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朝天门改名了吗
没有改名。
重庆朝天门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渝中半岛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是重庆以前的十七座古城门之一。南宋时期宋朝定都临安,即今天的杭州,那时有圣旨传来是经长江到达朝天门。
所以才有了朝天门这个名字。朝天门左侧嘉陵江纳细流汇小川,纵流1119千米,于此注入长江。朝天门是两江枢纽,也是重庆最大的水路客运码头。
扩展资料:
名称由来
朝天门位于重庆城东北长江、嘉陵江交汇处,襟带两江;壁垒三面,地势中高,两侧渐次向下倾斜,人行石阶沿山而上。
明初戴鼎扩建重庆旧城,按九宫八卦之数造城门17座,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城门即朝天门。门上原书四个大字:“古渝雄关”。朝天门,为历代官接皇帝圣旨的地方,因古代称皇帝为天子,故此而得名。
历代古都多建在洛阳,长安(今西安),开封,燕京(今北京)到重庆路途最短的线路是川陕路,只因当时由四川剑阁、广无至陕西沔县的蜀道,经河北或陕西,河南,再经湖北,在宜昌逆水乘船约需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到达重庆。
1891年重庆辟为商埠,朝天门始设海关。1927年因修建朝天门码头,将旧城门撤除。1949年的“九.二”火灾使朝天门附近2千米的区域化为一片废墟,从此,朝天门仅余城基墙垣。今天的朝天门客运码头,新建宏伟的朝天门广场,是中、外游人观赏两江环抱重庆半岛,山水相映、百舸争流的好地方。
改名的方法
改名的方法
(1)以长辈意愿改名
在我国,从古时候起,人们就有“子继父业”、“子承父志”和“孝道为先”的传统观念,西方有句俗话:“美国人无父母。”意思是说美国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独立意识。不仅是在美国,西方的大多数国家也是如此,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爱好和世
界观做事。但前面我们也说过,从某种程度上说,儿女无疑是长辈意志和愿望的延伸,前辈们没有完成的心愿,都想在自己儿女的身上得到实现,这种愿望最初也最明显地在名字上有所体现。
由于出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时代和身世,不同的经历和情感纠葛,所以长辈们会产生不同的意愿。举几个知名人士根据长辈意愿改名的例子。
红线女: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原名邝健廉,自幼练戏,刻苦用功,深受老师喜爱,老前辈靓少佳夸她:“这个孩子将来准保有出息,她多像《红线盗盆》中的女红线,干脆就叫‘红线女’吧!”从此,她便更名为“红线女”。15岁主演《绣襦记》,一炮而红,名扬海内外。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是他的祖父福清在京所取。1898年在南京水师学堂读书时,一位当学堂监督的本家爷爷根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为他改了个名字,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周树人”。
徐志摩:我国著名诗人。他幼年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曾在他头上前后摸了一遍,说:“此人将来必成大器。”他父亲为实现这个预言,1918年,在送他出国时替他更名为“志摩”。
(2)以地名改名
以地名为名的习俗一般都有一段特殊的历史,有的是父母还有太多的牵挂,有的是名字主人自己难以割舍曾经经历过的那段情怀。于是,都以寄托思念为主来起名字,令人每每想起,都不禁感到幸福和留恋。因此改名时,此类改名法不妨作为一种考虑。
国画大师齐白石拜师学艺时,请胡沁园先生给他改名,胡先生说:“离你家不到一里的地方有个驿站叫白石铺,白石铺虽无名山大川,可田园风光倒也十分美好,我看你叫白石山人吧!”但四字有些罗嗦,所以在题画时,他常常只写前两个字“白石”,这样一
来,久而久之,他就干脆以“齐白石”为名了。
(3)妙想偶得改名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名字作为一种创作活动,像创作艺术作品一样需要借助机遇和灵感。“文章本天然,妙手偶得之”,有时人们冥想苦思,搜肚索肠,往往一无所获,但偶然的灵机一动,却能想出新鲜而有趣的名字来。
刘伯承元帅是在他曾祖父去世后出生的,家人初为他起名孝生,后取名明昭、伯承,既有继承先辈之意,又巧用了汉语的宾语前置法。
(4)向人求赐改名
有许多人的名字都不是父母改的,这有很多的原因:文化低,对改名不内行;求人“赐名”,图个荣耀吉利;感恩纪念;求人指点迷津,以觉悟解惑;为了立身行事的方
“赐名”者各个阶层都有,有皇帝圣谕钦赐,也有“金枝玉叶”口谕传诏;有私塾先生,有亲朋长辈,有传艺恩师,也有云游僧侣;有豪儒名士,也有刀剑行侠……
何坤求名于***而得“长工”;李隆郅求名于邓中复而得“立三”;刘大田求名于恩师而得“开渠”;张正权曾出家投佛而得“大千”;牛俊国求名先辈而获“得草”……可以这样说,在古代,求人“赐名”是由于人们对权威、对古圣先贤的敬仰所致,而在今日,则变成了对改名文化的一种尊重,对先进文明的一种借鉴和后代前途命运的一种深切关注和殷切期望。无论是对于那些才疏学浅的人,还是对于那些学富五车的人来说,都未尝不是一件可行之事。
(5)向往新生活改名
有人改名,不一定是因为原名封建、鄙俗,而是想根据工作社交的需要取一个更有意义的好名字。比如:有的女孩子觉得萍、花、芳等不够高雅,而且叫者又多,便决定换个新名字,或者把名字中的这类字眼去掉,留下另一个意蕴丰富的字。
比如:张慧芳,去掉一个“芳”字,单名一个“慧”字,听起来感觉就有些不同,更显得文气优雅。这类名字的更改,大都出于对理想和美感的追求,对新生活的向往。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原名秋闰瑾,小名玉姑,后来为了表示女子不甘落后的革命抱负,去掉了名中温婉的“闰”字,又自称“竟雄”、“鉴湖女侠”。近代作家刘半农原来的笔名是“半家”,表示他告别缠绵悱恻的旧文学,开始新的文学生涯的决心。
(6)增减字改名
这也是常见的改名方法之一。
增减字改名,是指在原名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个字,从而赋予原名新的含义,成为一个新的名字。
古元是当代著名的版画家,他出生时,他的父亲希望他能一生平安幸福,便虔诚地把他认寄给关帝庙的关圣大帝,并因此而将他取名为古帝源。古帝源到延安以后,觉得这个名字不合乎自己的理想志向,于是就去掉名字的前一个字,同时又把后一个字改用同音元,就他的名字就由古帝源变为古元了。
又如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原名家骅,后来觉得俗气,便改为闻多。可不久,他发现叫起来不是很顺口,有同学建议他在中间加个“一”字,好听好记,他欣然接受,于是又
改名为闻一多。
《南征北战》影片的著名导演成荫,原名成荫五。1938年他到延安后,由于很喜欢“绿树成荫”这个成语,便将“成荫五”中的“五”字去掉,改名成荫,读后能让人立即有“绿树成荫”的联想。
增减字的改名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增减字的偏旁部首,从而产生新的名字。
著名漫画家王复羊原名王复祥,后将“祥”字的“示”字旁去掉,就成了“羊”字。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科普作家高士其,原名高仕錤。他看透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政治的腐败,非常气愤不满,愤然改名“高士其”。而且说:“去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为钱。”
(7)言志改名
言志往往与时代联系紧密,不同的年代又有不同的政治特点,自然影响着人们的抱负与理想,也影响了人们的名字的风格。
***“一大”代表王尽美,原名王俊瑞,出席党的一大会议后,因更加向往尽善尽美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改名尽美,并为此作诗:“贫富阶级上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淮水泥沙流入海,乔有麓下著沧桑。”
***著名的宣传家萧楚女,原名萧秋,后在湖北时以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之意改名。女,神女,楚既有《楚辞》之意,又指楚地之间,用“楚女”为名表示其为国奋斗一生,奉献自己的无私胸怀。
孙中山的名字寄托了他的爱国情怀。孙中山的长孙生于1913年,适逢民国初年,孙中山殷切希望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就为他的孙子改名为孙治平,取“治国平天下”之意,次孙生于1915年,孙中山有感于治国须先求平安,再求强盛,强国才能站稳脚跟,所以为次孙改名孙治强。
延安时期的“五老”之一、教育家徐特立,原名徐懋恂,又名徐立华,青年时期乘船去衡山,见十多个与他同乘一船的人一路上对船工的态度蛮横,他极感不平,于是警示自己,如果中举及第,只当教员,不当欺压百姓的官,并取“特立独行,高洁自守,不随流俗,不入污泥”之意,改名为徐特立。
(8)以文章、诗词改名
以文章、诗词改名,需要较深的文化修养,需要一定的文学基础,是一种极好的改名方法。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民族文化水准逐渐提高,人们将会更加喜欢选择词章中的字义改名。
“雨巷诗人”戴望舒,原名戴朝宗。望舒取自楚国诗人屈原作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即神话中的驱月驾车的神,后来成为月的代称。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他原名邹恩润,因其一生的主要活动都用“韬奋”这个笔名,他的原名反被淹没。关于韬奋一名,他曾向人解释过:“韬”是韬光养晦,“奋”是奋斗不息,用以自勉的意思。郭沫若曾就他的笔名作为一副藏头联:“韬略终须建新闻,奋飞犹待读良书。”
现代作家张恨水,原名张心远,恨水一句也寓含着一段深意。南唐后主李煜《乌夜啼》词云:“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长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张恨水幼年酷爱词章,读了李后主此词,从中悟到光阴像流水一样白白逝去。“恨水”一名会使我们感慨光阴如水流逝,务须严格律己。
以文章、诗词改名具有典雅、风流、含蓄、秀美的特性。如反映君子风度的诗:“得志时怡然,失志时泰然”,得名怡然、泰然,济世于黎明得“济黎”名,利于苍生得“利生”。
如何改名
如何改名
改名,是一种夺造化之功的行为,等于为人生输人一串新的密码。当旧名字不再符合时宜,不再符合个人审美情趣,或者不再符合眼下最直接、最强烈的需求时,改动自己的名字就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只要熟悉掌握几种技巧、方法,一个个新鲜的、个性化的、有多重内涵的,甚至富有幽默趣味的名字就催生出来了。
就改名的方法而言,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谐音改名法
在改名时不容忽略的一点,就是避免名字与不雅观的字谐音,否则便应该更换名字。如果名字音好,字却不雅,也同样是需要改的。有些人就用同音或音近似而意义雅致的字眼代替。例如用晓梅取代幺妹、用桂祥代替贵样、用小楠代换小囡等。电影《白毛女》中扮演喜儿的表演艺术家田华,原名为“刘天花”。因为其刚出生时,村子里正闹天花,其父为了使她不患天花,健康成长,便依照迷信习俗,为女儿起名天花。
后来,夭花参加了工作,成了一名小演员,她渐渐觉得这个名字不很雅观,最终在剧团领导的帮助下,利用天花的谐音,改名为田华。
又如著名作家***,其乳名为铁妞。后来,她便用乳名铁妞中的“妞”字取谐音“凝”字,确定笔名为***。随后,她以***为名发表了小说《啊,春雪》,并因此而成名,从此她就以***为名。
还有著名作家贾平凹,他的乳名为平娃,“娃”字音谐“凹”字,而且“平”与“凹”是矛盾的、对立的,综合此两种意思改名,真是妙不可言,名字意味隽永,耐人回味。
2.增减字改名法
这也是改名中常见的方法之一,即利用原先名宇加上或减去一个字,产生新的名字。如当代版画大师古元,出生后,善良的父亲担心他有什么三灾六祸,便虔诚地把他契给关帝庙的关圣大帝,并起名叫古帝源。后来,他认为原先的名字不理想,遂去掉名字前一个字,并利用后一个字的谐音,改名叫古元。编导《南征北战》影片的著名导演成荫,原名叫成荫五。再后来,因很喜欢“绿树成荫”这个成语,便将“成荫五”的‘五’字去掉,改名成荫。增减字改名方法还有一个途径,就是增加或减少名字的偏旁部首,产生新的名字。如著名漫画家王复羊本名王复祥,后将“祥”字的”字旁去掉,就成了“羊”字,在这类改名的方法中,一般读音不变的多。如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科普作家高士其,原名高仕旗,他因对当时的社会黑暗、政治腐败非常不满,愤然改名为“高士其”。当人们问他为何改名时,他说:“去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为钱。”高老的这种优秀品质一直保持到去世,受到人民民众的赞扬。在这类改名方法里,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把名字改变一个字,形成新的组合。如现代诗人伺其芳原名叫何永芳,是按字辈起的名,由于他上中学时,文章写得非常漂亮,深得教国文老师的喜爱,老师想到《离骚》中有“何所独无芳草今”之句,取“何其芬芳”之意,把“永芳”改为“其芳”,名字由肯定式变为感叹式,新颖含蓄。
3.言志改名法
这种改名的方法使用非常多,由于起名一般是父母、亲朋,改名的一般是本人,改的名字往往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志趣和抱负。如教育家徐特立,原名徐懋恂,又名徐立华。他青年时期乘船去衡山,见十余名同舟之人一路对船工态度蛮横,他对此极感不平,乃自诫自己若能举及第,只当教员,不当欺压百姓之官,并取“特立独行,高洁自守。不随流俗,不人污泥”之意,改名为徐特立。又如作家莫伸,原名孙树淦,他发表处女作《视窗》时署名“莫伸”,取自陈毅元帅的诗句“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既表示对陈毅元帅的敬重和钦佩,又是对自己的警戒和激励。
4.以地名改名法
如文学家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出生于四川乐山,他在那里度过了快乐的少年时光。后来他旅居全国各地,但始终满怀着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为了不忘生他养他的土地,他将四川乐山两条河流的古名沫水(即大渡河)和若水(即雅砻江)合起来,改名为“沫若”。
再如左联作家柔石,原名赵平复,他出生于浙江海宁县城西方祠前,祠前有桥名“金水柔石”,他觉得不错,加之敬幕明代方孝孺的品德(方祠即是今人为纪念方孝孺而建),于是以桥名的一部分“柔石”作笔名。
除了出生地和抚养地外,还有极具其他意义的一些地名,也是可以用来改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原名齐纯芝。因古时从艺之人一般都有名号,在拜师学艺时,齐白石便请胡沁园先生给他改名。
胡先生说:“离你家不到一里的地方有个驿站叫白石铺。白石铺虽无名山大川,可田园风光倒也十分美好,我看你就叫白石山人吧!”
齐白石欣然应允。但后来他觉得四字有些罗嗦,便在题画时,常常只写“白石”二字。于是久而久之,他便以齐白石为名了。
以地名改名,特色鲜明,感情含蓄,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5.遵习俗改名法
遵习俗改名主要发生在古代,当时由于受宗族观念、男尊女卑、官贵民贱等思想的影响,人们一旦发生诸如改嫁、过继等情况,都要严格遵照当时的风俗习惯改名。
这种遵习俗改名的传统,主要有三种情况。
(1)随母改嫁改名。
在古代社会,随母改嫁的孩子叫“人子”,通常来说是要改名的。如郭威,五代后周的建立者,其本姓为常。后来由于其家道贫寒,加上其父早亡,母亲王氏便携他改嫁郭家,于是他就从郭姓改名为郭威。
又如范仲淹,宋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在他出生后不久,其父就去世了,其母便带着他改嫁到长白山一个姓朱的人家,于是范仲淹从朱姓改名为朱说,并随朱姓兄弟就读于白山醴泉寺。直至多年后他考取进士,才恢复了范姓,取名仲淹。
(2)过继做养子改名。
过继主要是指将自己的孩子过继给兄弟或其他人做养子。过继的孩子都要随养父姓而改名,这种改名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同姓过继改名。同姓过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兄弟之间,因此一般是不用改名的。但是有一定教养和知识的人在名字上也做些文章。
如唐初书坛四杰之一的虞世南,自幼过继给叔父虞寄为嗣子,所以长大后便改名伯施,意思是兄长将儿子给予弟弟。
另一种是异姓过继改名。无论是山野百姓还是官宦之家,只要是异姓过继,首先便要改姓而从养父姓。
如魏武帝曹操之父曹嵩,原本名为夏侯嵩,后过继到曹家,成为曹腾的养子,于是便要改姓而从养父姓曹。
(3)做家仆奴婢改名。
古代社会里大户人家的家仆奴婢,一般来说都具有卖身的性质。这些家仆奴婢有时也根据主人的意愿而从主姓改名。
如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风流才子唐伯虎为了追求华太师家中的丫环秋香,不惜改名换姓为“康宣”,卖身投到华府去当家僮。后来,由于华太师见其精明能干,武中有文,很赏识他,便主仆同姓,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华安”。
这些虽都是旧时的习俗,但随母改嫁而改名、因过继而改名的现象如今仍然存在。不过在改名时,受这些习俗的影响已显得微乎其微。
6.部首改名法
部首作为汉字的构件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本身具有一定含义,特别是在易义五行方面,其含义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它又是造字的部件。部首的这种双重性,使得名字可以仅仅由于其中一字或两字部首的增减、变换而含义大变。如琳,若是命局喜用神为水、木格,而非木、土格,可将“琳”字换成“霖”即可。
7.易音换字改名法
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是很有限的,当改名的要求与保留原名的发音产生冲突时,那么改名便只要易音换字了,有时仅仅是一字之改,但名字的寓意、风韵会让人有一种全新之感。如: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将“华”改为“清”,改后的名字不仅比原来的高雅,而且蕴涵典故:“宁愿洁正直以自清乎?”
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原名侯保麟。21岁时,他正式拜朱阔泉先生为师学说相声。在旧社会,相声艺人与评书等其他门类的艺人一样,收徒时都要赐给弟子艺名。其时师父朱阔泉因其弟子(第六代)系“宝”字辈,于是便将新弟子侯保麟改名侯宝麟。其虽只一字之差,而且读音相同,但前者系本名,后者为艺名,因此在相声界“宗谱”里是“侯宝麟”(同代“宝”字辈的还有常宝华、刘宝瑞、张宝康等)。1940年侯宝麟在天津演出时,因觉“麟”字笔画太繁,遂改名为“林”。从此,侯宝林这个名字便伴随他走完给人欢声笑语的一生。
8.以文章诗词改名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文章、诗词改名是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和国学基础的表现。这种改名法备受人们的青睐。
以文章诗词改名,最常见的是运用古代的诗词、文章来改。
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原名王运生,长大后,因深受《木兰辞》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名句的启发和鼓舞,十分向往奋战疆场的拼搏生涯,于是他便改名为“若飞”。
艺术大师刘海粟,原名刘秀芳,因其极为欣赏苏轼的《前赤壁赋》,便借鉴其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句,改名为“海粟”,一表自谦,二则表明艺海无涯,自己要毕生求索的志向。
“雨巷诗人”戴望舒,原名戴朝宗,因对诗人屈原的《离骚》中“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句深有感触,于是改名为“戴望舒”。“望舒”是指神话中驱月驾车的神,后来成为月的代称。
当代著名言情小说作家琼瑶,其名出自《诗•卫风•木瓜》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古代的诗词、文章确实有着无限的魅力和耀眼的光芒,许多作家也借鉴古诗词、文章改名。如宋代著名诗人苏轼被贬到黄州后,便开始自称“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他的改名与白居易的诗是分不开的。白居易的多首诗词中都有“东坡”一词。如《东坡种花》中有“东坡春向墓,树木今何如”等诗句。
选取文章、诗词作为改名依据,不失为好的改名方法。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将会更加喜欢选择词章中的字意改名。
改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要经过一定的审批手续,各国在这一点上具有共同性。如《瑞士民法典》第30条规定,如确实存在重要原因时,住所所在地的州***允许其更改姓名。在芬兰,根据1912年颁布的《姓名法》,公民若要改变姓名或增减自己的名字,必须向省政当局提出书面申请,经核准后并在地方报纸上声明(若更改姓名还须在官方报刊上声明),然后才能向户籍机关登记备案,方始生效。比利时新的法律规定,父母给子女改名必须交纳200比利时法郎的“改名税”。
在我国,受理公民改名的是各地公安局的户籍部门。在改名前,一定要慎重考虑,一般不要轻易变更。如确有正当理由需要变更时,应按照《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后再作变更。
《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18条规定:公民变更姓名,依照下列规定办理:
(1)未满18周岁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2) 18周岁以上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这里公民改名必须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有的人往往忽视这
一点。曾有一位青年人搞了一项发明,他用新的名字向专利局申请了专利,之后却遇到了麻烦,主要是新名字和工作证、户口簿上的名字不符。他振振有词地对户口登记机关说:“公民有使用和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我想用什么名字是我的自由,我不愿受别人的干涉。”这说明,这位青年对改名的规定不清楚。起名和改名都要经过户口登记机关登记,正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姓名权,这是防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