亾
- wáng
- 3画
- 亡
- 3画
- 单一结构
- 水
- 13
亾字的基本解释
亾
wáng
逃:逃亾。流亾。
失去:亾佚。亾羊补牢。
死:伤亾。死亾。
灭:灭亾。亾国奴。救亾。兴亾。
灭殁卒兴存
亾
wú
古同“无”,没有。
灭殁卒兴存
亾字的汉语字典释义
[①][wáng]
[《廣韻》武方切,平陽,微。]
“兦1”的今字。“忘2”的被通假字。“妄2”的被通假字。
(1)逃跑;出逃。
(2)指逃匿。
(3)外出;出门。
(4)丢失;丧失。
(5)指迷失。
(6)死亾。
(7)特指死之久者。
(8)灭亾;败亾。
(9)谓沉迷于宴饮。
(10)扰乱。
(11)通“忘”。
(12)通“妄”。参见“亾人”、“亾言”。
(13)通“盟”。
[②][wú]
[《集韻》微夫切,平虞,微。]
(1)无,没有。
(2)犹否;不。
(3)不论。
(4)通“毋”。表禁止。
亾字的英文翻译
◎ 亾
conquer deceased die flee lose
亾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子集上】【亠字部】 亾; 康熙笔画:3; 页码:页88第03
【唐韻】【集韻】【韻會】?武方切,音忘。失也。【孟子】樂酒無厭謂之亾。【註】謂廢時失事也。【家語】楚人亾弓,楚人得之。 又滅也。【莊子·田子方】楚王與凡君坐。少焉,楚左右曰:凡亾者三。凡君曰:凡之亾也,不足以喪,吾存。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喪禮哀死亾。 又逃也。【大學】舅犯曰:亾人無以爲寶。又【前漢·韓信傳】蕭何聞信亾,自追之。 又與忘同。【詩·邶風】心之憂矣,曷維其亾。 又【正韻】同無。【詩·邶風】何有何亾,黽勉求之。【毛傳】亾謂貧也。 【說文】从入从?。【徐曰】?音隱,隸作亾。【藝苑雌黃】古惟用兦字,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兦之兦,今又變林爲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