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代表什么生肖
烟花三月下扬州代表生肖龙。
因为烟花三月下江南是形容隋炀帝乘龙舟下扬州的场景,皇帝又有真龙天子的说法,所以指的是生肖龙。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小字阿,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618年在位)。
含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句话在诗词中的意思是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联合在整句诗词的意思: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扬州故事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南临滔滔的长江,东依静静的京杭大运河,历来就是风光秀美的风景城、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博大精深的博物城。其由来是因"州界多水,水扬波",遂以"扬"为州名。扬州建城始于2400余年前的春秋时期,灿烂的历史文化给扬州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春秋时代的运河,汉代广陵王的墓,南北朝的古刹大明寺,隋代迷宫、隋炀帝陵,唐城遗址,宋元时期的普哈丁墓、仙鹤寺、平山堂以及明清时期的楼、台、亭、阁、园林等,更使古城扬州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古诗里的春天总是最美好的,万物苏醒,春光明媚,什么都是刚刚开始的,什么都是希望满怀的。在这个春天里,应该到扬州去看一看,这个时候正是那里最美的时候。那里的天气,那里的烟柳,那里的琼花,都带着浓浓的春的气息。
京北巨刹——红螺寺
红螺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北四五公里处红螺山的南麓,距北京市区50多公里,交通很是方便,去慕田峪长城的车多经过这里。正因为如此,我们又跑来游览红螺寺。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339年),距今将近一千七百年,历史悠久,佛教文化厚重。红螺寺开山鼻祖佛图澄,是位以“神异”著称的僧人。西晋末年,他因梦而感,来中国北方寻找佛教发祥地二十年无果。到了东晋咸康四年,他随后赵石勒、石虎北征段辽到了怀柔这一带,发现红螺山形如舞动双翅的大鹏金翅鸟,恰合他的梦境,古建大明寺。
后来,民间传说,玉皇大帝的两个女儿经过这里,听见诵经声,很是有趣,便化作红螺隐藏在湖中,白天化为人形,与僧人一起礼佛诵经,为当地百姓谋福利。不久,被玉皇大帝发现召回。当地百姓为了纪念红螺仙女,故将山改叫红螺山,寺改叫红螺山,湖改叫红螺湖。
到了大唐,唐太宗李世民东征后,对民族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便根据《中庸·哀公问政》所说:“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的寓意,对少数民族实现了“怀柔政策”,改以往“以战为主”为“以和为主”,安置契丹部落迁至怀柔地域定居,从此建“怀柔”县。当然也拨款,大兴红螺寺,推行佛教学说,维护政权统治。
真正成为皇家重点的寺院还是到了明清两代。这里离北京较近,明英宗的大姐顺德长公主大婚出资重修红螺寺。明英宗来寺降香,见佛顶放光,认为是护国赐福的祥瑞之兆,故御笔赐名“护国资福禅寺”。不过经过“土木堡之变”的明英宗,也忠奸不辨,杀了守卫京城的于谦。到了明熹宗天启五年,曾赐红螺寺一口“天启大铜钟”,至今存放在大雄宝殿内。
到了清代。康熙三十二年(1694年),康熙皇帝曾驾临红螺寺降香,并在竹林山亭御座赏竹,现建有“观林亭”,楹联道:“观澜仰止金松海,饮渌陶然御竹林。”后来怀柔知县曾写《竹下作》记曰:“北地严寒不宜竹,三竿两竿爱如玉------六百一十有三杆,特令中官记其数------”这里的竹林确实不错,现在种植的更是一片一片又一片,成为红螺寺三绝之一——“御竹林”。
清末,慈禧太后也曾朝拜过红螺寺,对红螺寺神奇的竹林、古银杏、藤缠松赞不绝口,特写了“福”“寿”二字挂于客堂,回宫又差人赐送“四扇玉屏风”、“九曲莲花灯”两件珍宝。
慈禧太后赞美竹林,这没说的,因这是她高祖康熙欣赏过的一片御竹林,作为晚辈本应维护繁衍,是份内的事。但赞扬古银杏、藤缠松,这就说明古银杏、藤缠松更有其独特的地方。
古银杏就在大雄宝殿前面,东边雌银杏树清秀稍矮,西边雄银杏树粗壮高大。每年春天,雄银杏树开花,秋天却不结果。而雌银杏树,每年春天却不见开花(也是开花的,只是不明显而已),秋天到果实累累。人们就觉得它们像一对夫妻,又叫夫妻树。
雄银杏树还有一个特点,都说“独木不成林”,而它却能“独木成林”。因它从根部长出十几个笔直的枝干,粗细不等,并排而立。有人还传说,每换一个朝代,就从根部长出一个新的枝干,这就成了现在样子。有点神奇了,故堪称三绝之一。
藤缠松在大雄宝殿后,又叫“紫藤寄松”,这真是一绝。到青岛崂山看过汉柏凌霄,即凌霄花盘绕汉柏而上,蜿蜒如龙蛇,又称“古柏盘龙”。到这里看到双藤盘劲松,更是高兴,大自然真是无奇不有,只有想不到,没有看不到。
只见一棵松树,分成九大杈,伸向四面八方。而两棵藤萝分从两侧,又如玉龙盘柱爬满枝头,为松树增辉添彩,形成了一把松藤并茂的天然巨伞,荫遮大地。据元代《红螺山大明寺碑》记载,“微风夜听金锒铛,诸天卫法藤萝旁”,此景也有七八百年了。都说“藤缠松难生”,这里和平共处得特别好,亲如兄弟,故也称三绝之一。
当然还有好多景观,红螺湖的红螺壳,寓意着红螺仙女的住地。出了后门,就是红螺山,山上有“观音寺”,东面有十二生肖园,西面有五百罗汉园。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形成了“寺古山林大,树古花气浓”的美丽画卷。
“造一方净土,结万众善缘”。这里还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是中国北方佛教的发祥地和佛教丛林,千余年来在佛教界一直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兴致之余,写一首诗赞曰:“红螺山麓红螺寺,绿碧水潭绿碧林。更有三绝独树帜,怀柔昌盛庇福荫。”
九口2021-10-6
红螺寺基本介绍
红螺寺属于北京宗教旅游的著名旅游去。
红螺寺旅游度假区位于北京怀柔县城北4公里的红螺山南麓。红螺寺始建于东晋,扩建于盛唐,原名大明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寺院占地百亩,分中院、东跨院、西跨院、东下坎、西塔院、等五处院落,院外有大片的古树林及广阔的山场。明正统年间易名护国资福禅寺,因红螺仙女的美妙的传说,俗称红螺寺。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穆帝永和(公元345-356)年。当时中国北方正处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统治时期。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西域高僧佛图澄东来中国传教,受到后赵皇帝石勒、石虎叔侄的优礼,遂在后赵国境内弘法授徒,广建寺塔。他是经国家正式批准在中国授徒(中国人出家为僧)的第一人,后赵石虎建武末年(东晋永和四年,公元348年),卒于邺宫寺。据《高僧传》记载,佛图澄在后赵弘法30余年,先后建寺达893所,红螺寺即其中之一。
红螺寺为十方常住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佛教丛林,千年来一直是佛教圣地,寺院内历届主持多有皇家命派,高僧频出,佛法超凡。金代有著名的佛觉禅师,元代有云山禅师,清代际醒(梦东)大师主持红螺寺,创建红螺净土道场,佛教更为兴盛。光绪年间,印光僧人来红螺寺修学净土法门,后去普陀创建净土道场,所以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
历史上的古寺拥有300多倾耕地,号称一天吃一顷地,在怀柔县境内和北京其它区县内有数处下院。康熙帝于公元1694年驾临红螺寺。历史记载,红螺寺曾数次扩建重修,名扬海内外,香火旺盛。
古寺占地百亩,分五处庭院,房244间。中院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为轴心,设有东西四所配殿;千手观音殿,伽蓝殿,际醒祖师殿,印光祖师殿和诵经房数间。东院为接待处;西院为方丈退居寮和十方堂;东下坎北为老僧退居寮和延筹堂,南为练习功场;西上坎为螺蛳塔和骨灰堂。
红螺寺大门前有气宇轩昂的四柱三门式巨型牌楼,画栋雕梁,牌楼上方有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卢嘉锡题写的京北巨刹四个大字。正门上高悬一幅楹联,一脉珠泉参妙谛,双峰螺岫证如来。大门内影壁上书须弥胜境四字,由影壁前折向东行,游人穿行在翠竹林中的一条曲折小径,顿觉兴致盎然。
红螺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它背倚红螺山,南照红螺湖。林木丰茂,层林尽染,古树参天,将整个寺院掩映在千亩松林之中,形成一幅碧波藏古刹的优美画卷。寺周围各种树木有600多种,植物种类60多个,林内生活繁衍着多种鸟类和野生小动物。据林业部门测算,红螺寺辖区内有各种树木百万余株,林木覆盖率90%以上。寺东的松林浴园(当地人称罗汉沟)生长着1000多亩茂盛的古松林树,百年以上的古树就逾万株,是北京市重要的古树群之一。林中设有十二生肖石雕,还有500以个真人大小比例用青石雕刻而成的罗汉。漫步古松林中,呼吸着空气清新,享受着优雅的环境,您或是在形态各异的罗汉林中游览,或是在随处可见的石桌石凳上休憩,在悠然自得中,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当地的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罗汉沟中走一遭,身体健壮疾病消。
寺内有雌雄银杏,东侧为雌,结果但不开花;西侧为雄,开花但不结果,奇特之处在于西侧的雄性银杏,树高30米,主干四周,生有十株侧干,据说自唐代栽了这两株银杏以来,每改换一个朝代,就多长出一株侧干,这只是一种传说,但银杏的树龄已在千年以上,则是确切无疑的。大雄宝殿后有紫藤寄松,大雄宝殿后面的西侧生长有一株树龄数百年的平顶松,树高6米余,有9个分枝,平直地伸向东侧的四面八方,下面用十余根木料支撑,平顶松附近,有两株碗口粗的紫藤如龙蛇飞舞一样绕生在松树上,形成一个巨大的伞盖,遮荫面积400多平方米,每年春末夏初,藤萝花如串串紫色珍珠一样,挂满枝头,碧绿的松枝与紫色的藤花相继争奇斗艳,令游人叹为观止。此乃红螺寺一大景观。
红螺寺北依的红螺山,南麓较平缓,有修砌的登山步道可到达红螺山顶,极易游人攀登。山上的植被分柏树林区、松树林区、红叶林区,站在红螺山之巅,举目四望:南方是苍茫无际的平原,田园、村落、城镇镇尽收眼底;西北是绵延无际的军都山脉,在群山环绕、峰回路转之间,万里长城像巨龙一样蜿蜒于群山之巅;向东眺望:雁栖湖、青龙峡的秀美景色尽收眼底。红螺寺景区分红螺山、红螺寺、观音寺、呈秀园、松林浴园、五百罗汉园六大景区,又有御竹、雌雄银杏、紫藤寄松三绝景点缀其间,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完美地融合为一体,因而红螺寺景区是人们礼佛拜祖、登山健身、观光游览、怡神静心的好地方。
旅游区环境幽雅,古木参天,经年常青,四季花香,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竞秀。紫藤寄松、御竹林、雌雄银杏号称三绝景;寺西之珍珠泉,碧透似镜,沸泡如珠,有神泉之称;寺南之红螺湖,水波荡漾,溢彩流光,是一个划船、游泳、垂钓的好去处。景区经多年开发建设,逐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配套设施完备的旅游度假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