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代号别称
1.十二生肖,亦称十二属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十二地支相对应的十二种动物,用以标识人的出生年份。
2.十二生肖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这些动物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特质和寓意。
3.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古代的动物崇拜现象紧密相连,每一种生肖都承载着人们的期望和信仰。
十二生肖的别称都是什么
十二生肖的全部别称: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中国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旧式记时法也用地支表示次序,如子时、丑时等。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每种动物用一个地支表示。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肖其实就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
扩展资料:
生肖起源:
汉代及汉代以前的大部分时期,人们往往把动物类统称为“禽”,通常人们生活中所看到的动物都可以称为“禽”。东汉学者王充所著《论衡·物势篇》里讲到四相与十二生肖时说“以四兽验之,十二辰之禽效之”,这“十二辰之禽”就是十二生肖。
到了清代,又有了“十二禽象”的称呼。李光地等奉旨编纂的《星历考源》一书卷二中云:“十二辰禽象: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我们比较熟悉的“十二相属”的叫法,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列有一条,题名就为“十二属相起于后代”。
十二生肖别称
十二生肖别称如下:
子鼠:子神、社君、夜磨子、家鹿、耗虫等。
丑牛:土畜、大牢。
寅虎:兽中王、山君。
卯兔:月精、月德、明视。
辰龙:蛟龙、应龙、虬龙、螭龙。
巳蛇:长虫、小龙。
午马:飞黄、玉螭、八尺龙。
未羊:膻根、珍郎、夏羊、白沙龙、嵩山君。
申猴:禺、果然、独、狨、马骝。
酉鸡:司晨、时夜、德禽、酉日将军。
戌狗:犬、矗、庞、豺舅、地羊、韩卢。
亥猪:豕、印忠、汤盎、黑面郎、黑爷、刚鬣。
十二生肖在民间的别名为: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生肖的别名包括:
鼠号无牙、牛号运粮、虎号山君、兔号捣药、龙号四灵之首、蛇号食鹿神君、马号虎妻(踏雪)、羊号叱石、鸡号司晨、猴号献果、狗号迎客、猪号黑面。
中国神话中十二生肖的别称例如:
鼠:无牙
牛:运粮
虎:山君
兔:捣药
龙:四灵之首
蛇:食鹿神君
马:虎妻(踏雪)
羊:叱石
猴:献果
鸡:司晨
狗:迎客
猪:黑面
十二生肖中别称大哥的生肖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