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 hán
- 17画
- 韩
- 12画
- 左右结构
- 水
- 6
韓字的基本解释
韓
(韓)
hán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
指“韓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
姓。
韓字的汉语字典释义
[①][hán]
[《廣韻》胡安切,平寒,匣。]
“幹3”的被通假字。“韓1”的繁体字。
(1)古国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同姓诸侯国。其地在今山西河津东北。西周、春秋间为晋所灭。
(2)古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韓虔侯与魏文侯、赵烈侯本为晋卿,后瓜分晋国。公元前403年初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前230年为秦所灭。疆域约当今山西省东南角和河南省中部,介于魏、秦、楚三国之间,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3)1897-1910年朝鲜的国名。1897年,李氏朝鲜国王高宗李熙(1863-1910年在位)改国名为“大韓”。建元光武。1910年为日本吞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南半部称大韓民国。
(4)姓。
韓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中】【韋字部】 韓;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396第03
【唐韻】【集韻】胡安切【韻會】【正韻】河干切,?音寒。【說文】井垣也。从韋,取其帀也。幹聲。 又國名。【詩·大雅·韓奕箋】韓,姬姓之國也,後爲晉所滅,故大夫韓氏以爲邑名。【左傳·桓三年】韓萬御戎。【韻會】曲沃桓公之子萬,食邑于韓,後分晉爲國。 又三韓,國名,辰韓,弁韓,馬韓也。見【後漢·東夷傳】。 又【廣韻】姓也。【韻會】秦滅韓,以國爲氏。 又叶胡千切,音焉。【孫楚·白起贊】神機電斷,氣齊卒然,南折勁楚,走魏禽韓。 【說文】本作?。【集韻】亦作榦幹。
考證:〔又三韓,國名,辰韓,示韓,馬韓也。見【後漢·光武紀】。〕 謹按示韓當作弁韓,見後漢書東夷傳,光武紀本文無之。謹將示改爲弁。光武紀改東夷傳。
韓字的起名意思
1、古代东北部族名。2、指国家。
韓字取名好不好?韓字为取名常用字,寓意好。注意起名不能只看字,要结合八字起名才吉祥。
去生辰八字起名>>
韓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48339次,用于第一个字占:86%,男孩名字占63%,女孩名字占:37%。
韓字取名的寓意
韓字用着取名寓指气势磅礴、有才华、聪明之义,寓意吉祥又有内涵。
韓字取名忌讳
1、韓字五行属性为水,根据五行水克火的原理,韓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火的字取名;
2、韓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án或同声调阳平的字起名,这样读起拗口,没有节奏感;
3、韓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韓字,晚辈忌讳用韓字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