而不至”,招什么不到来呢?)
(三)省略句
1、以(之)攻则取,以(之)守则固,以(之)战则胜。
(译:凭借它进攻就能夺取,凭借它防守就能稳固,凭借它作战就能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