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十二生肖”
鼠
绝对的狡猾者,有着极其丑陋的名声,俗语有言:“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由此可见一斑。倘若它们能将自己的脑子用在其他的方面的话,未必会如此声名狼藉。
牛
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吃的不过是草,却为人们耕玩了田地,有时还会被送上饭桌。如此的温顺,有时换来的不过是一些毫无顾忌的索求。
虎
王者,拥有毋庸置疑的强大实力。但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它们也是一群孤独的强者,亦或许孤独才是强者的姿态吧。
兔
冰雪聪明,却又是猎人最愿意碰到的猎物之一。或许是聪明得有些任性,丢掉了些应有的警惕;或许是太过简单,外面的世界可并没有它们想象的那般美好。
龙
腾云驾雾,气宇轩昂,不是一般的潇洒。但已习惯了如此潇洒的高高在上,恐怕很难再去理解那些脚踏实地者们的感受了。
蛇
阴险、歹毒,这些词语常常被用来形容它们。它们是否真是如此,很少有去或是说敢去了解它们的。它们真是如《农夫与蛇》故事中的那般歹毒吗,单从外表上来说,确实挺让人害怕的。
马
自由地奔驰在无边际的草原上,那是它们与生俱来的梦想。而为了生存,为了认可的价值,以“千里之马”之类的闻名天下,却也不得不被那缰绳所束缚。但也偏偏有那脱缰的野马,尽情地、自由自在地奔向自己内心所想,它们拥有更好的活力。
羊
温顺,或许不过是怯懦罢了。一群羊,牧羊人可以放心地交给一只牧羊犬,而无须担心它们的逃跑;也一群羊,那么多只羊,一只狼,就足以使它们陷入绝望。
猴
活泼、机灵、可爱,拥有一定的勇气。它们所缺少的是安安静静地坐下来用心思考些问题和品味自己眼前的那片风景。
鸡
早起打鸣,昭示了一天的开始。如果这只是一种养成很久的习惯,如此的早起打鸣,并不值得它们、也没有必要去坚持太久。
狗
见过两种狗。一种整日地疯叫,让人不得安宁;一种则显得很温顺,很安静。后者比前者可靠的多,更值得我们与之成为朋友。
猪
它们的生活貌似是最为享受的,吃了睡,睡了吃。它们之后的命运也很简单,被宰杀,上饭桌,所有的享受自然是得付出些代价的,不知道享受中的它们又是否知道这些。
12生肖动物的习性
1、鼠:夜深人静时是观天象的最佳时机,当繁星满天的时候,那就是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人(天文学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天长日久,古人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
2、牛: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牛当然也是如此。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3、虎: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4、兔: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5、龙: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不过龙是传说中的动物,或者说是人用几种动物的“零件”拼凑起来的“人造动物”,在现实中看不到,只有大雾蒙蒙之中,人们才会产生龙的幻象。如此,龙才会在辰时的雾中“出现”。
6、蛇: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无论有毒还是没有毒的蛇,都是可怕的,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在造字时,“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7、马: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8、羊: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干,可别忘了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光。于是,“未羊”应运而生。
9、猴: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太阳偏西,或者雨过天晴,天气显得清爽起来。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人们听到了,记在心里,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10、鸡: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再不回窝,天一黑就会找不见。农妇着急了,四处呼唤着,轰鸡入窝。这吃饭喝酒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
11、狗: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时,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他们的,是人类的另一个“助手”—狗。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成为“戌狗”,恰到好处。
12、猪: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可以听到肥猪拱槽的声音,主人很高兴。不过要想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亥时,自然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