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冒雪访师中的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
宋濂冒雪访师中的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宋濂冒雪访师.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
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
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宋濂冒雪访师 的读后感受
写作思路:确立中心,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
正文内容:
宋濂是明朝初年的一位大学问家,而且还是开国功臣。小时候他家里很穷,父母也没啥学问,可就这样的环境他居然成了大学者。读了《宋濂冒雪访师》我才明白了他之所以成功的奥秘。
宋濂从小就爱读书,而且有了疑问就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解决问题就决不罢休。有一次他被一个问题难住了,教他的老师也不懂,就决定去县城找大学者梦吉求教,一连去了三次才得到解决,还差点没了性命。但最终他打动了梦吉学到了知识。正是他有这种刻苦求学,不成功就不罢休的精神他才成了天下奇才,也才被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读后我感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我们谁能有这样的求知欲望呢?平时有疑问老师在身边都懒得问,老师教了还懒得去记,父母花钱让我们上补习班也不珍惜努力,平时就知道玩啊,吃好的啊……谁把学习当回事呢?就好像是为别人学的一样!
谁会冒着生命危险不辞劳苦的访师求教呢?我们就是有宋濂十分之一的精神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天天得到父母老师的表扬。更何况人家家里很穷,而我们又是生活在蜜罐般的时代家庭里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努力学习呢!
我知道明白道理容易,确实去做到很难,但我会时时记住宋濂这个名字,当我偷懒的时候,让他做我的镜子——-提醒我:成功是要付出劳动和努力的。
宋濂冒雪访师 道理是什么
求教要不畏艰辛,不能因为一点点挫折就轻易放弃,这样永远学不到好的学问,求教要有谦恭的态度。宋濂遇到的老师,不高兴时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如今不多。可像宋濂那样谦恭的学生却很难得。
作为学生要尊师重教,要以谦恭的态度“援疑质理”;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这不是求学的正确态度。逆境之中出人才,要学会在逆境中成长,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的时代生活条件但是也要懂得吃苦,更加不能妄自菲薄。
扩展资料:
出处:明代宋濂《宋濂求学》
原文节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译文:当宋濂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