圯桥三进履在《西游记》里是什么寓意呢
最近在看《西游记》看到了这个圯桥三进履这个地方。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圯桥三进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也还是非常有寓意的,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圯(念yí)桥三进履”原是发生在西汉张良身上的故事,在《西游记》里面被用来引导孙悟空重回唐三藏的身边,原著第十六章可见。
圯桥三进履的寓意是什么?
一、前因
了解一下故事发生的原因,能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寓意与含义。
孙悟空在五行山下压了五百年,遭雷轰电打,吃铜汁铁丸,幸得观音大士指点迷津,保大唐取经人西天取经可修成正果。
自唐三藏把孙悟空从五行山下救出,悟空感激不尽,谨记观音所言,于是拜唐三藏为师。师徒二人刚开始相处还算愉快,在遇到一伙强盗后便出现了很大矛盾,以至于孙悟空辞职不干了!
那伙强盗共六人,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眼耳鼻舌意身对应佛家讲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以普遍认为六个毛贼代表孙悟空的六尘,或者是六根。佛门讲究六根清净,孙悟空打死六贼实际上是除去自己的六根。
但在肉眼凡胎的唐三藏来看,孙悟空打死的都是娘生爹养的常人,枉杀生命,因此赶走了他。孙悟空虽天生石猴,却本性急躁,受五百年山压之苦,仍不减顽劣根性,于是抛下唐三藏,自己跑到东海老龙王那里喝闷酒去了。
这才有了孙悟空在东海龙宫看到“圯桥三进履”那幅画,从而改变了他的想法,引导他找回唐三藏,重新上路。
二、典故
圯桥三进履的典故出自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留侯世家》。讲述的是:在秦朝末年,有一个老头儿,在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境内)的圯桥上,故意把鞋子丢到桥底下,让张良为他取鞋、穿鞋。
张良看到老头年纪大了,所以压制心中的怒火,强忍着帮他把鞋子取回来,然后又跪着为他把鞋穿上。
老头儿一共把鞋子扔了三次,张良每次都不动怒色地为他把鞋子取回来并穿上,所以叫“三进履”。经过了再三的考验,老头把《太公兵法》传授给张良。这老头儿就是黄石公,张良后来辅佐刘邦成就了帝业。
三、特意安排
接着说孙悟空在东海龙宫看到了“圯桥三进履”那幅画后,询问老龙王是什么景致,东海老龙王于是就把张良圯桥三进履的故事讲给了他听。
而且最后特意强调:
(张良)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
孙悟空听后若有所思,半天不说话。在老龙王又说“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之后,孙悟空决定回去继续保护唐三藏求取真经。
在我看来,这是一场特意安排的“思想课”。孙悟空天生地长,悟性之高三界内少有人及。但不服教化,直接的训斥没有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观音安排一幅有教化意义的画让孙悟空看到,聪慧的悟空定能领悟其中深意。
“圯桥三进履”是让孙悟空明白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屈己尊师,跟随唐三藏方可成就正果金身。
为什么叫圯桥三进履
为什么叫圯桥三进履回答如下:
圯桥三进履讲的是汉初三杰的张良年轻时,在桥上遇到一个老人,老人三次约张良夜间都桥上见面,并把破破烂烂的鞋故意掉到桥下,让张良捡来给他穿上。
有一天,张良他看见一位衣衫破旧的老人突然脱掉脚上的破鞋子,并把它们丢到了桥下,然后指着张良说:"孩子,到桥下把我的鞋子取上来!"听了这无礼的要求,张良想到老人年岁已大,他便强压着怒火,到桥下为老人取来了鞋子。
看着张良拿着鞋子走上桥来,他慢慢地伸出脚,对张良说:"把鞋给我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为他拾了鞋,好人做到底。
鞋子穿好后,老人笑着说:"你这孩子值得教导,五天后天刚亮时,你到这儿来等我。"
五天后,张良一早便来到桥上,谁知老人早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生气地说:"和老人相约,反而比老人晚到。过五天你早点来等我!"
第二次,张良又迟到了。第三次,他半夜就在桥头等候了。老人步履蹒跚地来了,他见张良早早来了,高兴地送给了张良一本书,并说道:"这是一本世上少有的奇书,读了它,你就会有远大的谋略,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原来这个老人叫黄石公,张良通过他的考验后,他授予张良兵法,使得张良在辅佐汉高祖刘邦时运筹帷幄,立下汗马功劳。
原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半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圯桥三进履 什么意思
圯桥三进履是张良在刺杀秦始皇失败后,流亡下邳时发生的故事。
《圯桥三进履》大意讲的是:汉初三杰的张良年轻时,在桥上遇到一个老人,老人三次约张良夜间都桥上见面,并把破破烂烂的鞋故意掉到桥下,让张良捡来给他穿上。原来这个老人叫黄石公,张良通过他的考验后,他授予张良兵法,使得张良在辅佐汉高祖刘邦时运筹帷幄,立下汗马功劳。
故事的寓意在于年轻人要心怀善良,尊师重道,不怕磨难,积极进取,终成大器。
扩展资料
原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半往。有倾,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齐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诵读之。
译文:
张良曾经有一次在下邳的桥上不慌不忙地步行,有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来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故意把鞋扔到桥下,回过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给我)取上来!”张良非常吃惊,想要打他,因为看他年纪大,竭力忍住气,走下桥去把鞋取上来。
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替他把鞋取上来,于是挺着身子久久跪着给他穿上鞋。老人伸出脚穿上鞋,大笑然后离开。张良非常吃惊,目送着他离去。老人走了将近一里路,又转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化成才了。五天之后天亮时,在这里跟我相会。”
于是张良对老人感到很奇怪,下跪说:“好。”五天之后天亮时,张良到那里去。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气地说:“(你)跟老年人相约,(比老人还)慢来,怎么能(这样)呢?”又说:“五天之后早点来相会。”
(说完就)离开了。五天之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那里去。老人又已经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气地说:“(你又比老人)慢来,为什么(这样)呢?”接着又说:“五天之后再早点来相会。”(说完就)离开了。五天之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
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他)很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才对)。”(老人)拿出一册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
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就离开了,再没有说别的话,也不再出现。天亮时(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对《太公兵法》感到很惊异,常常反复地诵读它。
出处:《留侯世家》——西汉·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