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中性名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杜绝现在中超球队换一家赞助商或者老板就直接在自己球队的名字里面加入那个企业的名字,现在新规出台,这种行为将会被禁止,取而代之的是像国外联赛一样使用一个专一而又响亮的名号来作为队名。
中性也是有公式的:地域名+俱乐部名+足球俱乐部+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或其他),简称采用全称中的“地域名+俱乐部名”。特别全称中的地域名应为俱乐部所属地的名称或所在城市名称,俱乐部名应为中文,不得超过4个汉字,且不得使用与俱乐部股东企业、实际控制人或关联方相似、相近的发音或汉字。
满足条件“不用改”的有3支球队
中超有3支球队可以不用改名,分别是上海申花,大连人和深圳佳兆业。申花的队名带有浓厚的历史底蕴,相信球迷们也不希望进行更改。大连人的名称本就没有问题,深足虽然经常被叫做佳兆业,但是球队的官方名称就是深圳队,本次也不需要进行更改。
而余下其它球队都需要改名,包括广州恒大这样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的“八冠王”。
中超为什么要改中性名
因为国家鼓励俱乐部去商业化。
2015年3月公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推动实现俱乐部的地域化,鼓励具备条件的俱乐部逐步实现名称的非企业化。中国足协在2020年12月通知要求,各职业俱乐部需在2021赛季开始前完成相关更名工作。
中国足协2021年3月29日正式公布新赛季三级职业联赛俱乐部准入名单,16家中超俱乐部在更名后首次统一亮相。
部分中超更名情况一览
广州恒大→广州队
江苏苏宁→江苏队
河北华夏幸福→河北队
深圳佳兆业→深圳队
武汉卓尔→武汉队
青岛黄海→青岛队
广州富力→广州城
天津泰达→津门虎
山东鲁能→山东泰山
上海上港→上海海港
重庆当代力帆→重庆两江竞技
河南建业→河南嵩山龙门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2021赛季中超16家俱乐部更名一览
中超球队为什么起中性名
根据中国足协规定,2021赛季的中超、中甲和中乙各职业俱乐部名称必须“去企业化”,采取中性名称,否则中国足协不予注册资格。此次中国足协的更名规定,意图也在于向欧洲豪门俱乐部看齐,这些球队在官方指定的秩序册里不会出现球队具体的冠名商名称。
放眼世界上的职业联赛,几乎都是中性化的队名,欧洲五大联赛几乎找不到一支名称中带有投资人广告的球队,这是因为在高度商业化的联赛当中,中性化队名已经成为了基本要求和常规操作。毕竟在众多的赞助商中,不可能将其中一个作为队名而冠名,这样对其他赞助商是不公平的,所以他们的做法就是全部都不冠名。因为联赛的运营有一个很好的平台,所以就算球队不冠名,也可以依靠赞助和分红来经营球队。
但对于中超的俱乐部来说,基本上都是由单一投资人注册,冠名球队其实就是母公司的一次广告宣传行为,这就难怪有舆论认为,中超俱乐部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职业俱乐部,甚至可以理解成是一家企业组成的球队来踢中超。富力投资人张力就认为,如果中超职业联盟将联赛的营收做到50亿元以上,中超球队可以依靠大量的分红和自身的广告营收来生存的话,彼时才是推行中性化队名最合理的时机。到那时,就算足协不强推,中超球队也都会自己中性化名称。
据报道,“中性名要求的细节比之前的草案要更严厉,强调去企业化,各队可以从突出人民地位、城市行政、名胜山水、文化符号等方面着手了。”其中还列出了一组符合足协要求的队名,例如江苏金陵、广州人、北京首都、上海海港、山东泰山等。
中超球队队名去企业化,是吸取欧美日韩等先进足球地区的经验的举措,或许是培养长青球迷、打造百年俱乐部的好途径。球队名称中性化则会让俱乐部更注重品牌内涵的塑造,而不再只是以冠名的方式强行将企业名称强加给观众。球队名称的中性化还会让球迷有更多的归属感,让球队更加具有地域化特点,对于球迷文化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中超中性名之所以要更改,中国足协的初衷在于向全世界职业联赛看起。但确实目前中超还存在一些现实情况,也是需要中国足协考虑在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