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的词语和诗
关于月的成语:
【驴年马月】不可知的年月。
【流星赶月】象流星追赶月亮一样。形容行动迅速。
【牛衣岁月】指贫困的生活。
【拿云捉月】形容才能本领非常高。
【牛渚泛月】牛渚:地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长江边;泛月:月夜划船游玩。指才士相逢,以文会友。
【批风抹月】犹言吟风弄月。指诗人以风花雪月为吟诵的题材以状其闲适。
【披星带月】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披星戴月】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攀云追月】攀:攀附。攀援青云而上天。比喻仕宦登进。
【清风明月】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清风朗月】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同“清风明月”。
【穷年累月】穷年:年初到年底;累月:持续几个月。形容接连不断,历时久远。
【穷年屡月】累:接连。形容经历的时间长久。
【穷日落月】白天连着晚上。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穷岁累月】穷:尽。指经过很长的时间。形容连续不断,时间长久。
【晴云秋月】晴空飘浮的白云,秋高气爽时的明月。比喻人胸襟高洁明朗。
【迁延日月】犹言拖延时间。同“迁延岁月”。
【迁延岁月】犹言拖延时间。
【如花似月】形容女子姿容出众。同“如花似玉”。
【日角偃月】旧时相术家称极贵之相。偃月,指额角似半弦月。
【彪炳日月】彪炳:照耀。形容伟大的业绩照耀千秋万代。
【捕风弄月】捕:捉拿,捉取。形容事物虚无飘渺,没有根据。
【冰壶秋月】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比喻洁白明净。多指人的品格。
【宾饯日月】迎送。多指岁月流逝。宾,通“傧”,指迎接。饯,指送别。
【宾饯日月】迎送。多指岁月流逝。宾,通“傧”,指迎接。饯,指送别。
【冰壸秋月】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
【不日不月】指不计日月,没有期限。
【霸王风月】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
【百星不如一月】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残冬腊月】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
【嫦娥奔月】嫦娥:月宫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
【嘲风弄月】嘲:嘲笑;弄:玩赏;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嘲风咏月】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常年累月】长年累月。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
【长年累月】长年:整年;累月:很多个月。形容经过了很多年月。
【成年累月】成:整;累:积聚。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久。
【撑霆裂月】形容声气惊人。
【蹉跎日月】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蹉跎岁月】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雕风镂月】刻意吟风弄月。
【刁风弄月】偷情的隐语。
【担风袖月】袖:纳入袖中。比喻没有负担,无忧无虑。
【二分明月】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风花雪月】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芳年华月】芳年:妙龄。指美好的年华。
【非日非月】非:无论;日:白昼;月:月夜。不论白天还是月夜。形容不分昼夜。
【飞霜六月】旧时比喻有冤狱。
【光风霁月】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寒冬腊月】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海底捞月】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猴年马月】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
【荒时暴月】荒:五谷不收;暴:凶。指荒年或青黄不接的时候。
【壶天日月】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华星秋月】像星星那样闪闪发光,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
【烘云托月】烘:渲染;托:衬托。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后比喻从侧面渲染以显示或突出主体。
【烘云讬月】比喻从侧面渲染以显示或突出主体。同“烘云托月”。
【猴子救月】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海中捞月】比喻劳而无功,白费气力。
【壶中日月】旧指道家悠闲清静的无为生活。
【井底捞月】捞:从液体中取物。从井底捞月亮。比喻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寒底捞月】捞:从液体中取物。从井底捞月亮。比喻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霁风朗月】和风明月。比喻宽厚祥和的气氛。
【镜花水月】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积年累月】积年:多年;累月:连月。指经过的时间长。
【经年累月】经:经历。指经过很久的时间;长时间。
【积日累月】指经过的时间长。同“积年累月”。
【近水楼台先得月】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
【积岁累月】指经过的时间长。同“积年累月”。
【九天揽月】揽:采摘。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
【今月古月】指月亮古今如一,而人事代谢无常。
【旷日引月】引:迁延。历时长久。同“旷日引久”。
【明并日月】并:齐。光辉灿烂可以与日月相比拟。旧时多用于称颂圣贤、帝王。
【明参日月】光辉灿烂可以与日月相比拟。旧时多用于称颂圣贤、帝王。
【明齐日月】光辉灿烂可以与日月相比拟。旧时多用于称颂圣贤、帝王。
【面如满月】脸盘圆圆的、白白的,象满月一样。形容相貌白净丰满而有神采。
【沐日浴月】指受日月光华的润泽。
【名声若日月】名声:名誉;若:象。名誉声望象日月之光,永不消失。形容德高望重。
【临风对月】面对清风明月。形容所处景色极易引动思绪。
【拈花弄月】指玩赏花月。
【荏苒日月】荏苒:时光渐渐过去。指日月交替运行,时光渐渐消逝。
【参辰日月】参、辰,二星名。参与辰,日与月相对立,故用以比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
【水底摸月】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同“水中捞月”。
【水底捞明月】到水底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水底捞月】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同“水中捞月”。
【十冬腊月】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松风水月】松涛清风,流水明月。形容景色清幽。也用来形容人容貌清朗。
【三年不目月】三年不见日月,精神不振,眼睛朦胧。比喻懒于修养,不求进取。
【梳云掠月】指妇女梳妆。“?云”指发髻之形,“月”喻妇女容貌。
【水中捞月】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水中捉月】比喻空虚幻想,不能实现。
【调风弄月】调弄风月。比喻男女间的谈情说爱。
【跳丸日月】跳丸:跳动的弹丸。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停云落月】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无边风月】无边:无限;岁月:风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死后影响深广。后形容无限的美好风景。
【枉费日月】枉:白白地。费:浪费。日、月:时间、光阴。白白地浪费时光。
【五黄六月】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吴牛喘月】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屋梁落月】比喻殷切的思念朋友的心情。
【翫日愒月】贪图安逸,荒废岁月。
【玩日愒月】愒:荒废。贪图安逸,荒废岁月。
【翫岁愒月】谓苟安岁月。本作“翫岁而愒日”。见《左传·昭公元年》。参见“翫愒”。
【玩岁愒月】指贪图安逸,旷废时日。同“玩岁愒日”。
【啸傲风月】啸傲:随意长啸吟咏游乐。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
【笑傲风月】犹言吟风弄月。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显处视月】比喻治学的范围广但不精深。
【晓风残月】拂晓风起,残月将落。常形容冷落凄凉的意境。也指歌妓的清唱。
【羞花闭月】形容女子貌美,使花亦羞愧,月亦隐藏。
【消磨岁月】消磨:虚度。虚度年月。
【犀牛望月】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悬若日月】宛如太阳和月亮一样高高地挂在天空上。形容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虚延岁月】祥见:蹉跎岁月
【咏嘲风月】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同“咏月嘲风”。
【一川风月】川:山间平地。一片风景优美的天地。
【咏风嘲月】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迎风待月】指男女秘密约会。
【吟风弄月】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吟风咏月】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一竿风月】风月:清风明月,指美好的景色。比喻忘却世事,在清风明月的美景下行乐。
【烟花风月】指男女情爱之事。
【猿猴取月】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吟弄风月】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有年无月】指日子拖得长久,没有确定的期限。
【一日三月】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炎天暑月】指炎热的夏天。
【淹旬旷月】淹:滞留。旷:荒废。拖延时日,荒废岁月。
【英雄闲日月】闲:大。英雄人物心胸如日月般宽广。形容杰出人物胸怀广大。
【优游岁月】悠闲舒适地过日子。
【捉风捕月】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臆测。
【忠贯日月】忠诚之心可以贯通日月。形容忠诚至极。
【争光日月】争:竞争。与太阳、月亮比光辉。常用以称赞人的精神、功业伟大。
【众口捧月】大家共同捧举月亮。比喻共同拥戴一个人。
【整年累月】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久。
【昭如日月】昭:明显。像太阳和星星那样明显。形容丰功伟业,人所共见。同“昭如日星”。
【峥嵘岁月】峥嵘: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止谈风月】止:只,仅。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
【只谈风月】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
【众星攒月】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
【众星拱月】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同“众星攒月”。
【众星捧月】许多星星衬托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护着一个他们所尊敬爱戴的人。
关于月的诗句:
暮雨不来春又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
梦觉隔窗残月尽,五更春鸟满山啼。——宋·张耒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宋·陈亮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宋·辛弃疾
风生云尽散,天阔月徐行。——宋·陆游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宋·李仆
万顷波光天上下,两山秋色月东南。——宋·姜仲谦
此夜中秋月,清光十万家。——清·邹只谟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清·袁枚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清·濮淙
影落江心月一轮,千江一片光如雪。——清·魏源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对联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凉月如眉挂柳湾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峨嵋山月半伦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回答者:27zhong-秀才三级 3-5 15:20
--------------------------------------------------------------------------------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解释】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词语解释】
遥夜:漫漫长夜。
竟夕:通宵
披衣:表示出户。
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是唐玄宗时一位有名的宰相和重要诗人,他为人正直贤明,诗风朴实遒劲,对扭转初唐华靡诗风有贡献。后人常把他与陈子昂并称。其《感遇》诗十二首,以寄兴为主,讽喻时政,思想深刻。有《张曲江集》。
回答者:suisha-秀才二级 3-5 15:24
--------------------------------------------------------------------------------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下列对联指什么节日啊
诗中春/夏/秋/冬/山/水/日/月/风/花/雨/雪/草/柳/树/鸟/河/江/云/别/亲情/乡情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诗中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诗中亲情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横行青海夜带刀打一生肖
王昌龄(699-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说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擅长七言绝句,后代称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他的七绝与李白的并称为"双璧".作品多写边塞,送别,气象雄浑,情意隽永,语言精炼生动,音律铿锵悠扬.他的闺怨,宫怨诗也有很多佳作.现存王昌龄诗180多首.其中,五七言绝句几乎占了一半.%D%A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达夫,风格雄浑质朴、苍劲悲壮。如《燕歌行》%D%A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风格与高适相同,均具有豪放悲壮的风格。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另外属于边塞诗人的同一时代的还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等,他们的风格均大同小异。%D%A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生卒年月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青年时期,性格豪迈,多才多艺.他会写诗,又会唱歌跳舞.《唐才子传》说王翰"工诗,多壮丽之词".是盛唐的边塞诗派.存诗不多,以《凉州词》最为著名.%D%A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进士,曾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从崔颢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早年曾漫游江南一带,也在长安和洛阳居住过.开元后期在河东节度使幕中任职,到过幽燕河朔边塞之地.%D%A李颀(690-751),颖阳(今河南省登封县西)人.开元二十三年(735)%D%A中进士,任新乡县尉,久未升迁,辞官归隐.他的边塞诗及描写音乐的诗和以刻画人物形象见长的赠别诗,都很有特色,激昂慷慨,富于艺术的感染力.他擅长五古及七言歌行,七律虽只留存几首,但也写得很有气势.他广交游,和王维,綦毋潜,高适,王昌龄,卢象均有唱和.%D%A杜甫诗的艺术特征:首先;杜甫诗的写实手法。杜甫诗虽然在他34岁前后所抒发的感情明显不同,但都体现了其诗写实的特点。34岁前,例如:《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蚍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真是心胸开阔、气魄雄伟。34岁后,如《奉赠韦左丞相丈二十二韵》中说:“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清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中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表现了杜甫自许甚高,但却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悲凉心情。%D%A其次;杜甫诗以时事入诗而含泪深情。在诗歌的创作中,继承《诗经》、《离骚》重兴寄的爱国忧民精神,又发扬了两汉乐府民歌的“写时事”优良传统。以行诗写实事,自主新题,独创格调。例如:《兵车行》,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而不顾百姓生活。又如:《丽人行》,讽刺扬国忠兄妹服饰之美和和饮食之精,以及其兄的气势逼人。无一讽刺语,而描摹处语语讽刺,无一感叹语,而句读间声声感慨。再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千古名句,反映出杜甫当时虽处在困苦逆境中,失意飘零,却仍在思君恋阙,忧国忧民。%D%A再次;杜甫诗忧愤深广,波澜老成。杜诗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忧郁悲凉的气氛。当诗人写到自己的遭遇时,更是凄风苦雨,悲怆至极。例如:《逃难》:“五直白头瓮,南北逃世难。锍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妻孥香复随,回首共悲叹。”真是哀切不已。再如《秋兴八首》;“玉露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赛上北风接地阴。丛菊两地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泪,白帝城高急暮砧(其一)。该诗沉郁顿挫,将悲愤之情沉深积厚,潜气内转,波澜老成。%D%A最后;杜甫诗的律体成就和集大成也是它的重要特点。律体方面;兼备众体,风格多样。他所作有五古、七古、歌形体、七言律诗等,他功力深厚,能自铸伟词,语不惊人死不休。集大成方面;杜甫在《戏为六绝句》其六中说:“别裁为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广泛地向前辈、同辈作家学习,不薄今爱古,注重推陈出新。%D%A总之;从古至今,不仅杜甫作为儒家思想人格化身受到推崇,杜诗也作为集大成的艺术范式受到膜拜。杜甫诗歌创作之多之精,技巧之纯熟,风格之多样,其人不愧为“诗圣”,其诗不愧为“诗史”。%D%A李白诗的艺术特征: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以大鹏自喻,并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的大鹏,而是奋飞以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李白诗之所以惊动千古者在此。如他在《江上吟》诗中所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D%A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D%A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珠。嫫母衣锦,西施负薪。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于夔龙蹩躠于风尘?%D%A悲愤不平,慷慨激昂。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变换,追摹情绪冲动时情感喷发奔涌的起伏跌荡,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开始便如行云流水般把浓烈激越的情怀抒写出来,接着便是抑制不住的感情浪潮的喷发:%D%A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折杨》、《皇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D%A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完全是李白式的。%D%A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秋浦歌十七首》其四)“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D%A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D%A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给人以一种崇高感。又如《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D%A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其十三)。“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这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含。李白诗的意象,便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D%A李白在《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一诗中说:“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他对白色的透明体,有一种本能的喜欢,最感亲切的东西是月亮,其《月下独酌》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的形象在李白诗中反复出现。在李白诗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金、青、黄、绿、紫等。他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亲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