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胀气怎么办
母猪胀气是临床上一种散发的现象,其发生的数量偏少,不太引起重视,但因为其发病急,死亡迅速,让猪场遭受经济损失,所以也要引起警惕。
该病可发生于哺乳、怀孕甚至配种不久的母猪,天气阴冷潮湿的冬春季易发生。该病呈散发性,年发病死亡率为2%~3%,甚至更高,发病较急,胀气后如果不及时处理,母猪死亡迅速。发病季节以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份为主,其他月份发病相对较少。
发病猪往往无先期临床症状,体温一般不升高,一般在采食后1小时-2小时内突然出现不安,有腹痛表现,腹围迅速膨大,呼吸急促,继而卧地不起,致死率100%,从出现症状到死亡仅2小时左右。
剖检时可见胃肠道充气,胃扭转或扩张,胃粘膜呈较严重的出血性炎症,部分病例可见胃溃疡;肠系膜充血,小肠见有轻重不一的卡他性炎症;心、肝、肺、肾及淋巴结等脏器基本正常;脾移位、肿大几倍。胃扭转是该病的一个特征性病变。
临床诊断引起母猪胀气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胃肠问题(如胃溃疡、胃肠蠕动迟缓等),另一个是梭菌。
秋末到春初,或者高温酷暑的夏季,冰凉的饮水对胃肠道造成不良的刺激,再加上母猪采食霉变饲料等其他应激,易造成消化紊乱等胃肠问题。
母猪食入饲料过多,滞留在胃肠内,由于消化道蠕动力不足,引起魏氏梭菌繁殖,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不能及时从肛门排出,使胃肠胀气,压迫心脏和肺部,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加速病猪窒息死亡。
防控措施
要注意饲料颗粒保持适当的粒度(筛片大于3.5),防止猪吃得过饱,引起消化不良,适当提高冬季猪舍的温度,尽量避免冰凉饮水、霉变饲料对母猪胃肠道的刺激,避免胃肠发生胀气。
冬春季节或者气温频繁变化时,在猪的饲料中每吨添加甲硝唑200克,连喂7天;另外水溶性阿莫西林饮水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连续饮用1周)。
加强运动,喂些粗纤维例如蔬菜、番薯藤等促进胃肠蠕动,减少厌氧菌的生长。
对发病母猪灌服甲硝唑,连服4瓶~5瓶。
猪胀气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第1个原因:饲养管理不精心
夏季气温高,猪喝水的次数多,经常会把水带到猪槽里,饲料就容易酸败发霉,猪吃了发霉的饲料后,会加快魏氏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不能及时排出,造成胃肠胀气,压迫内脏导致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脑部供血不足缺氧窒息而死。有些饲喂量过多,造成消化功能减弱,使大量气体排不出去也会造成胀气。
第2个原因是:便秘
母猪运动不足,青绿饲料喂的少,或这猪群有某些热性疾病,造成采食量降低,造成便秘,导致胀气。这样的猪通过通便就可缓解胀气。
第3个是:疾病
像魏氏梭菌病没有任何征兆突然死亡,腹部臌胀明显,耳尖,蹄部,鼻唇部发绀,主要是种猪和育肥猪零星散发,病程极短,死后猪皮肤苍白。
请问猪胀气的原因
原因如下:
1、饲喂不当。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饲料十分容易发生霉变,当猪采食后便会促使魏氏梭菌在肠道内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由于不能及时排出造成胃肠胀气,同时会压迫内脏导致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脑部供氧不足窒息而亡。
当时饲料饲喂过多,造成消化功能减弱,大量气体不能排出同样可造成胃肠胀气。
2、便秘。当猪群因运动量减少,青绿多汁饲料供给不足,以及猪群因发生热性疾病,造成采食量减少的情况下,均可造成便秘,从而引发胀气。母猪相对于其他猪更易发生便秘引发胀气,不过多数猪通便后便可以缓解胀气,极大的提高了治愈率。
3、疾病。魏氏梭菌等一些可产气的菌造成疾病,多会发生急性胃胀气并造成猪的死亡,常呈零星发病且多发于种猪与育肥猪。
扩展资料:
预防措施:
猪胀气发病后,不仅治疗起来较为麻烦,而且治疗效果欠佳,主要由于病程短往往来不及治疗猪便死了,因此加强预防降低本病的发生尤为重要。预防本病的发生主要抓住2点即可:
1、饲养管理。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禁止饲喂霉变饲料,饲喂后应对槽内剩料及时清理,避免天热而发生变质。种猪与母猪应适当增喂青绿饲料,有条件的猪场还应增加其运动量,以增强消化能力。
2、消灭病菌。做好圈舍卫生消毒工作,当发现病猪后,可全群采用甲硝唑或林可霉素拌料用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