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三昧的意思
诗家三昧的意思是作诗的诀窍。
诗家三昧,汉语成语,拼音是shī jiā sān mèi,意思是指作诗的诀窍。出自:宋·陆游: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钱仲联校注:三昧,《大智度论》: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又: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此用以指诗家悟人之境地。
分词解释:诗,汉语一级字,读作shī,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其本义是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后延伸至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等。《说文解字》认为是心志。
家,现代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jiā,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内、住所,《史记·乐毅列传》:“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引申为安家落户、定居,家还可引申为自己家庭的住房、室内及机关部队等单位的住地等意。
昧,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mèi,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其本义是天色将明未明之形,又可引申为出“暗昧”、“昏庸”之义。形声字。初文从未在日上,未为声旁兼会意。古文字经常颠倒偏旁,至《说文》小篆又演变为左日,右未,与隶书、楷书无别了。
学习成语的好处:
1、成语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成语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与文化底蕴。它们简单有趣,通常四个字就能表达出完整的意思。这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他们探索成语背后的故事。
2、成语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
成语一般都能引经据典,所以里面会涉及到大量的历史故事。孩子在学习成语时,会先了解其背后的故事,他们会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3、成语可以提升孩子的语文成绩
语文考验的是孩子对文字驾驭的能力,而作文是检验这项能力的标准。如何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诗家三昧的解释
诗家三昧的解释
作诗的诀窍。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钱仲联校注:“三昧,《大智度论》:‘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又:‘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此用以指诗家悟入之境地。”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六:“余尝观荆浩论山水,而悟诗家三昧,曰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
词语分解
诗家的解释.研究《诗经》的专家。汉王充《论衡·谢短》:“问《诗》家曰:‘《诗》作何帝王时也?’”.犹诗人。唐杜甫《哭李尚书》诗:“史阁行人在,诗家秀句传。”元吴莱《浦阳十景·南江夕照》诗三昧的解释佛教用语,梵文ā的音律,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陆游《示子过》深得其中三昧详细解释.佛教语。梵文音译。又译“三摩地”。
陆游的诗家三昧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陆游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
力孱气馁心自如,妄取虚名有惭色。
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
打qiú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
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
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
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
热气腾腾、丰富多彩的军营生活,为陆游开拓了广阔的创作天地,激发了他的诗情,这就是他所悟到的诗家三味。“君诗妙处吾能识,都在山程水驿中”。“如子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正因为他感悟出这一现实生活的创作途径,所以在经历南郑军营生活之后,陆游的诗歌创作便进入了成熟阶段,创作了许多雄浑奔放的作品,自成一体,成为南宋时代的伟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