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断房谋的意思杜断房谋的解释杜断房谋接龙
成语名字:杜断房谋
成语发音:dù duàn fáng móu
成语解释:《新唐书·杜如晦传》:“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后因以谓多谋善断曰“杜断房谋”。
成语出处:《新唐书·杜如晦传》:“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於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
成语繁体:杜断房谋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能人之间的合作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杜断房谋是什么意思
杜断房谋一般指房谋杜断
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订的。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杜”。《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在当时看来,房、杜二人同心辅政,是合作得非常协调的,所以人们称赞他们“笙磬同音,惟房与杜”。
解释】:指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
【出自】:《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示例】:房谋兼杜断,萧律继曹遵。◎元雅琥《上执政四十韵》
【近义词】:天作之合
【语法】:联合式;作补语;形容能人之间的合作
释义
唐朝宰相房玄龄;谋:计谋;杜:唐朝杜如晦;断:决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佳话。比喻能人合作。
合作原因
房玄龄出使计谋,杜如晦选择断定(果断)。
出处
又载:文含经纬,谋深夹辅。笙磬同音,唯房与杜。
示例听语音
★元·雅琥《上执政四十韵》:“房谋兼杜断,萧律继曹遵。”
★柳亚子《寄毛主席延安》:“~劳午夜,江豪丘锦各名家。”
房谋杜断打一生肖
房谋杜断打一生肖:
生肖鸡,生肖鸡的朋友由穷转富,顺心生活真美好,横财大运入宅,功成名就故而得众人高捧,他们混的是风生水起,求财来财,月月有惊喜,财运开始走上坡路,最终赚得盆满钵满,钱财运势最旺,如果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借助机会努力拼搏,好运降临再加上贵人扶持,事业一飞冲天,必富得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