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成语
关于12生肖的成语
鼠目寸光、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狗急跳墙、兔死狐悲等。
1、鼠目寸光
【解释】: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出自】:清·蒋士铨《桂林霜·完忠》:“俺主公豁达大度,兼容并包,尔反鼠目寸光执迷不悟。”
【译文】:俺主公豁达大度,兼容包,你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2、守株待兔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自】:韩非子·战国《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译文】: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兔子在树根上撞死了,便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亡羊补牢
【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自】:刘向·战国《战国策·楚策》:“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译文】: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4、狗急跳墙
【解释】:狗急了也能跳过墙去。比喻坏人在走投无路时豁出去,不顾一切地捣乱。
【出自】:《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译文】:人们着急了到处烧香拜佛,狗急了也能跳过墙去
5、兔死狐悲
【解释】: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自】:《宋史·李全传》:“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独存?”
【译文】: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李氏不存了,夏氏能独自存在?
十二生肖的成语各十个
【鼠】胆小如鼠、猫鼠同眠、投鼠忌器、首鼠两端、梧鼠五技、鼠窃狗盗、鼠牙雀角、罗雀掘鼠、以狸饵鼠、孤雏腐鼠
【牛】牛鬼蛇神、对牛弹琴、汗牛充栋、蹊田夺牛、牛鼎烹鸡、如牛负重、庖丁解牛、蜗行牛步、牛溲马勃、泥牛入海
【狗】狗拿耗子、狐朋狗友、狗尾续貂、狗吠之惊、狗吠非主、蝇营狗苟、狗屁不通、飞鹰走狗、狗急跳墙、狗皮膏药
【猪】一龙一猪、泥猪瓦狗、猪朋狗友、猪突豨勇、猪卑狗险、寄豭之猪、牧猪奴戏、猪狗不如、急獐拘猪、冷水烫猪
(2)十二生肖成语扩展阅读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
网络-成语
十二生肖的成语有什么
牛角挂书、牛头马面、虎视眈眈、虎头蛇尾、虎口逃生等。
1、牛角挂书
【解释】:比喻读书勤奋。
【出自】:北宋·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译文】:听说包恺在缑山,去跟随他。以蒲垫子骑牛,在《汉书》一书角上,要读。
2、牛头马面
【解释】:迷信传说中的两个鬼卒,一个头象牛,一个头象马。比喻各种丑恶的人。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一:“释迦是牛头狱卒,祖师是马面阿婆。”
【译文】:释迦是两个鬼卒,一个头象牛,一个头象马,祖师是丑恶的人。
3、虎视眈眈
【解释】: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出自】:《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译文】: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想一下子扑过去抢夺。
4、虎头蛇尾
【解释】: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出自】: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译文】:那么当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这不是,这家伙敢狗走豺狼之心,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5、虎口逃生
【解释】: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出自】:庄子·战国《庄子·盗跖》:“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译文】:我所说的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几乎不能免于虎口。
与十二生肖有关的成语
一、鼠
鼠目寸光鼠牙雀角鼠窃狗盗鼠腹鸡肠投鼠忌器首鼠两端
猫鼠同眠梧鼠之技十鼠同穴两鼠斗穴穷鼠啮狸偃鼠饮河
抱头鼠窜獐头鼠目虫臂鼠肝过街老鼠罗雀掘鼠城狐社鼠
孤雏腐鼠胆小如鼠
二、牛
牛刀小试牛鼎烹鸡牛鬼蛇神牛骥同皂牛刀割鸡牛角挂书
牛头马面九牛一毛土牛木马对牛弹琴木牛流马老牛破车
老牛舐犊汗牛充栋如牛负重吴牛喘月泥牛入海童牛角马
问牛知马蜗行牛步鲸吸牛饮目无全牛卖剑买牛
三、虎
虎背熊腰虎踞龙盘虎口逃生虎视眈眈虎头蛇尾虎落平川
虎口拔牙虎入羊群与虎谋皮为虎作伥为虎傅翼如虎添翼
两虎相斗放虎归山画虎成狗养虎遗患调虎离山谈虎色变
骑虎难下暴虎冯河绣虎雕龙饿虎扑羊抱虎枕蛟羊入虎口
熊据虎跱鲸吞虎噬燕颔虎颈狼吞虎咽狐假虎威三人成虎
投畀豺虎照猫画虎云龙风虎乳狗噬虎
初生牛犊不怕虎
四、兔
兔起凫举兔起鹘落兔丝燕麦兔死狗烹兔死狐悲见兔放鹰
见兔顾犬狡兔三窟龟毛兔角乌飞兔走守株待兔
五、龙
龙飞凤舞龙肝豹胎龙肝凤髓龙马精神龙蟠凤逸龙蛇飞动
龙蛇混杂龙腾虎跃龙潭虎穴龙骧虎步龙骧虎视龙行虎步
龙吟虎啸龙跃凤鸣龙争虎斗龙驹凤雏龙章凤姿一龙一蛇
一龙一猪土龙刍狗生龙活虎来龙去脉画龙点睛鱼龙混杂
降龙伏虎活龙活现屠龙之技群龙无首攀龙附凤乘龙快婿
成龙配套鱼龙变化云龙风虎元龙高卧笔走龙蛇骥子龙文
鱼质龙文老态龙钟云起龙骧叶公好龙药店飞龙望子成龙
麟凤龟龙痛饮黄龙直捣黄龙炮凤烹龙
六、蛇
画蛇添足惊蛇入草握蛇骑虎佛口蛇心杯弓蛇影打草惊蛇
封豕长蛇春蚓秋蛇虚与委蛇
七、马
马不停蹄马齿徒增马到成功马革裹尸马工枚速马首是瞻
马壮人强马马虎虎一马平川一马当先万马齐喑万马奔腾
天马行空五马分尸仗马寒蝉老马识途汗马功劳走马观花
饮马投钱快马加鞭金马玉堂驷马难追信马由缰秣马厉兵
倚马可待盘马弯弓骑马找马走马上任大马金刀兵强马壮
人仰马翻人困马乏人欢马叫车水马龙车殆马烦兵荒马乱
蛛丝马迹千军万马风樯阵马乌焉成马招兵买马非驴非马
金戈铁马单枪匹马盲人瞎马指鹿为马轻裘肥马素车白马
害群之马悬崖勒马塞翁失马弊车羸马
八、羊
羊肠小道羊狠狼贪羊质虎皮羊落虎口亡羊补牢亡羊得牛
羚羊挂角如狼牧羊歧路亡羊顺手牵羊饿虎扑羊
九、猴
沐猴而冠尖嘴猴腮猕猴骑土牛杀鸡吓猴
十、鸡
鸡虫得失鸡飞蛋打鸡呜而起鸡零狗碎鸡毛蒜皮呜鸣狗盗
鸡犬不留鸡犬不宁鸡犬不惊鸡犬升天鸡犬桑麻鸡不及凤
鸡骨支床鸡尸牛从鸡鹜争食山鸡舞镜牝鸡司晨闻鸡起舞
偷鸡摸狗家鸡野雉鹤发鸡皮鹤立鸡群小肚鸡肠味如鸡肋
陶犬瓦鸡呆若木鸡杀鸡取卵杀鸡为黍
十一、狗
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狗血喷头狗仗人势狗彘不若狗拿耗子
狗头军师乳狗噬虎蝇营狗苟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狗盗鼠窃
行同狗彘飞鹰走狗斗鸡走狗打落水狗狗马之心白云苍拘
丧家之狗
十二、猪
牧猪奴戏冷水烫猪猪仔国会猪仔议员猪朋狗友猪头三牲
泥猪瓦狗泥猪疥狗泥猪癞狗指猪骂狗
描写十二生肖的成语各四个
1.
【投鼠忌器】打老鼠怕伤了器具,比喻作事有所顾忌。
2.
【抱头鼠窜】形容狼狈逃避的情形。
3.
【梧鼠技穷】比喻技能虽多,而不能专一。
4.
【獐头鼠目】用以形容一个人的长***邪,如獐之头、鼠之目。与「尖嘴猴腮」义近,但「尖嘴猴腮」仅形容面貌丑陋,而「獐头鼠目」更强调其人之奸恶狡猾。
1.
【九牛一毛】比喻价值极渺小轻微。
2.
【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3.
【汗牛充栋】喻书籍很多。
4.
【泥牛入海】喻一去不复返,毫无踪迹。
1.
【生龙活虎】活泼壮勇的姿态。
2.
【如虎添翼】喻强者又得助力而更强悍,更令人害怕。
3.
【羊入虎口】喻危险之至,难免死亡。
4.
【纵虎归山】纵容恶人,让他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地盘,再度危害他人。
1.
【守株待兔】表示固执成见不知变通。
2.
【兔死狗烹】喻有事时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毁弃。
3.
【兔死狐悲】比喻同类的死败,自己也哀伤起来。
4.
【兔起鹘落】(1)形容动作敏捷。(2)比喻书法雄健。
1.
【生龙活虎】活泼壮勇的姿态。
2.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3.
【来龙去脉】喻事情的全部过程。
4.
【卧虎藏龙】喻人才多而杰出。
1.
【打草惊蛇】比喻作事不密,以致使对方有所防备。
2.
【杯弓蛇影】疑心太重将虚幻的事当成真。
3.
【虎头蛇尾】喻做事有始无终,没有恒心。
4.
【虚与委蛇】勉强应酬。
1.
【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2.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3.
【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4.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1.
【亡羊补牢】比喻事后的补救。
2.
【代罪羔羊】比喻代替他人罪错的责任。
3.
【羊入虎口】喻危险之至,难免死亡。
4.
【歧路亡羊】喻本同末异,求学者易入迷途。
1.
【杀鸡警猴】喻严惩某人,以儆戒他人。
2.
【心猿意马】
3.
【尖嘴猴腮】
4.
【猴年马月】
1.
【牝鸡司晨】
2.
【鸡飞狗跳】
3.
【鸡犬不宁】
4.
【闻鸡起舞】
1.
【白云苍狗】喻世事变化万端。
2.
【兔死狗烹】喻有事时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毁弃。
3.
【狗仗人势】倚仗强者的势力欺侮弱者。
4.
【狗血淋头】旧俗谓以狗血浇头,可使妖魔现出原形。后多指使人难堪。
1.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2.
【猪突豨勇】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3.
【猪朋狗友】比喻损友。
4.
【豚蹄穰田】比喻以小牺牲而希望得到大报酬。
回头打一生肖
回头是指马这个生肖。因为悬崖勒马,意思是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书生悬崖勒马,可谓大智矣。”
生肖介绍
午马,十二生肖之一,地支的第七位。马六畜之首,身体强悍,鬃毛亮丽,胆识高超,勇往直前,午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性地站着。
简介
马在动物分类学中分类为: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奇蹄目(Perissodactyla)、马科(Equidae)、马属(Equus)、马(Equuscaballus)。是一种草食性动物。现存家马和普氏野马两个亚种。
马被人类驯化以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和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马的用途经历了肉用、乳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和运动娱乐等多个阶段交替或互相融合的过程。
十二生肖歇后语
十二生肖歇后语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下面是我整理的十二生肖的歇后语大全,欢迎阅读。
关于鼠的歇后语
被追打的老鼠--见洞就钻
出洞的老鼠--东张西望
打鼠不着反摔碎罐罐--困小失大
打死老鼠喂猫--恼一个,好一个(比喻得罪了一个,交了一个)
袋鼠的本事--会跳
地老鼠跑江南--走路不少,见天不多
风箱里的老鼠--尽受气
古董店里的老鼠--碰不得
黄鼠狼嘴下逃出的鸡--好运气
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比喻自找倒霉)
臼间老鼠--嘴尖牙利
臼鼠拖南瓜--咋办
臼鼠走亲戚--土来土去
开水泼老鼠--不死也要脱层皮(比喻后果十分惨重)
老猫守鼠洞--蹲着瞧
老母鸡跟黄鼠狼结交--没好下场
老鼠扒屎盆--替狗忙
老鼠背上生疮--发不大
老鼠吃猫饭--偷偷干
关于牛的歇后语
把牛角安在驴头上:四不像
苍蝇飞进牛眼里:找累(泪)吃
苍蝇给牛牯抓痒:无济于事
吃了鱼钩的牛打架:勾心斗角
冲沟里放牛:两边吃(比喻两面受益,好处很多)
穿了鼻子的牛:让人牵着走
大车后面拴小牛:残毒(带犊)
登着耗子当成牛:吹的
丢了黄牛撵兔子:不知哪大哪小
躲过了老虎,又撞上了野牛:个比一个凶(比喻灾祸一个比一个严重)
风马牛:不相及
老子偷猎几偷牛:一辈比一辈坏
老子偷猪儿偷牛:一个更比一个凶
老子偷猪儿偷牛:一辈强一辈
关于虎的歇后语
八虎闯幽州:死的死,丢的丢(比喻损失太大)
抱着老虎喊救命:自找死
被窝里喂虎:害人又害己
壁虎捕食:出其不意
壁虎子掀门帘:露一小手
扯着老虎尾巴:抖威风
扯着老虎尾巴喊救命:找死
窗户上画老虎:吓不了谁
打个喷嚏吓死虎:赶巧
大腿上画老虎:吓不了哪一个
带素珠的老虎:假念弥陀(比喻假装心善)
带崽的母老虎:分外凶
地头蛇,母老虎:不是好惹的
绝壁上的爬山虎:敢于攀高峰
拉着虎尾喊救命:自己找死(比喻自寻死路)
老虎不吃人:恶名在外(比喻有了坏名声就难以挽回)
老虎不嫌黄羊瘦:沾荤就行
老虎吃肉:亲自下山(比喻亲临占气场)
老虎出山遇见豹:一个比一个恶
老虎串门:稀客
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
老虎打架:没人劝
老虎打架:劝不得
老虎胡子:谁敢模
老虎进城:家家关门
关于兔的歇后语
兔子不吃窝边草――留情(青)
兔子的腿――跑得快
兔子的耳朵――听得远
兔子的嘴――三片儿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兔子撵乌龟――赶得上
关于龙的歇后语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比喻太晚来不及了)
唱戏的穿龙袍:成不了皇帝
大水冲了龙王庙: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比喻自己人由于互不了解发生了冲突、误会)
河里划龙船:同心协力
跤龙头上搔痒:溜须不要命
佘太君的龙头拐杖:有钱也买不至
水淹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四海龙王动刀兵:里里外外都是水
跳蚤变龙种:冒牌货
未草里头藏龙身:农家出英才(比喻在平凡的地方或平凡的工作中出现了有才能的人)
蚊龙困在沙滩上:威风扫地
要饭的给龙王上供:穷人有个穷心
叶公好龙:怕是真的
关于蛇的歇后语
蛇吃鳗鱼――比长短
蛇钻到竹筒里――只好走这条道儿
蛇钻窟窿――顾前不顾后
蛇头上的苍蝇――自来的衣食
蛇入筒中――曲性在
蛇入曲洞――退路难
关于马的歇后语
马嚼子戴在牛嘴上――胡勒
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
马尾巴搓绳――合不了股
马槽里伸个驴头――多了一张嘴
马打架――看题(蹄)
马撩后腿――逞强
关于羊的歇后语
羊钻进了虎嘴里――进得来,出不去
羊羔吃奶――双膝跪地
羊群里跑出个兔――数它小,数它精
羊群里跑出个骆驼――抖什么威风
羊憧篱笆------进退两难
关于猴的歇后语
猴子爬树――拿手好戏
猴子长角――出洋相
猴子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猴子看书――假斯文
关于鸡的歇后语
鸡屙尿――没见过
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
鸡毛做毽子――闹着玩的
鸡孵鸭子――干着忙
鸡毛炒韭菜――乱七八糟
鸡蛋壳发面――没多大发头
关于狗的歇后语
狗吃王八――找不到头
狗扯羊肠――越扯越长
狗逮老鼠猫看家――反常
狗吠月亮――少见多怪
狗掀门帘――全仗一张嘴
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关于猪的歇后语
猪向前拱,鸡往后扒――各有各的路
猪脑壳――死不开窃
猪肉汤洗澡――腻死人
猪鬃刷子一一又粗又硬
猪嘴里挖泥鳅――死也挖不出来
猪大肠――扶不起来
【拓展阅读】
歇后语的含义介绍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蝎鳓虎子掀门帘儿---露一小手儿
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
鼻孔里灌米汤——够受的
炒了的虾米——红人(仁)
冬瓜皮做甑子——不争(蒸)气
豆芽炒虾米(小虾)——两不值(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老爷下轿——不(步)行
老公拍扇——凄(妻)凉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一脚踢翻煤油炉——散伙(火)
大胖小子抓周——小人得志
歇后语的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
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
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藏尾格
主条目:成语和熟语
以通用的成语、或熟语的省略,就是藏尾(字或词)格。
礼义廉:无耻
忠孝信:无义
对比式对联格
主条目:对联
明刀易挡:暗箭难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