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印的中国篆刻
中国印章古时称作玺、印、宝、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等,是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习惯称呼。古印章流行于古代,其古朴、稚拙的风貌体现着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美的理解与追求,浸透着历史的深沉和神秘的美感。其中有一类图画入印的印章,这就是肖形印。
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晚在战国时代,我国已普遍使用印章。起初,印章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同时也是信誉的标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的使用范围扩大为表征当权者权益的法物,是当权者权力的象征。
鼠印,古代肖形印一种。也是十二生肖首位,与十二地支配属子鼠。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
鼠字的艺术
“鼠”字在甲骨文里像一只小老鼠张着嘴在咬东西;象形的鼠字,从商朝到秦朝1000多年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变化不少,在秦朝小篆中已趋向符号线条化;隶书的鼠字是在小篆的基础上演变来的,鼠头变成方形,鼠脚和鼠尾还有点象形,但鼠的形象已不明显了。楷书的鼠字吸收了隶书鼠字的特点,这也是今天所用的“鼠”字,草书则多见于艺术书画作品。虎印,古代肖形印的一种。多汉代铜印。虎的纹饰不一,有立、有奔、有卧、有昂首等,都具有汉画风格。虎为四灵之一。《说文》:“虎,山兽之君。”黄易释碑,引《两汉博闻》旁注云:“取虎形镇邪,以其威风异常也。”古代谓勇武之臣为“虎臣”。《诗经·泮水》有“矫矫虎臣”。称勇士为“虎贲”,以其“若虎之贲走逐兽,言其猛也”。相传虎印,古人多用以辟邪驱魔。
虎是十二生肖之一,排第三位,称为寅。从古至今,虎都被誉为“百兽之王”,是勇猛与力量的象征。中国人崇敬猛虎的威风八面,很早就形成了对虎图腾的崇拜。早在“仰韶文化”时代,龙虎图案便代表了力量与尊贵。在军事上,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龙印,古代肖形印的一种。龙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五,与十二地支配属“辰”一天十二时辰中的“辰时”--上午七时至九时又称“龙时”。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一起并称“四神兽”。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灵异神物。
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和帝王的东西:龙种、龙颜、龙廷、龙袍、龙宫等。蛇印
古代肖形印的一种。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巳”[snake]。如:蛇年(即巳年)。蛇,象征国君、君子等[emperor;gentleman]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左传》。马,古生肖印的一种。马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古代十二时辰称【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铜印章的市场价值
从拍卖市场来看,铜印中的官印最受市场追捧,像“统军千户之印”,印背一侧刻“统军千户之印”,另一侧刻“中书礼部造,太平二年月日”,系元末农民起义军徐寿辉所铸。另外一枚魏晋时期的奉车都尉鎏金青铜玺印,估价5万至8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19.04万元。奉车都尉是一种官名,自汉武帝设立之后,到宋代废弃,这枚铜印无疑是当时历史的一段记载。
相比官印,肖形印也是铜印中的主要品种。在2007年中国嘉德秋拍中,一枚估价仅为2000至4000元的战国肖形青铜印,成交价达到了4万余元。这枚铜印的印面为龙形图案,虎钮,造型生动活泼,栩栩如生,不可多得。肖形印,亦称画印、图印、封蜡印及生肖印,是印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文字印,但内容十分广泛。随着铜印身价的与日俱增,赝品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由于铜本身的价格不如金银,因此造假成本比较低,加上拍卖价格比较高,因此巨大的利益驱使了造假者纷纷出手。收藏市场上的铜印赝品,绝大多数是翻砂浇铸的粗劣之作。印钮两侧的标记文字也是浇铸成形的,文字不清或似是而非。为了使赝品更加逼真,造假者往往会人为制作黑色包浆,常用办法是涂上油腊烤烧数遍之后即成,但往往可以通过手剥看到下面的黄铜。
求该铜印章刻的是什么字,六个字是什么意思哪方面的印章
印章释文:吴顺人读书记。(网上有人将此印认作“吴顺人读书信”,实在误人。)
此印为吴顺人的藏书章。
吴顺人(晚清)生卒不详,浙江桐乡人。字鉴伯,又字随和,自号顺天居士。生平好读书、制印。诗、书、画、印、镌于一身。篆刻有十二生肖仿铜古印传世。“顺人”取寓于《韩非子》:“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晚号顺天居士取自:“俗知顺人,莫知顺天。”(《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