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三国时期所有的城市名称
1、洛阳
汉时首都,当时在全国的地位恐怕现在的北京也无法相提并论。不仅为政治中心,同时也是经济最强、人口最多的城市。大量御用文人云集于此,使其文化也相对繁荣。那时的文官自不可与现在的干部们同日而语,那可都是正经的文化人。
建安文学的几位重要人物也与洛阳密不可分。董卓造乱时洛阳虽有过焚城的痛苦经历,但后来曹丕篡汉,重新定都洛阳,洛阳便迎来了第二春,直至西晋,洛阳一直作为首都存在。
2、长安(今西安)
东汉末年,因董卓兵败之故,长安有短暂的首都史。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应是仅次与洛阳的。长安更重要的是它的战略位置。开始一直作为抗击西凉马腾、马超进入中原的咽喉。三国鼎立后,蜀汉北伐也是以长安为战略大目标的首要,诸葛亮梦中都想着这块肥肉。
长安同时也是汉人抵抗西羌异族进犯的堡垒。
3、建邺(今南京)
建邺,东吴孙权称帝后的首都。建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其文化,和经济都相当发达,有“江南第一名称”的称号。但是在当时的三国乱世中,由于全国的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中原地区,在加上南方人口比较少,所以建邺虽然也是三国都城之一,其经济发达程度也并不靠前!
建邺也是今天的南京,中国少有的六朝古都之一!
4、徐州
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陶谦担任徐州刺史期间,着重发展农业生产和灌溉。使得徐州之地百姓富足,谷米屯满粮仓。在加上当时陶谦很少参与三国纷争,所徐州在各路诸侯眼里一直是块“大肥肉”。
所以徐州绝对堪称是三国一线城市。徐州位于如今的江苏省,它不仅在三国时期比较富庶,如今的徐州也非常发达、
5、成都
成都,三国时期益州的政治中心,当时刘焉,刘璋父子偏居一隅,不参与三国纷争,苦心经营成都二十余年,使得成都成为三国时期最富庶的城市之一。后来刘备取得益州后,又在成都称帝,所以成都的地位在南方显得更为重要。
刘备死后,诸葛亮,蒋琬,费祎等苦心经营成都,使得成都在三国时期,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6、许昌
曹操施行的屯田制度实施令许昌得到很好的发展,人口与经济都得到提高与生产。从那时起,许昌一直是中原的一个主要城镇。
7、益州
益州,中国古地名,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其最大范围(三国时期)包含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及缅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
8、赤壁(武汉)
三国赤壁古战场,赤壁之战发生地,现位于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南岸(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依武汉,南临岳阳)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
9、荆州
赤壁之战爆发,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刘备从曹操手里夺得荆州南部四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郡、桂阳郡。孙权打下南郡,以及之前占领的江夏郡南部。此时曹操占据荆州北部的南阳郡,襄阳郡,以及后来划分的南乡郡,还有江夏郡北部。
刘备入川之前,从东吴手里借来南郡,入川后,孙权攻打蜀汉占领的荆州地区,刘备与孙权讲和,江夏、桂阳、长沙三郡归孙权,武陵、零陵、南郡归刘备。
10、长沙
三国和西晋时期,长沙为长沙郡郡治,属古荆州。西晋后期和南北朝时期,长沙为长沙郡郡治,湘州州治。隋前期撤郡,长沙为潭州总管府;后期改州为郡,长沙又为长沙郡郡治。唐朝时设潭州治所,曾属江南道,江南西道。
11、凉州(武威)
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天下为13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部刺史”。武威郡属凉州刺史部,凉州之名自此始。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置凉州,一直到西晋,姑臧均为凉州治所。
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及唐初的大凉,都曾建都与此
12、幽州(北京)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有个说法叫幽云十六州,也叫燕云十六州。这个范围也很大,北京也在其中。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形成大统的局面,这时就在北京一带设了蓟县,隶属于广阳郡,也是其治所。
到了西汉时期,北京则属于幽州了,但是隋朝给改了名,称为涿郡。唐朝统治天下时,有把这里恢复为幽州,宋代也一直沿用。
三国的地名有哪些
三国的地名有:
司州:
河南尹、河内郡、弘农郡、河东郡、平阳郡。
兖州:
东郡、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鲁郡、任城郡、山阳郡、济阴郡、陈留国。
豫州:
汝南郡、颍川郡、陈郡、梁国、沛国、谯郡、弋阳郡、安丰郡。
徐州:
下邳郡、广陵郡、彭城国、东海国、琅邪国、东莞郡。
青州:
齐国、济南国、乐安郡、北海郡、东莱郡、城阳郡。
冀州:
安平郡、中山郡、常山郡、赵国、巨鹿郡、广平郡、魏郡、阳平郡、清河郡、平原郡、乐陵国、渤海郡、河间郡。
幽州:
燕国、涿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昌黎郡、玄菟郡、辽东郡、乐浪郡、带方郡。
并州:
太原郡、雁门郡、新兴郡、乐平郡、上党郡、西河郡。
雍州:
京兆郡、冯翊郡、北地郡、抚夷护军、新平郡、扶风郡、安定郡、广魏郡、天水郡、南安郡、陇西郡。
凉州:
武威郡、西平郡、金城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西海郡。
益州:
蜀郡郡、广汉郡、东广汉郡、梓潼郡、汶山郡、阴平郡、武都郡、汉中郡、巴西郡、巴东郡、涪陵郡、巴郡郡、江阳郡、犍为郡、汉嘉郡、越巂郡、朱提郡、牂牁郡、永昌郡。
荆州:
南阳郡、南乡郡、魏兴郡、上庸郡、新城郡、襄阳郡、江夏郡、长沙郡、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衡阳郡、零陵郡、湘东郡、桂阳郡、临贺郡。
扬州:
丹阳郡、吴郡、毗陵典农校校尉、庐江郡、淮南郡、蕲春郡、豫章郡、鄱阳郡、新都郡、会稽郡、临海郡、建安郡、临川郡、庐陵郡。
交州:
南海郡、苍梧郡、高凉郡、郁林郡、合浦郡、朱崖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三国时的地名大概都表示现代的哪里
1.吕布: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人
2.刘备、张飞:涿郡(今河北涿州)人
3.赵云: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
4.关羽:并州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
5.诸葛亮: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6.庞统: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7.马超: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
8.魏延:义阳(今河南信阳三里店)人
9.庞德:南安狟道(今甘肃陇西东南)人
10.马谡: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
11.姜维: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东南)人
12.廖化:襄阳中卢(今湖北襄樊)人
13.王平:[益州]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
14.孙权:吴郡富租芹做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15.周瑜: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16.鲁肃: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
17.太史慈: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
18.甘宁: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
19.韩当: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
20.程普: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
21.黄盖:零陵泉陵(今湖南永州)人
22.吕蒙: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吕家岗)人
23.陆逊: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24.曹操: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25.典韦: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
26.张辽: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城区大夫庄)人
27.徐晃:河东杨县(今中国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人
28.张郃: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
29.乐进: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人
30.于禁: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宁阳县瓷窑镇西大平村)人
31.郭嘉: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32.贾诩:武威姑臧弊衡(今甘肃武威)人
33.荀攸: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34.司马懿: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
35.邓艾:义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人
36.钟会: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
37.丁原:益州广汉郪县(今四川三台郪江)人
38.董卓: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
39.王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40.刘璋: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41.刘表: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