虵
- shé
- 9画
- 蛇
- 11画
- 左右结构
- 金
- 5
虵字的基本解释
虵
shé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虵亦吞食大的兽类:虵蜕。虵行。虵蝎。虵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虵添足。
虵
yí
〔委(w卛 )虵〕见“委2”。
虵字的汉语字典释义
[①][shé]
[《廣韻》食遮切,平麻,船。]
[《廣韻》託何切,平歌,透。]
“它2”的今字。亦作“虵1”。亦作“1”。
(1)爬行动物。体圆而细长,有鳞,无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捕食蛙、鼠等小动物,大虵也能吞食大的兽类。
(2)象征国君、君子等。
(3)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巳”。
(4)星名。
(5)方言。水母。
(6)山名。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城中,与汉阳龟山隔江对峙。
(7)姓。晋有虵玄。见《晋书·姚泓载记》。
[②][yí]
[《廣韻》弋支切,平支,以。]
亦作“虵2”。亦作“2”。
(1)曲折通过。
(2)通“貤”。增加。
(3)通“訑”。参见“虵2虵”。
[③][chí]
[《集韻》陳知切,平支,澄。]
弛;改易。
虵字的英文翻译
◎ 虵
snake serpent
虵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中】【虫字部】 虵;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1080第20
【唐韻】食遮切,音茶。【集韻】【韻會】?時遮切,音闍。毒蟲也。【左傳·莊十四年】內虵與外虵鬭。【疏】虵,北方水物。【酉陽雜俎】虵,有水、草、木、土四種。【爾雅翼】虵,草居,常飢,每得食稍飽,輒復蛻殻,冬輒含土入蟄,及春出蟄則吐之。【埤雅】牛以鼻聽,虵以眼聽。 又【莊子·達生篇】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虵。【註】委虵,泥鰌。 又星名。【左傳·襄二十八年】虵乗龍。【註】虵,?武之宿,虛、危之星。【晉書·天文志】騰虵二十二星,在營室北,天虵也。 又地名。【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隨西有斷虵丘。【註】卽銜珠之虵。 又姓。【通志·氏族略】姚萇,虵后,南安人。又有建武將軍虵元,望出鴈門。 又【廣韻】弋支切,音移。【詩·召南】委虵委虵。【箋】委虵,委曲自得之貌。【莊子·庚桑楚】與物委虵,而同其波。【焦氏·易林】委虵循河,至北海涯。 又【韻補】龍虵之虵,亦讀爲移。【詩·小雅】維熊維羆,維虺維虵,大人占之。虵字叶上羆字、下之字韻。 又徒河切,音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