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财神的讲究
请财神的讲究
请财神的讲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很努力的工作,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有一天升官发财。过上富有的日子。很多朋友家里都会有请财神的习惯。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请财神的讲究。
请财神的讲究11、接财神要择流年的好时辰及财位方位,本年好时辰为辛丑吉时,子时凶,不可用。错过丑时接财神者,至7点至9点为为黄道司命,吉时,可接财神。
2、在接财神前一小时,应该沐浴净身,穿上整齐的新衣,另外要将神位及供桌擦拭干净。
3、财神不入暗堂。环境要灯火通明,等吉时一到,便开始燃烛点香,诚心参拜。
4、煞气盈门,气走财神。八卦镜阴气重,狮子等戾气重,不推荐使用狮子、八卦镜等来镇宅化煞。可于春节前在大门、室内张贴五行八卦福,即化解了煞气,又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5、准备好香烛、供品、纸钱及接财神疏文等亦不可缺少。
6、重要是接财神疏文的规范性。如果接财神疏文的规范并经财神庙庙方盖金印(代表正神推荐)效果愈显赫。忌没有疏文,或者疏文粗制滥造,可能亵渎神灵。
7、疏文的焚化。部分庙宇将疏文置于封套之内焚化,焚化即可。如果没有使用封套,单独疏文焚化,必须从“文首”先开始焚化。
8、求财者切莫不孝。“道”是一切众生的大财神,诚心礼敬则自然福慧无量无边,实不可思议,切莫掉以轻心。而你我家中亦皆有财神,父母是也。若细心奉侍,供养无缺,速可得财,不虞缺乏。求财者切莫不孝,否则自招其祸,以上乃道法自然也,祝福大家财神年年到、财利日日有。
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
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后来演变成接五路财神。旧时商家春节休假后,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按说接五路是在初五,为什么又说在初四晚上?初五日是正日,由于大家求利心切,都想自己比人家早一点迎到财神,于是,这时间就一点点提前了,甚至提前到初四的早晨。这样当然不符合规矩,后来就由长者出面,规定初四日晚上一起行动迎神。接五路须主人带上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财神堂去请接,每接来一路财神,就在门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后,主人和伙计依次向财神礼拜,拜后将原供桌上的马幛火化,表示恭送财神。仪式才算是结束了。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请财神的讲究21、天时
选择吉日良辰开光及安神,根据信士的实际情况,挑选符合要求的日期与时间,安排神像的开光仪式和安神仪式。
2、地利
选择财神安放的位置,拟定安放财神的住宅或经营场所的平面图.该场地内家具、电器、摆设的安放示意图,结合你的实际情况,选定合适的安放地点。
3、人和
选择适合自己的一尊财神,如果是摆放在家里面的,要根据家庭其他成员的生辰八字,如果是奉请在经营场所的,提供合伙人或主要管理人的生辰八字,经过批算后方能确定,哪尊财神适合你。
4、开光
论是文财神还是武财神,如果你想请回家的财神真正灵验有力,添福进财,那么必须要为财神开光了。开光是一个为神像赋予生命和法力的仪式。它必须是要由有功行的法师开光点窍通灵才有效用,否则如同摆设,还是没有功效。由于财神是道教神仙,这个仪式必须是道教弟子来执行,绝对不是任意宗教人士或者是俗家信士所能替代的。
5、装藏
装藏是一种更进一步的法仪。当你的目的是为了更大的财帛祈愿,通常就需要使用更高深的法术来施行。装藏是由有功行的法师在神像内安放专门的法物,使其如有生命的人具备五脏六腑,以及各种神力。一般看来说是安放若干味神药以及五谷五金五色线等,再配以相应的符咒通过专门的仪式放置在内。这些法物的配置是完全依照你的个人情况决定的,以便实现你请财神的需要。
6、安神
将这尊有灵性的神像安放到预先准备的神龛内,正式上岗。
请财神的讲究31、初次请到要准备三个果盘,连续早上上三天香,以后根据自己的时间,条件允许每天早上三根清香,不允许,初一十五早上各一次。
2、当然了,贡品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贡品3天左右换一次,一定要记住了,一定要保持新鲜,水果、点心都可以,没有特殊要求,重要节日可以供酒和肉食。撤下来的贡品可以给家人朋友食用,是很好的
3、初次请到的关公会有红色的痕迹,是开光过程中留下的朱砂痕迹,可以用棉布擦拭掉,或者等候其自然消失。
4、供奉关公,心意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心诚则灵,既然恭请了就要虔诚供养,相信关公庇护的灵气,猜疑、怠慢是不敬的
5、关公是正道之神,是扬善惩恶的,不会给信众带来灾祸,所谓的扛不住、命硬之说都是谣传,信仰和姓名、性别、年龄、生肖都是没有关系的,请信奉正道关公。
九天玄女娘娘生日是什么时间,属什么生肖,
传说九天玄女的生日是农历正月初六,也有的说是二月十五,还有一种观点是九月初九。
“九天玄女”又叫“玄女”,俗称“九天娘娘”,尊称“九天玄母天尊”。九天玄女的传说和上古五帝之一的“黄帝”有联系。宋代道教盛行,宋仁宗时的著作佐朗张君房编成了道教的一部大型类书《大宋天宫宝藏》。这部书编成之后,张君房又其中精要上万条,集成《云笈七签》。在这部书中提到“九天玄女者,黄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也。九天为干金之象,性刚好动。九天之方,可以扬兵布阵。有《九天玄女治心消孽真经》等经书传世,以教化世人。”这里说“九天玄女”和“黄帝”同出一师,他们的老师是“圣母元君”。
“九天玄女”是上古传说里的女神,特别擅于兵法,被道教所供奉。据传,“九天玄女”原本是一只玄鸟,天帝命玄鸟生下契,契是商人的始祖,建立了商朝。玄鸟也因此成为商人所供奉的先祖。《诗经》里有殷商后裔所写的诗,“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汉代的谶纬书《龙鱼河图》。“黄帝摄政时,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砂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黄帝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传说黄帝与蚩尤大战的时候,蚩尤呼风唤雨、喷云吐雾,黄帝打不过蚩尤,非常发愁。来了一位妇人,这妇人的形貌是人首鸟形。这个人首鸟形的妇人对黄帝说自己是九天玄女,是西王母让她下界来给黄帝传授战阵兵法。黄帝得到了九天玄女传授的兵法把蚩尤打得大败。玄女被认为是救危助难,传授兵法的女战神。
西王母被道教延入,成为诸女仙之首,由此玄女也就成了道教女神,是西王母驾下的一位仙女。后来又把人首鸟身的九天玄女进化为人形,并且连玄女所授黄帝的天书兵法也进行了详细的演绎,据说有“道、法、术”三卷,所以后世有写到九天玄女的小说说九天玄女送的兵法是“天书三卷”。
梦见福禄寿三位神仙是什么意思
福星
福星--民间传说之神。起源甚早,据说唐代道州出侏儒,历年选送朝廷为玩物。唐德宗时道州刺史阳城上任后,即废此例,并拒绝皇帝征选侏儒的要求,州人感其恩德,逐祀为福神。宋代民间普遍奉祀。到元、明时,阳城又被传说为汉武帝时人杨成。以后更多异说,或尊天官为福神,或尊怀抱婴儿之「送子张仙」为福神。
福”的含义十分广泛,包容了世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愿望与目标。中国人所谓“吉祥”,多指福而言;吉祥又可以释为福:《字林》说:“祯祥也,福也。”《风角占》说:“福先见曰祥。”这样看来,福是中国吉祥文化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古人曾根据所处时代的风尚,将福的重要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称五福。不同时代,五福所指又略有不同。《尚书·洪范》所说五福为:“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汉朝桓谭《新论》则说:“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后世又有“福、禄、寿、财、喜”的说法。五福只是人生追求的大目标,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福要丰富得多。
福有很多的含义,人们创造的福神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神职。福神由此而获得了兼容众多吉祥神神职的功能,但同时也就失去了鲜明的特征,其形象与功能变得模糊不清,以至于人们在祈求某一具体的好运时,往往要供祀专司某职的吉祥神,福神只是在人们祈求的目标比较空泛的时候,才成为人们供祀的对象。每逢新年伊始。正是祈求来年万事如意的时候,人人要在门上贴福字,福虽是文字符号,却是人们心目中福神的象征,包含人们对福神赐福、
降临福运的祈求。福字往往要倒着贴,取其谐音“福到了”,潜含福神临门的意思。
福神与许多神灵一样,也经历了由自然神灵到人物神灵的演化历程。最初的福神为星辰,称“福星”。福星即木星,也叫岁星,可以说人们是把木星当作了赐福的福神。福神人格化后,又附会上了多种说法。
禄星
禄星是掌管文运利禄的神灵。古代封建社会以科举取士。士人一旦通过科举考试,便可以做官发财。禄,即官吏的俸禄。高官厚禄是士人一心向往的,于是便产生了禄神崇拜。由于古代的科举考试主要是做文章,禄神崇拜便也包含对文运的祈求,所以禄神又不仅仅是士人的主宰神,也是一般崇拜文化、崇拜文才的百姓所喜爱的吉祥神,或可称文神。
禄神原是星神,称“文昌”、“文曲星”、“禄星”。在北斗星之上有六颗星,合起来称为文昌宫。其中的第六颗星即是人们崇拜的禄星。《史记·天官书》说:“曰文昌宫:一曰是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司禄,即职司功名利禄的禄星。隋唐科举制度产生之后,禄星遂成为士人命运的主宰神,天下士人莫不对之顶礼膜拜。
禄星后由星神演化为人神。最有影响的禄神人神是在宋朝附会上的梓潼神张亚子,称“文昌帝君”。
梓潼神张亚子本为地方神,是由历史人物演化而成的神灵。张亚子本是蜀人张育与亚子两位人物合并而成的神灵。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符坚,英勇战死。蜀人在梓潼郡七曲山建张育祠,尊奉他为雷泽龙神。当时,梓潼七曲山另有梓
潼神亚子祠。后人遂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张亚子便成为梓潼神。民间又逐渐形成了有关张亚子的传说,这些传说是在蜀人张育事迹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
传说,张亚子,又名张垩子,或张恶子。《华阳国志》记载梓潼县有一座庙叫“善板祠”,所供之神即为张亚子。《太平寰宇记》又记有张亚子显灵的神异故事。张亚子曾经在长安见到姚苌,张亚子对他说:“动后九年,君当入蜀,若至梓潼七曲山,幸当见寻”。《十六国春秋辑补·后秦录》则补充说,姚苌在前秦建元二年果然来到梓潼七曲山,见到一神人。神人说:“君早还秦,秦无主,其在君乎?”姚苌请问那神人的姓名,神人说他叫张恶子,说罢就不见了。姚苌回到秦地后果然称帝,于是就在秦地立张相公庙来祭祀张亚子。
唐安史之乱时,张亚子名声大噪。唐玄宗逃到蜀地,途经七曲山,举行隆重祭祀,追封张亚子为左丞相。唐玄宗宿七曲山,曾梦见张亚子显灵,说玄宗不久将做太上皇。现七曲山尚有唐玄宗“应梦仙台”遗迹。唐广明二年(881年),僖宗避黄巢起义到蜀地,经过七曲山,也亲自祭祀梓潼神,追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将自己的佩剑解下来赠给神。由于唐朝帝王的推崇,张亚子的影响迅速扩大,逐渐由地方神演变为全国性的大神。
宋朝,张亚子庙宇已遍见各地,其显灵之事越传越神。陆游《老学庵笔记》说,李知几少时,祈梦于梓潼神。是夕,梦至成都天宁观,有道士指织女支机石曰:“以是为名字,则即第矣!”李遂改名石,字知几,后来果然省试及第。
宋朝蔡〓《铁围山丛谈》则说,长安西去蜀道有梓潼神祠,向来号称灵异。士大夫经过梓潼祠,如果有风雨相送,必官至宰相;进士经过梓潼祠,得风雨相送,必中状元。相传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不灵验的。这些传说,使得梓潼成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灵。从此,梓潼神成为士人所崇拜。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说:“梓潼帝君,在吴山承天观,此蜀中神,专掌禄籍,凡四方士子求名赴选者悉祷之,封王爵曰惠文忠武李德仁圣王。”从宋至清,梓潼文昌神屡染染受封,香火旺盛。
士人渴望功名利禄,祭祀梓潼文昌神尤为虔诚。每年农历正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士人必到当地文昌宫拜祭文昌帝君,秉烛焚香,献上祭品,祈求文昌帝君保佑科举应试顺利,赐给功名利禄。祭祀禄神还演变成民俗活动,喜庆节日正式演出戏曲之前,往往有一种“跳加官”的表演,以祝愿主人家和宾客鸿运高照,升官发财。由一人扮演禄神,身穿大红官袍,
头戴白色面具,面具作笑容可掬状,手捧巨大的朝笏,上书“当朝一品”,上场绕几周,便下场。然后抱一道具小孩再出场,同样绕场几周后下场。最后出场则手拿一红色条幅,不断向台下展示条幅上的字样:“加官进禄”,也是绕场几周后下场。跳加官含有祈愿禄神赐给官运的意义。
闽东等地旧时在农历七月初七拜祭禄神,拜祭完毕,还要玩一种叫“取功名”的游戏,以祈禄神赐给好运。士人以桂圆、榛子、花生三种干果代表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一人手握三种干果各一颗,往桌上投掷,某种干果滚到某人跟前,即预示某人中该干果后代表的状元、榜眼或探花。游戏直玩到每个人都有功名为止。该游戏含有向禄神占卜功名的性质。
祭祀禄神的民俗化,更多地体现在新年贴禄神年画的习俗中。禄神年画有两种。一种禄神年画绘文昌帝君,亦即梓潼神。无非是着官帽官袍之类的形象。有趣的是,在文昌帝君两侧,常绘两位童子像,俗称“天聋”、“地哑”,为一聋一哑的侍童。为什么要在禄神旁绘聋哑人作为侍童呢?《历代神仙通鉴》说:
(梓潼真君)道号六阳,每出驾白骡,随二童,曰天聋、地哑。真君为文章之司命,贵贱所系,故用聋哑于侧,使其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知,天机弗泄也。
传说科举考试的试题是由梓潼神定的,所以梓潼神决定着士人的命运。安排聋哑人为侍童,是要保证试题得以保密。
另一种禄神民俗年画,则采用谐音借代的方法,用鹿来代替禄神,其吉祥色彩则更为浓厚。鹿本来就是一种可爱的动物,身上有奇妙的斑纹,头上有美丽的枝角,其作为吉祥物由来已久。鹿最早被认为是一种仁兽。传说当君王施行仁政、天下太平之时,就会有瑶光生成的散发着五色光辉的鹿出现,这种鹿称为天鹿,包含天降祥的意思。还有一种世所罕见的白鹿,则是长寿的象征。伟说白鹿能活到千岁以上,白鹿是由普通鹿变化而来的,五百岁的鹿便开始变白。科举考试产生后,鹿又农渐具有功名利禄的象征意义,成为禄神的象征。科举制度消亡后,鹿仍以其活泼美丽的形象受到人们的喜爱,仍然是人们心目中能带来富贵的瑞兽。
新搜神记·三星高照之寿星
关于大脑门的来历,有多种猜测,有人认为大脑门来自返老还童现象,老人和小孩有诸多体貌特征上的相似。比如初生婴儿头发稀少,老年人也是一样。而头发少自然额头就显得很大。
寿星的大脑门,也与古代养生术所营造的长寿意象紧密相关。比如丹顶鹤头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寿桃,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特供的长寿仙果,传说是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食用后立刻成仙长生不老。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种长寿意象融合叠加,最终造就了寿星的大脑门。
寿星的手杖的变化则显示他政治教化功能的削弱。原来象征特权的雕有斑鸠的王杖,换成一柄桃木的手杖。据说桃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民间传说在大地的东北方是恶鬼居住的地方,有一道大门,称为万鬼之门,将恶鬼拒之门外。据说这道大门就是天帝用桃木做的。为了保险起见,在门前还栽种两棵桃树,来镇鬼驱邪。有趣的是,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桃树的汁液的确含有某种抑制细菌生长的特殊成分。在过去中药里桃树枝也是一味药,并且人们相信朝向东北,也就是朝向鬼门方向的桃枝---药力最佳。过去象征特权的王杖,现在成了寿星手中祛病强身的长寿吉祥物。
湖南长沙,寿星街,因这里曾有一座规模很大的寿星祠而得名。据地方志记载时,早在唐朝这里就建有寿星祠,一直持续到民国。据说当年香火旺盛,很多人专程到这里烧香祈求寿星保佑。
再向南一百多里,就能到达真正的长寿福地---南岳衡山,也就是对联里经常讲到的寿比南山的南山。唐宋时期,山上建有大小寿星庙不下十座,现存这座寿星亭,是宋朝的遗物。
但是古代南岳衡山供奉的主神却不是寿星,而是南极长生大帝。这座始建于唐朝的南岳大庙就是专为他建造的。东南西北中五岳之神,都是由自然的山神崇拜演进而来的。所谓南极长生的长寿意味,可能也来自古人对南方气候的想象。而寿星在天空的位置也恰好位于正南方向,人们认为这里离寿星烧香发愿、表达虔诚也自然容易被寿星听到。
在后世的民间传说中还常将南极长生大帝和南极老人星混同为一,也许就是因为他们名字中都有南极,和长生长寿概念接近的缘故。在道教神仙谱系中,这两位神的地位都远比彭祖为高。彭祖虽然长寿有道,但毕竟是历史人物,比不得南极大帝和南极老人星天神一般尊贵。
所以说起寿星,还是以南极老人星或南极仙翁身份最为出名。
元明以来,道教神仙队伍不断壮大,而保佑长寿已是神仙的必做功课。如南极大帝,南斗北斗,十二生肖保命真君,三十六天罡,六十本命甲子神等等,都具有保佑长寿的职能。不加节制的造神,其结果就是导致权力分散,大大削弱了寿星的神性。
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秦汉以来沿袭的国家祭祀寿星制度。寿星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从此大跨步进入民间,成为中国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旧时彭山县民众给老人祝寿过生日,都会张挂一幅寿星画像。虽然请神下凡往往流于形式,但生日宴会能博得老人高兴却是实实在在的。家人齐聚,子孙满堂,品尝美酒佳肴,享受天伦之乐。这样的场面是表达孝心和亲情的家庭仪式,寿星画像则是必不可少的吉祥符号。
过生日祝寿的风俗起初并不盛行,这或许源于一种质朴的观念:因为人们认为自己的降生日实际上是母亲的受难日。缅怀父母之恩与为自己祝寿的喜庆气氛很不相合。到明清以后,给老人过生日的风俗才逐渐兴起。康乾盛世几次规模空前的盛会,使民间祝寿风俗得以兴盛。历史上最奢华的一次生日宴会,是乾隆皇帝举办的千叟宴。这一年乾隆74岁,又喜得五世玄孙,自称是古稀天子,十全老人。他颁诏请天下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代表共计六千余人,来紫禁城赴宴,庆祝自己的生日。
这张名为《万寿盛典》的图画描绘了当时的盛况。老人们在家人的搀扶下应邀赴宴,布满京城大街小巷。
上行下效,从清朝以来,给老人做寿过生日蔚然成风。并逐渐形成繁杂的礼仪排场,有些老规矩还一直沿袭到今天。
比如过生日的年岁原则,一般是过整数寿,即四十,五十,六十。但七十以后,又增加很多说法。77又称喜寿,因为喜字的简写连笔拆开看就是77,88又称作米寿,这也是拆字的说法。
这是因为年过七十古来稀,多一种说法也就多了一次阖家团圆让老人高兴的机会。百岁以后,更是年年都要办,而且要大办特办。这样做是儿女表达孝心,希望借此带给老人更多幸福感。重视家庭、亲情,敬老爱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祝寿典礼则是这种美德的外化形式。
虽然寿星不再具有威严的神性,却因为民间伦理生活的需求而代代相传。
在禄神民俗年画中,鹿有时是着官袍禄神的坐骑,或者是一官人模样的人所抚摸的对象,以突出“进禄”及官运通达的主题;有时,鹿与福神、寿神同出一画中,鹿象征利禄,代表禄神。
主管功名利禄的神灵,除了禄星及由其演变而成的文昌帝君梓潼神而外,还有魁星及魁星人神。魁星的影响远没有文昌星君那么大,但也有一定的名声。魁星本是北斗星斗部四星的总称。魁为第一的意思,士人科试都想得第一,因而崇拜魁星,以魁星为赐科试第一名的神灵,也以魁星为主管考试的星官。士人拜祭魁星,都含有祈望高中的意思。但科举考试不可能人人都考第一,故而魁星的适用范围没有文昌星君那么大,影响也就小得多。魁星的形象是据魁字字形想象出来的。一个如鬼的神灵用脚踢一只斗、或抱一只斗,就是画中常出现的魁星形象。另外还有一种魁星图则画一鬼立于鳌头之上,举足起斗,反顾以笔点之,称为“魁星点斗,独占鳌头”。魁星又称奎星。顾炎武《日知录》说:“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
奎为文章之府,故立庙祀之,仍不能象奎,而奎为魁。又不能象魁,而取字之形,为鬼举足而起斗。”魁星为北斗星之斗部四星,四星附近的六星为文昌宫,故有魁星点斗的说法。
寿星
中国神话中的长寿之神。为福禄寿三星之一,又称南极老人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长安附近杜县建寿星祠。后寿星演变成仙人名称。明代小说《西游记》写寿星“手捧灵芝”,长头大耳短身躯。《警世通言》有“福禄寿三星度世”的神话故事。画像中寿星为白须老翁,持杖,额部隆起。常衬以鹿、鹤、仙桃等,象征长寿。
寿星也是一个星宿.又叫老人星,南极老人.十二星次之一.是天空中亮度仅次于天狼星的恒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当14000年织女星成为北极星的时候,寿星也将成为南极星.寿星在夜空中能持续不断地发光,应了人寿长久的意愿,因此,倍受人们的欢迎.李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