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柳色雨中深,西楼望月几回园
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赠阙下裴舍人唐-钱起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东宫》第17集: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3)
跳下忘川的小枫已经失忆了呀,她见到了顾剑,当然十分恐慌,还以为他是盗贼,甚至是刺客。顾剑又不知道小枫失忆,他连忙就捂住了大吵大嚷的小枫,道,“小枫,我知道你还在生我的气,你可以恨我,可以骂我,但是你不该留在这里,不应该牺牲自己的幸福,嫁给一个不爱的人!”
顾剑对小枫说,你可以恨我,你可以骂我,也就是说,他并不奢望与小枫再续前缘了。顾剑都已经在宫中游荡了这么长时间,当然知道,宣德王已经入主东宫了。顾剑才接着对小枫说,但是你不应该牺牲自己的幸福,嫁给一个你不爱的宣德王。这时候的顾剑是完完全全地在为小枫考虑,与后来把小枫从鸣玉坊掳走时有些许不同。
顾剑知道,他受了很重的内伤,已经没有多少日子好活了。顾剑唯一的期待,唯一的责任,就是帮助小枫回到西州,让她继续做那个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九公主,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家国大义,赔上自己的幸福(如果小枫神不知鬼不觉地和他走了,豊朝看顾小枫不利,西州也不怕豊朝找上门的)。至于后来掳走小枫的顾剑,则是在机缘巧合之下,被小枫错认为顾小五,面对自己的挚爱,他只是不能拒绝、贪图最后的幸福而已,这也不是什么大错。(最起码,顾剑的错误,和一味地强求小枫、最后把小枫活活逼死的李承鄞,不能相提并论。)再后来,顾剑见到鸣镝,来到宫中,小枫唤他“顾剑”,并让他快走,他也就立刻明白小枫不再把他当作顾小五了,但是顾剑仍然要赌上性命,带小枫离开李承鄞,因为这是小枫的心愿,也是他最后的心愿。
小枫虽然失忆了,但是她冰雪聪明啊,她从这个陌生男子的话语与口气中,得知他一定是认识自己的人,甚至,我们还曾经十分熟识。小枫不再喊叫,她顺着顾剑的意志,回过头来,仔细瞧了瞧这个陌生男子的模样。
阿渡听到了小枫刚刚的喊叫,立刻冲了进来。阿渡重逢自己的心上人,见到坠崖的顾剑竟然死里逃生,立刻就惊呆在了原地。导演再次使用他曾经用在小枫与李承鄞重逢时的白暴光,暗示阿渡对顾剑的情意,阿渡因与顾剑重逢而在心中掀起的惊涛骇浪。
阿渡冲进来以后,小枫立刻就有了主心骨,于是她也顾不上看顾剑是谁,她是不是曾经认识顾剑了,立刻对阿渡喊道,“阿渡!打他!”说着,小枫死命攘了一旁因与阿渡重逢而惊呆在原地的顾剑,撩起裙摆,踩着窗台前的软塌,跳出窗户往院子里奔去。小枫一边慌不择路,大喊道,“来人哪,有刺客!”一边就跑去找戒备寿仁宫的侍卫了。顾剑终于发觉小枫不对劲儿了,她好像不认识自己了,于是他疑惑地瞧了瞧还处在震惊中的阿渡,他想要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一群侍卫在九公主的带领下,冲入了揽月阁,可是,这里却人去楼空了,小枫奇道,“刚才还在这里的,人呢?”
这里出现隐藏情节,一定是知道小枫已经失忆的阿渡,为了维护顾剑,避免顾剑发生危险,立刻带着顾剑离开了揽月阁,把他藏在了自己的房间里。
我是要忍不住夸一夸彭小苒的,你可真是把虎头虎脑的小枫给演活了。你说你的揽月阁里有刺客,怎么跑得比一大群男人还快呢?你还亲自带他们进来搜人,难道你不怕刺客对你不利吗?我想,任何一个中原女子,都做不到像小枫这么虎的吧?李承鄞啊李承鄞,你娶了这样的媳妇,还不敢忤逆小枫的意思,可有你受的了。
这么一闹,整个揽月阁里灯火通明,侍卫和所有的下人都来了。在小枫被这么一大群人围绕、又岑寂无声的氛围中,本剧中的男三号——裴照,终于在小枫面前正式登场,他上一次还只是在街市上暗中保护小枫而已。也许是我太偏爱裴照,每次一见到他,便会觉得心安,会有全心全意的信赖感。
裴照他那么克己复礼的人,哪里敢进小枫的闺房呢?他在揽月阁的门口,给小枫行礼道,“末将护驾来迟,让九公主受惊了!”一直安抚小枫的永娘,也立刻代表小枫,出去和裴照打了照面。
裴照问道,“方才九公主可有看到那人的相貌?”
永娘答道,“她说没看清。”
小枫明明近距离地看过顾剑的模样呀,她怎么就突然改口,让永娘说她没看清了呢?这里再次出现隐藏情节。回到揽月阁,发现这里已经人去楼空、阿渡和那个陌生男子都不见踪影的小枫,也立刻就感觉到不对劲了。小枫知道,她失忆了,但是阿渡没有失忆呀,既然阿渡和那个陌生男子一起消失,便说明,这个陌生男子真的不是刺客,他真的是我曾经认识的人。
小枫本来还为自己马上就要嫁给一个她不爱的人而伤心,这个陌生男子来了,对自己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自己最担忧的事,这也说明,他是想要为我打算的朋友。既然如此,我怎么可能因为我失忆了,暂时不记得以前的朋友,就让这样的人陷入险境呢?所以小枫让永娘说,她没有看清刺客的相貌。
裴照负责戒备寿仁宫,职责所在,他立刻下令道,“仔细搜!”在永娘带领下,在裴照的指挥下,一众兵甲就开始搜宫了,整个寿仁宫鸡飞狗跳起来。
一众人搜到了阿渡的房间,永娘慌张对裴照解释道,“裴将军,这是九公主贴身婢女阿渡的房间,阿渡她说不了话,她是随九公主从西州远嫁过来的。”
从永娘的这份慌张里,可以很明显地推测出,小枫把那个人不是刺客,而是她以前的朋友的事对永娘和盘托出了。小枫信任永娘,如同信任阿渡。而永娘和阿渡感情也很好,为了袒护阿渡,觉得这里可能是那个陌生男子藏身之处的永娘,立刻开始阻拦裴照(永娘不知道裴照也认识这个陌生男子,不知道裴照只是走走过场好交差罢了),说阿渡她说不了话,还对裴照强调,阿渡是九公主的贴身婢女,不能随意对待的。
裴照早就猜出来了,有能力进入皇宫还不被抓住、又有来见小枫动机的人,只能是顾剑。裴照为了袒护顾剑,立刻下令道,“别搜了!闹得这么大的动静,贼早跑了!赶快去别的地方查看!”于是裴照的手下立刻领命而去,放过了阿渡。
在手下撤走以后,裴照若有所思地瞧了一脸戒备的永娘一眼,然后侧了侧头,听了听阿渡房间里的动静,转身就走了。编剧在此再次暗示,裴照是在故意配合永娘,而永娘却不知道裴照在故意配合自己。
永娘是何时才知道裴照也是真心实意为小枫打算的人的呢?她这么聪明,哪怕她此时没想明白,后来的她也该想明白了。她才敢私下去拜托裴照,去找私自出宫的小枫回来,免得小枫受罚;她才在七夕的时候,在她不知道小枫是和李承鄞一同泛舟的情况下,又托了裴照找了小枫一夜;才在故事结尾处,在李承鄞醒来都找到承恩殿里来的时候,和裴照一同登场,告诉李承鄞小枫已经走了,这俩人精,肯定是心照不宣的。
还有就是,裴照为什么要侧耳听阿渡房间里的动静呢?不要忘记,裴照的身手很好,他是在听房间里有没有第二个人的气息。顾剑坠崖后,内力受损,武功也不如从前了,这让裴照有了能听到顾剑气息的能力,他故意放过了顾剑。
所有人都撤走以后,顾剑终于从梁上落了下来,他想要让阿渡帮自己解惑,便问道,“这几个月发生了什么?小枫她怎么了?为什么她看我的眼神如此陌生?还有你们怎么来豊朝了?她怎么答应和亲了呢?”
顾剑最好奇的事,当然是小枫为什么不认识他的事了。就是顾剑记得,小枫从李承鄞的军营里逃跑,可知她是不想和亲豊朝的,顾剑便又对阿渡问出了这个问题。
顾剑问,“你们怎么来豊朝了?”在顾剑心里,小枫是绝对不愿在李承鄞会当太子的情况下,和李承鄞来豊朝和亲的。当时的小枫,哪里知道后来是李承邺当太子了呢?(虽然顾剑也不愿意小枫嫁给一个她不爱的人。)死里逃生的顾剑,一定回西州找过小枫,却发觉小枫来到了豊朝,于是他不远万里地又来了豊朝,想要把小枫带回西州。
阿渡只能继续装哑,她含着热泪,指了指自己的喉咙,示意她无法说话,无法帮顾剑解惑了。顾剑十分吃惊,便又问道,“你的嗓子?是谁下得毒手?”阿渡在顾剑面前痛哭流涕起来。
阿渡本来就为了小枫不得不嫁给一个她不爱的宣德王而郁结在心里,现如今她又与顾剑重逢,哪怕顾剑曾经做过伤害丹蚩、伤害小枫的事,顾剑都是可能解救小枫的唯一一人;再加上阿渡对顾剑,虽然隔着国仇家恨,但仍然无法抑制她对他的爱慕(这一点和小枫对李承鄞的感情是一样的),所以她才会觉得委屈,才会在顾剑面前痛哭流涕。
与此李承鄞正在柴牧的住处与柴牧一同下象棋呢。柴牧说,“这个高相啊,还真是一只老狐狸!他这么做,貌似是迎合圣上,实则是把太子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说着,柴牧就命令在一旁沉思的李承鄞道,“下!”
1.从这象棋棋局下李承鄞与柴牧各自失去的棋子来看,柴牧应该是在这局对弈中占了上风的。编剧借此暗示,此时柴牧在与李承鄞的关系上,还处于前期,李承鄞就是柴牧的提线木偶,完全听从柴牧的指令。这一点,从柴牧随意的坐姿、从柴牧下令让李承鄞出招也能看得出来。
李承鄞与柴牧关系的改变中,小枫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李承鄞突然之间在柴牧面前有了自己的主意,不肯听从柴牧的命令,就是从他想坐实与小枫的婚约开始的,于是,他拿着弓弩,去恐吓四哥让他退出太子之位的争夺;李承鄞开始不信任柴牧,甚至是彻底抛弃了柴牧,也是从小枫与顾剑失踪,而柴牧就是不肯告诉李承鄞顾剑与小枫的关系开始的。可以说,是李承鄞对小枫的爱慕与占有欲,一步步督促着他,成为了那个可以坐上帝王宝座的面冷心狠之人,又是因为李承鄞对小枫的爱慕与占有欲,活活逼死了小枫。
2.柴牧帮李承鄞分析了高相允许宣德王登上太子之位的动机,一方面是迎合圣上,另一方面是在捧杀宣德王,把宣德王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代表着,心机颇深的柴牧,虽然多年不在朝中,但是对高相这个死对头、对朝局还是把握得很准的。只有先看明白朝局如何,才能对症下药,帮李承鄞登上太子之位啊!
李承鄞与柴牧下棋的时候,正面的墙壁上,出现了“知白”二字。之前便已经分析过,本剧中出现的所有诗词、匾额,都是有象征含义的,现在我来说一说这个“知白”二字。
很明显的是,“知白”二字,出自《道德经》,原句是,“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翻译为现代汉语为,“明了何谓清白,又能守持混沌,便会成为天下之范式。”
所以说,编剧借“知白”二字,暗示此时的李承鄞是“知白守黑”,也便是以大智如愚、和光同尘为处世基准,这在朝堂上的表现,就是不显山不露水,锋芒尽敛,韬光养晦,李承鄞又深知何谓“皓白之志”,他实际上是在含辱忍垢,以图后事。
李承鄞露出了迷茫的眼光,他问道,“那柴先生的意思是?”
柴牧笑了笑,说道,“要想下好一盘棋,不光是关注自己的每一枚棋子,还要时刻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才能运筹帷幄,掌控全局。殿下如果不想成为别人手中的棋子,此时应该主动出击了。”
在分析完高相之所以假意支持皇帝立宣德王为太子的动机以后,柴牧又及时提醒李承鄞,你与高相是互为棋子的利益联盟关系,假如你不甘心只做高相的棋子,便应主动出击,来利用高相,登上太子之位。
编剧在此暗示,李承鄞非但是高相巩固高家权位的棋子,也是柴牧为挚友复仇的棋子。柴牧为了复仇,一手教导出了这个利用一切的太子、冷血无情的帝王,最后在李承鄞绝对不肯放弃的小枫被觊觎后,柴牧死在了李承鄞的计谋里,也让自己的女儿惨烈决绝地死去。这,就是柴牧你与权力共舞的下场。
高相是老狐狸,李承鄞可是小狐狸啊,他一听柴牧的这一建议,便立刻明白过来了,说道,“你是想让我拉拢高相?”
柴牧微微一笑,又帮着李承鄞推演起朝中的局势来,“高相是绝对不会看着太子一党在朝中做大的,而这个时候,殿下又是他手中最能用的一枚棋子;而殿下呢,在朝中的势力还没有稳固,也需要他的支持,才能夺回太子之位。”
柴牧毕竟是朝堂之外的人啊,在朝中没有势力,他只能借力打力,让李承鄞去拉拢高相,来对付宣德王,登上太子之位。等到李承鄞在朝中有了自己的势力,坐稳了太子之位,也便可以帮他祛除高相一党,为挚友复仇了。
在柴牧的计划里,等到把高相的势力从朝中除尽,他的目标也就达成了。他与权力这个魔鬼做交易,是不可能及时止损、及时抽身而去的。柴牧为什么到了最后的时刻,非要归隐,非要功成身退呢?这是因为柴牧终于认清了李承鄞的真面目
《东宫》第17集: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1)
第17集: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眼儿媚 宋·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数竿修竹,几叶芭蕉。
第17集,李承邺被正式加封为太子,入主东宫。李承鄞与小枫的关系,也进入到了各自名分已定、最遥远不可及的距离中。得知自己终将嫁予宣德王的小枫,在揽月阁中,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独坐静处,好生无聊。难道,我就要和一个我对他有很强的抵触感、戒备心的陌生男子朝朝暮暮,共渡一生了吗?耳边愁听雨萧萧,碧纱窗外有芭蕉。数竿修竹伴萱草,别魂迢递为君销。
在听完米罗给她介绍的上京城三宝以后,小枫奇道,“鸣玉坊是什么地方?”
米罗答道,“这鸣玉坊,可是上京城中最有名的艺馆。”
小枫哪里能听得懂艺馆这么含混的说法呢?她下意识地就以为那里是可以看歌舞表演的地方,于是小枫吃货的本性又表露出来了,她便问道,“那那里的酒菜好吃不?”言下之意,便是我也想去那里一边吃酒,一边看歌舞。
米罗笑道,“正是因为他们那里的酒菜不好吃,所以那里的客人哪,会过来点我这里的好酒好菜,过去吃。”
鸣玉坊和米罗酒肆是对着门做生意,这么近,当然要互相帮衬了;对去鸣玉坊的客人而言,鸣玉坊的酒菜不好吃,他们自然就可以派人到对门的米罗酒肆来,点好酒好菜过去吃。米罗酒肆的生意也沾了不少鸣玉坊的光。
这里是对原著小说的改编,小说中,鸣玉坊的酒菜可是一绝,小枫带着裴照去逛鸣玉坊,就是因为自己饿了,想吃鸣玉坊里的酒席,尤其是用波斯香料调制的鱼脍,顺便想让裴照见识见识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明月姑娘,才非拉着裴照来的。结果把裴照吓得半死(他没想到太子妃竟然是风月场中的常客),还把太子醋得半死。
小枫奇道,“那为什么酒菜不好吃,还那么有名啊?”小枫觉得,一个表演歌舞的地方,没有好酒好菜,难道客人干看着吗?还要派人来你这里点菜,不嫌麻烦啊?鸣玉坊这名声,到底从何而来?
米罗笑道,“那个地方酒菜好不好吃不重要,重要的是,里面的姑娘个个是色艺双绝,这可比好吃的酒菜更能吸引男子。”
小枫终于恍然大悟,“哦……”她点了点手,道,“是……那种地方……”小枫终于知道了,原来是妓馆啊!只是挂着个艺馆的名头而已。
米罗也立刻点了点头。
这里可以看出小枫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性子,作为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她竟然知道什么叫做妓馆,还丝毫不加掩饰地说了出来,是多潇洒跳脱啊!要是瑟瑟听到别人说鸣玉坊是这样的地方,她会觉得这是对自己的冒犯的。
编剧又派米罗及时介绍了明月姑娘,她可是本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配角。米罗说,“那里的头牌呀,叫明月姑娘,千金难买一笑,只卖艺不卖身,平常的老百姓想去看她一眼,那可能得,排上好几个月的队啊!”
1.米罗强调,明月姑娘可是千金难买一笑的主儿,而且是名满京华,一呼百应。
编剧之所以强调明月姑娘是千金难买一笑的主儿,是因为编剧实际上在故事的结尾处,把明月当作了小枫的分身。明月和小枫一样,都不得不和伤害自己亲人的男人在一起,皇帝虽然只是把明月当作是已故顾淑妃的替身,但是对她也是比皇后、比高贵妃真心些的。明月姑娘“千金难买一笑”,也就是在李承鄞面前的小枫也是“千金难买一笑”,徒然地叫故事结尾处的李承鄞,满心想要讨小枫欢喜,眼巴巴地瞧着小枫对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都很好,却“顾计不知所出耳”。
2.米罗强调,明月姑娘是只卖艺不卖身,这实际上是在强调,明月姑娘高雅脱俗的性情。那么多男人慕名而来,假如明月姑娘愿意,她随时可以“从良”,嫁给一个仰慕她的世家子弟为妾,但是她宁可“陷身污浊”,也不愿被世家子弟轻辱,只想凭着自己的技艺生活下去。
编剧在这里及时埋下了伏笔,那又是为了什么,让“卖艺不卖身”的明月姑娘,愿意委身于人,侍奉皇帝了呢?自古侠女出风尘,明月当然不是在贪图皇帝的地位,而是为了她眼中的大义、父辈的世仇。所以说,当到了故事的结尾,发觉皇帝才是自己最大仇人的明月,才那样决绝、刚烈地死去,成为了对皇帝的致命一击。
米罗这么一说,小枫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小枫道,“是吗?”又转过头去,对阿渡说,“那我们得去看看。”
原著小说中,根据隐藏情节,小枫是花了大价钱才见了明月一面,可是她就是想见识见识这位明月姑娘,没有丝毫轻薄之处,明月一下子就明白了,小枫是个姑娘。小枫与明月的关系十分要好,她们是坦诚相交,结拜作了异性姐妹。后来,明月入宫为妃,来探望关在康雪殿里的小枫,小枫还打趣她说,“幸亏李承鄞不要我了,要不然我还得叫你母妃,这也太吃亏了!”
米罗笑道,“那儿只接待男子,不欢迎女子。”
小枫瞧着阿渡,不安道,“很明显吗?”
米罗继续笑道,“明月姑娘阅人无数,也没有什么事情,瞒得过她的眼睛,没准儿闹到你叔父哪儿呢?”
1.明月不像小枫的地方,就是她更有心机,她才不会被皇帝随随便便就哄骗过去,她才知道,皇帝对她保证的,一定会放过她的父亲是假话;她才能认清皇帝的冷血无情,最终决绝赴死。
2.之前小枫说过,她来上京,是来投奔叔父的。米罗可做过细作,她哪里会被小枫临时扯出来的谎给骗过去啊?于是,她又说出“没准儿闹到你叔父哪儿呢”来试探小枫,结果小枫一下子就上了钩,都忘了她说过她来上京是投奔叔父的话了。这也无伤大雅,毕竟,小枫天真无邪,又不会害人,米罗也是真心与小枫这个同乡结交的,她也没十分放在心上。
高震气冲冲地从鸣玉坊里出来,怒道,“下次我要再见不到明月,我就让你这鸣玉坊关门!”说完,他还把米罗送来的美酒给掀翻了,骂道,“我要的不是酒,是明月!明月!”拂袖而去。
老鸨无奈道,“这明月的心气也太高了……”
是啊,高震可是权倾朝野的高相的儿子,在上京,这可是首屈一指的人家了,明月都看不上,不肯见,所以老鸨才觉得明月这是心气高,连高相儿子的面子都不给,她还说不得什么。
可是事实上是,明月之所以不肯见高震,是因为明月是陈征的女儿,明月以为,高家是当年灭陈家满门的仇人,明月亲眼见着生母死去,死里逃生的她,怎么可能给仇人好脸色呢?这实际上是在埋明月最后在宫中自杀的伏笔,在明月知道灭陈家满门的罪魁祸首是皇帝而非高相,而她竟然委身事敌还怀有身孕以后。
小枫听到动静,立刻出门看到了这场热闹。在小枫只顾着看热闹的时候,阿渡扯了扯小枫的袖子,示意小枫很晚了,咱们该回去了。小枫才反应过来,便跟米罗告辞了。
米罗是真心想要结交小枫的,她不舍道,“那……你们经常来。”
小枫做出一副浪荡公子哥儿的模样,轻轻刮了刮米罗的鼻梁,笑道,“你这儿酒这么好喝,人又这么美,以后本公子自然会常来。”
米罗也立刻上道地给小枫行了一个万福礼,“多谢大爷照顾!”
女鹅啊女鹅,你要不要这么有趣呢?虽然做出一副唐突佳人的模样,可是天真无邪、又一笑倾城的你来做,就绝没有一丝不正经了,反而让我觉得,你可真是一古灵精怪的小可爱啊!李承鄞爱你,不是没有理由的。(李承鄞骨子里就是个抖M患者,就等着你来调戏他呢!他来给你献宝,你若肯调笑他一下,他只怕会和米罗一样,端端正正地给你作个揖,再说一句,“多谢太子妃赏我面子。”)
小枫前脚走了,裴照后脚就登了场。编剧再次暗示,是太皇太后默许小枫出宫,又派裴照来暗中保护小枫的,这和后来的李承鄞一模一样。(裴照此时负责戒备皇宫,尤其是太皇太后的寿仁宫,尚未被调回李承鄞身边。)
见到裴照来了,米罗一下子就愣了,她再也不是那个前一秒还对小枫行万福礼、与小枫调笑的酒肆老板了,她变成了暗恋一位公子的闺中女子,吃惊道,“裴将军……”
裴照一直瞧着小枫离开的方向,因为裴照一直爱慕小枫嘛,他听到米罗叫他,才转过头来,问道,“还在为西州王做事吗?”
裴照知道米罗曾经做过细作的事,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失忆的小枫会不会受到来自西州的米罗的影响,他才这么问米罗,你是不是还在为西州王做事,你会不会别有用心地告诉小枫一些消息。(假如米罗愿意,她那么聪明,当然能弄明白小枫是不是失忆了,进而帮着西州王实施他的计划。)
米罗道,“西州和豊朝都已经和亲了,我这小小的细作,也派不上什么用场。”
米罗的这句话当然是真的,就算她还肯做细作,西州王都派公主来和亲了,西州和豊朝结秦晋之好,我又有什么动机去帮西州王去探知机密牒报呢?
米罗的这句话还说明,此时的米罗根本就不知道小枫就是西州的九公主,至于她何时知道小枫的身份,还得往后看,裴照来保护小枫,肯定给米罗提供了线索。
裴照“嗯”了一声,米罗出于对裴照的情意,便嗫嚅地问道,“将军,许久不见,要不进屋,让米罗陪您喝酒聊天?”
裴照瞧了米罗一眼,头也不回地走了,他当然是追小枫去了。
米罗是又失望,又无奈,“这个木头,还是那么的不解风情。”
1.米罗虽然看起来对这别的男性客人风情万种,但是对着自己真心喜欢的裴照,反而笨嘴咋舌起来,她再也不是那个谈笑风生的酒肆老板,才这么没有底气地邀请裴照来喝酒。
2.裴照头也不回地走了,一是因为他本性如此(他这个人,只有在对着小枫的时候,非常有耐心,又非常细心,对着其她的女人,都是不苟言笑的),二就是他职责在身,也不能饮酒,三就是他把米罗当做朋友,才这么随性地对待她的。
3.米罗后来肯定反省过,如何让自己心爱之人喝下自己的佳酿,才有了后面她拿小枫的消息来胁迫裴照饮酒的情节。
顾剑的身体基本康复以后,与救自己一命的那位丹蚩的老先生作别,他恭恭敬敬地给老先生行了一个中原的礼,老先生也嘱咐他道,“小伙子,一路保重。”(在这一场景中,我终于get到顾剑的颜了,男二号其实很帅,只在这部剧中,我还是最偏爱裴照,不喜欢李承鄞和顾剑。)
这里有2个细节。1.从老先生的话里可以知道,顾剑是想要回中原来了,他想要到小枫生活的地方去。
2.顾剑走之前,老先生送了他一套丹蚩的衣裳,就是顾剑此时裹在身上的那件外裳。这个暗红色是只属于丹蚩的颜色。小枫在丹蚩的时候,穿的虽然也是红衣,但不是西州的正红色,而是这种暗红色。后来,小枫和顾剑“私奔”,在竹林里的时候,小枫坐着的那条毯子就是这种暗红色。编剧借不同的颜色,暗示小枫所经历的不同情节,所拥有的不同心境。
这里出现了一个看似十分讽刺,实际上却很现实的情节,就是明明顾剑是屠灭丹蚩的凶手之一,但是精通医术的丹蚩平民,仍然救了他一命。原著中也是丹蚩被灭族以后,小枫和阿渡藏在天亘山中,像野人一样,后来,冒险下山,遇到了朔博的牧羊人。他以为小枫和阿渡是被屠灭的丹蚩族中幸存下来的女人,非常同情她们,便煮化了雪水给她们洗脸,又给她们热热的羊奶喝,烧好的羊肉吃,还主动告诉她们,中原的大军已经往南撤了,几千丹蚩族人逃了出来,逃到了更西的地方,你们可以去那里找自己的族人。
其实朔博也是屠灭丹蚩的一方啊!作家写这样的情节,编剧补写这个情节,不过是在告诉观众,朝廷和平民本来就是两个概念,可能朝廷与朝廷之间是宿敌,但是各自的平民之间却人性尚存,有同情心与同理心,会互相搭救。所以说,国家会改朝换代,可是平民却会永远存续下来。顾剑被朝廷利用,最后只会万箭穿心,可是一无所知又心地淳善的丹蚩平民,却会救他的性命,哪怕顾剑因为屠灭丹蚩而不配得到丹蚩人的救治。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为肆无忌惮的权力所用呢?小枫的悲剧,就是起源于她逃不脱权力的荫蔽;而顾剑的悲剧,也起源于他曾经愿意为了所谓的父仇,被权力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