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金钗中的黛玉是芙蓉宝钗是牡丹,其他人代表的什么花
《红楼梦》本来就是一场百花盛宴,每一个女子都如同一朵娇艳的鲜花。有的如同带刺的玫瑰,在百花园里铿锵有力的努力活着;有的却如同昙花一现,仅留下稍纵即逝的美丽……十二金钗个性鲜明,每一个女子都是一种花,和她们的性格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我们一起探索一下十二金钗的代表花到底是什么!
一、林黛玉—芙蓉花
原著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众人抽花名签行酒令时,林黛玉抽到的是芙蓉花,前面写着“风露清愁”,并且带有一句“莫怨东风当自嗟”,说的就是林黛玉本人没错了,可见在曹公心里黛玉就是一株高洁的芙蓉花。芙蓉别称芙蕖,其实以前是指的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和黛玉的孤傲清高相得益彰,而且题词上一句是“红颜胜人多薄命”,让人不免想到黛玉红颜薄命,所以能代表林黛玉的花就是芙蓉无疑!
二、薛宝钗—牡丹
说宝钗是牡丹那真是一点没错,端庄大方、美丽雍容的宝钗真当得起牡丹的“真国色”。“占花名”一回中,宝钗抽中的就是牡丹花,有题词“任是无情也动人”,说的就是宝钗做人做事随和大度,待人接物有尺有度,所以这牡丹和宝钗再合适不过!
三、贾元春—昙花
昙花虽然美丽,花开却尤为短暂,而元春就是如同昙花一现的美丽却又命苦的女子。作为贾府最大的支撑,元春的身上背负了整个家族的命运,进宫十年才一朝成凤,可是没几年花期一过,元春薨逝,贾府没多久也就完蛋了,如同昙花美丽,贾府兴盛一时,衰败也是朝夕之间。元春就是昙花倏然一现,抵不过这命运。
四、贾迎春—迎春花
贾迎春人如其名,明明是贾府里的正经主子,却处处受丫鬟婆子限制。外套婆子在她房间大声吵闹,她都没办法管,小厮也敢在背后叫她“二木头”,真真是刘敞题诗咏迎春时那两句所说的一样“黄花翠蔓无人顾,浪得迎春世上名”,不正是迎春懦弱无能,无才无德,空有虚名而已罢了。
五、贾探春—杏花
同样的在第六十三回里,“占花名”时,探春抽了杏花,签上有“瑶池仙品”四字,并且题有“日边红杏倚云栽”。正因为是杏花,探春嚷嚷着不高兴了,觉得这花不好,可众人一见还笑话她以后恐怕是要做王妃的。果不其然,探春最后远嫁做了藩王妃,有清代的抄本《红楼梦》里写到“内有皇后,外有王妃”,探春最后八九不离十是做了藩王妃的。这杏花也最能代表探春的命运,“日边红杏”也就是皇帝身边的女人,藩王也算得上是一方的土皇帝了吧!
六、贾惜春—曼陀罗
因着惜春年龄最小,从书中前半部分很难看出惜春的性格,可是后部分却越发觉得惜春孤僻狷介。惜春在目睹贾府败落后,看破红尘出家!正是“勘破三春景不长”了悟一切,走上了出家的道路,同时以佛门之花――曼陀罗,比喻惜春也合适!
『林黛玉』怎么死的金钗雪中埋--上一句是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中埋刘心武说,小说第一回就指出了宝玉和黛玉的仙人身份。宝玉本是天上赤瑕宫的神英侍者,黛玉是天上一棵绛珠仙草。因为神英侍者每日灌溉甘露,绛珠仙草才得以修成女体。下凡后,林黛玉就要用一生的眼泪,还贾宝玉的灌溉之恩。
刘心武举例,林黛玉每次和贾宝玉闹别扭都要流泪。而在第四十九回,黛玉却说:“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似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就是在暗示还泪之旅是有终点的。
“泪还完了,她就会主动回到天上。”刘心武认为,黛玉不该死得如此难堪,而是以一种比葬花还要诗意的方式。
死亡方式是沉湖而死
“黛玉应是沉湖而死”,刘心武推测。他从曹雪芹撰写的前80回中找寻伏笔,作为推理证据。
证据1
中秋节黛玉和湘云湖畔联诗
-出处:第七十六回
刘心武说,两人联来联去,联出两句惊心动魄的来。湘云说:寒塘渡鹤影。黛玉接了句:冷月葬花魂。(通行版本中为诗魂,古本中为花魂)
“花魂并不是一个陡然出现的词语,林黛玉的葬花词里出现的次数就很多。七十六回这个地方,它就是林黛玉的象征。”
刘心武解释,“冷月葬花魂”的意思,就是在凄清的中秋夜,湖面上倒映着中秋月,花魂一步一步地沉下去了。这句联诗,是林黛玉沉湖的一个暗示。
证据2
海棠社黛玉封号“潇湘妃子”
-出处:第三十七回
“潇湘妃子,什么意思?”刘心武说,指的是古老传说中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两个妃子得知舜死后,将泪水洒到竹子上,出现斑痕,得名斑竹、潇湘竹。
“两人找不到舜,眼泪哭干了,就在水中死去,死于江湖之间。”刘心武说,两人的结局就是“泪尽入水”。“潇湘妃子”别号本身,也在暗示黛玉沉湖。
证据3
宝玉祭奠金钏黛玉说谶语
-出处:第四十四回
刘心武提到,凤姐过着生日,贾宝玉却突然偷偷跑到庵里的水井边,因为这天也是金钏的生日,他知道是自己的行为不当造成了金钏跳井身亡。
别人都不在意,唯有黛玉与宝玉心有灵犀。她说:“天下水总归一源,从咱们荣国府、大观园都可以接一碗水,对着那碗水去表达哀悼不就齐了吗?你非要专门跑出去。”
刘心武认为,黛玉说这样的话,是个谶语,就是对今后命运的一种事先的暗示。“如果曹雪芹写得到黛玉之死,很可能会有贾宝玉舀了一碗水,对着碗中水祭奠她的情节。”
证据4
元妃省亲点戏《闹殇》唱词
-出处:第十八回
“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出戏,其中《牡丹亭》的《闹殇》一折很有门道。”刘心武说,因为脂砚斋在这里批语:伏黛玉之死。
“人到中秋不自由,奴命不中孤月照,残生今夜雨中休,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刘心武指出,这句唱词正中“冷月葬花魂”的意境,而“玉芙蓉”,这里指水生的荷花,影射黛玉死于水域。
刘心武指出,“曹雪芹亲密合作者”脂砚斋的批语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依据,脂砚斋明确表示: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之大过节大关键。
刘心武猜测,如果是曹雪芹写黛玉之死,会把这一段描写得非常优美。黛玉会像葬花一样,精心地设计她的服装、道具和路线,一步一步地走进湖中,借仙遁复归天界。也许第二天人们发现黛玉已死,但找不到尸体,只会有衣服和钗环存在。
为什么薛宝钗能排在十二金钗之首薛宝钗和林黛玉哪个强
在《红楼梦》的第五回,贾宝玉在秦可卿房中休息之后,就进入了警幻仙子所设立的梦境之中,借助贾宝玉的眼睛,我们知道了书中众多金钗的判词,薛宝钗、林黛玉两人共用了一首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在曹雪芹的眼中,林黛玉、薛宝钗两人是相提并论的,作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暗示、比喻来说明林黛玉、薛宝钗两人各有千秋,合则生壁。书中很多描写都是将林黛玉、薛宝钗两人放在一起描述的,比如元春眼中的二人是与其他姊妹不同的,如姣花软玉一般;兴儿更是认为林姑娘、宝姑娘是天上少有、地上无双。
除了曹雪芹之外,脂砚斋也是平等、公平的对待薛、林二人的,关于她们两人的批注,黛玉有十三条、薛宝钗有十二条,并且脂砚斋对于她们两人的赞美也是不偏不倚的,如“按黛玉宝钗二人,一如姣花,一如纤柳,各极其妙者。”
众多的读者,并不如曹雪芹、脂砚斋那样冷静,到底林黛玉、薛宝钗两人谁更优秀?谁能排在十二金钗之首,历来争论不休,无有定论。
很多读者都有着“左钗有黛、抑钗仰黛”的心理,其实小冷认为薛宝钗比林黛玉优秀,薛宝钗应该排在十二金钗首位,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们读《红楼梦》的次数越多,越会觉得薛宝钗比林黛玉强太多。
同理心强,能理解、同情、帮助他人的薛宝钗。
史湘云虽然也是贵族家的千金小姐,她在史家的生活完全不如在贾家生活的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等人,早已没落又幼年丧双亲的史湘云,常常做一些针线活,完全不像是一个贵族小姐,同林黛玉一样丧失双亲的史湘云,也是孤寂的。
对于她这种遭遇,贾宝玉、贾母、王熙凤、探春姊妹、林黛玉等人都是知晓的。谁最能理解史湘云内心深处的苦楚,并不损害她的自尊心,为她排忧解难呢?唯有薛宝钗。
在第三十二回当中,薛宝钗就向袭人讲述了史湘云的辛酸、悲苦,这一点连从小服侍过史湘云的袭人也是不如的。
薛宝钗对史湘云的体贴入微、同情、帮助,在第三十七回最能体现,参加了诗社的史湘云,想要做东请众姐妹吃饭,自己银两又不是太多,于是,薛宝钗替她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
宝钗道:“这个我已经有个主意……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作不得的。我和我哥哥说,要几萎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再备上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
同宝钗相比,林黛玉也是心细的,与“同理心”强的薛宝钗相比,林黛玉更多的是多疑,比如周瑞家的送宫花一回,贾元春赏赐礼物一回,林黛玉都因疑心太重伤心起来。
与林黛玉相比,薛宝钗的人格更加的健全。
林黛玉几岁的时候,母亲贾敏就因病去世,之后没过多久,她的父亲林如海又同意黛玉在贾母处长住,林黛玉过早的就离开父母,很难体会到父爱、母爱,寄人篱下的生活当中,使得林黛玉为了自保,养成了孤傲、敏感多疑的性格,很多时候,林黛玉为了自保,就像是一只带刺的刺猬那样,即使是对贾宝玉,林黛玉也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伤害他。
反观薛宝钗,她自幼就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并且还有一个深爱自己的哥哥。“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薛父虽然早逝,薛宝钗也是有一段良好的父女关系的。
就连林黛玉也羡慕薛姨妈与薛宝钗良好的母女关系,在第五十七回当中,林黛玉就当着她们母女二人的面,表达了自己的羡慕。
“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宝汉道:“唯有妈,说动话就拉上我们。”一面说,一面伏在他母亲怀里笑说:“咱们走罢。”黛玉笑道:“你瞧,这么大了,离了姨妈他就是个最老道的,见了姨妈他就撒娇儿。”
其实,越读《红楼梦》,我们就越会发现薛宝钗身上的闪光点,试想一下,你愿意与薛宝钗久处还是与林黛玉长相处呢?从人格健全这方面来讲,薛宝钗是比林黛玉强太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