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鼠、丑牛、寅虎、卯兔……后面是什么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后面是: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
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
扩展资料:
生肖文化蕴含丰富的传统思想:
(1)天人合一:生肖是天干地支形象代表,深受传统阴阳五行哲学影响,体现天人合一。
(2)生态意识:动物崇拜,强调动物在人类生产生活的作用,包含朴素生态理念。
(3)传统道德:寓言、成语和文学作品,通过崇扬和鞭挞动物性情,影射人的道德品格,传达传统价值观。
(4)社群意识:生肖民俗受众广泛,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节庆活动大家同庆同乐,增强社群乃至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5)平等亲民:生肖人人占一,公平公开,皇权也难改变,生肖文化主流属于平民文化,具有通俗性、生活性。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后面是什么
接下来的是:
辰(龙)、巳(蛇)、午(马)、未(羊)
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解释:动物前面的文字顺序是根据十二地支而来,后面跟着十二种动物,称为“十二生肖”,又名属相,是中国古代民间盛传至今的著名传统文化,它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
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随着历史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到来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
扩展资料原始社会的先民常用某种动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的图形作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和标志,即图腾。《山海经》诸如人和野兽的混合形象形象就是远古各地的图腾神。夏族的图腾是熊或鱼,商族的图腾是玄鸟,周族的图腾则有龙、鸟、龟、犬、虎诸说。
十二生肖除龙为虚幻之物,其余都是日常随处可见。这些动物可分为两类,即“六畜”(马牛羊鸡狗猪)和“六兽”(鼠虎兔龙蛇猴),前者是人们为了经济目的而驯养,后者则一定程度骚扰人类生活,先民对其心生畏惧的动物。因此这些动物被作为本氏族的名号标记来崇拜。
十二生肖的顺序是:什么
十二生肖的名字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1、子鼠(zǐ shǔ)(23点~01点)
夜间23点至次日01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
2、丑牛(chǒu niú)(01点~03点)
01点至03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3、寅虎(yín hǔ)(03点~05点)
03点至05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4、卯兔(mǎo tù)(05点~07点)
05点至07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
5、辰龙(chén lóng)(07点~09点)
07点至09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6、巳蛇(sì shé)(09点~11点)
09点至11点,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
7、午马(wǔ mǎ)(11点~13点)
11点至13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8、未羊(wèi yáng)(13点~15点)
13点至15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9、申猴(shēn hóu)(15点~17点)
15点至17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为“申猴”。
10、酉鸡(yǒu jī)(17点~19点)
17点至19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
11、戌狗(xū gǒu)(19点~21点)
19点至21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为“戌狗”。
12、亥猪(hài zhū)(21点~23点)
21点至23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于是称作“亥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