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国发行推出牛年生肖邮票,生肖对于国外文化有哪些影响
一、十二生肖的起源
关于生肖文化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包括西方黄道十二宫和亚洲十二生肖在内的世界生肖文化,起源于两河流域,并可能受到了古巴比伦黄道十二宫的影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东南亚的生肖文化是受中国文化影响形成的。生肖文化起源于中国的图腾崇拜,是古人对天文星象和动物的长期崇拜与认知的结晶。生肖文化不仅在民间信仰中诞生,还与文化紧密相连,无论古今,人们都喜爱十二生肖的谨并形象和其背后的哲学文化特性。自隋朝起,生肖图案被广泛用于各种器物,如铜镜、箱匣等,展现了生肖文化的广泛影响。
二、西方的十二星座
与中国人对十二生肖的信仰不同,西方人则信仰十二星座。在道家思想和西方占星学中,黄道十二星座代表了宇宙的方位,一个人出生时,星体在黄道上的位置揭示了其先天的性格和天赋。黄道十二星座在心理层面上,反映了人们行为的表现方式。黄道被划分为十二个星座,即黄道十二宫,包括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和双鱼座。尽管蛇夫座也经过黄道,但并不包含在占星学所使用的黄道十二宫中。
三、生肖与星座的关系
星座起源于古巴比伦,巴比伦人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已提出30个星座。两河流域文化传到古希腊后,推动了古希腊文化的发展。古希腊天文学家对巴比伦的星座进行了补充和发展,编制出了古希腊的星座表。而十二生肖,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虽然有观点认为生肖可能是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但大量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确实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两者代表了东西方人民的信仰,是传统宗教哲学和术数文化的结合,进而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它们都属于占卜学的理论,对人的生活没有直接影响,只是一种象征命运的概念。
中国发行的第一套生肖邮票是哪一套
《庚申年》。
1980年(庚申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中国第一套生肖邮票,此后中国邮政于1990年、2002年、2014年三次发行马年生肖纪念邮票,分别为《庚午年》特种邮票、《壬午年》特种邮票、《甲午年》特种邮票。
《庚申年》又被称为“猴票”,图案是猴。庚申年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干支历里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57年。原计划一共发行500万枚,但是废品率有点高,实际的印发量只有440万多枚。
《庚午年》票面采用绿底色,使红鬃黑马显得鲜明而又充满生机。设计者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和皮影画的手法,绿底色上的黑色马身、火红的马鬃、雪白的三蹄、饰红荷花图案的鞍鞯、鲜红的辔头以及脖子上带穗的铃铛等十分醒目,更显得色彩缤纷。整个画面表现出辞旧迎新的喜庆的气氛。
新中国第一轮生肖邮票,以中国中国邮政1980年发行的猴票的发行为标志,往后以时间顺序依次为:猴、鸡、狗、猪、鼠、牛、虎、兔、龙、蛇、马、羊,十二枚邮票绘画作者不同各具特色。
中国发行的第一套生肖邮票是1980年发行的“猴”年生肖邮票。
这套邮票是中国邮政部门第一次发行邮票,以中国传统十二生肖为题材,以纪念和庆祝中国传统的新年。
这套邮票由著名的邮票设计家设计,采用了传统的中国绘画风格和颜色,使得整个邮票设计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
猴年的生肖邮票共有四枚,每枚邮票上都有一只猴子形象,其中一枚是彩色邮票,其余三枚是黑色和红色印制的邮票。
这套邮票的发行也标志着中国邮政部门开始正式发行邮票,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广大集邮爱好者所喜爱和收藏。可以说中国发行的第一套生肖邮票是中国邮政部门发行的第一套具有代表性的邮票之一。
生肖邮票是大版有升值空间还是小版有升值空间
1.邮票收藏,遵循“物以稀为贵”的原则。作为收藏品的一种,邮票与其它收藏品一样,其价值往往与其稀缺性成正比。
2.以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为例,大版(版式一)和小版(版式二)的发行量差异显著。近年来发行的版式一,即大版,发行量通常在1200万至1300万之间,每版包含16至20枚邮票,因此实际发行的邮票数量大约为75万枚。相比之下,小版的发行量大约为100万版,从发行量上来看,大版明显少于小版。大版邮票存在破版现象,即被分割成更小的单位进行预订和市场零售,而小版则很少出现破版,导致大版的存世量进一步少于小版。
3.市场炒作也是影响邮票升值空间的重要因素。市场对大版邮票的炒作热情远远超过小版。随着文化交易所的增多,早期的大版邮票也开始受到炒作,尤其是后期发行的JT和编年票。市场的热炒为邮票的升值提供了动力。
4.现代大版邮票的小型化趋势,也增加了其收藏和投资的吸引力。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大版邮票更易于保存、包装和运输。虽然小版邮票有边饰作为其独特优势,但现代大版邮票已逐渐拥有自己的年册系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
5.大版邮票的升值空间大于小版邮票。投资总是伴随着风险,因此在进入市场时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