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八仙与十二生肖有关传说
八仙传说:
跟整个八仙传说一样,八仙传说中的每一位仙家的形象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个发展、演变过程,与整个八仙传说的发展、演变既有一致性,又各有其特殊之处。结合现有的口头传说资料分析八位仙家形象的发展、演变,无疑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八仙传说的了解。
吕洞宾是八仙中名气最大的一位仙家、相传他是唐末道士,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京川人。一说河中府(今山西永济)人,咸通三年(862年),六十四岁进士及第,两调县令。后游长安,隐居终南山修炼,遇钟离权,经过“十试”乃得道成仙。元代封他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全真道北宗将他奉为“北五祖”之一,俗称“吕祖”。自北宋以来,有关他的传说相继流布民间,苗善时曾收编为〈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七卷。山西芮城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的纯阳殿(又名吕祖殿)内,有《纯阳帝君仙游显化图》,系从吕洞宾降生起到吕洞宾成仙度人的联欢会,共五十二幅。这组连环图画根据吕洞宾的传说绘制,作于元代至正十八年(1358牛).由此可以窥见,吕洞宾的传说在十四世纪时已经影响颇大了。从现在掌握的口头文学资料来看,吕洞宾的传说流传于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浙江、山西、福起、山东、江西、四川、云南等省.在八仙传说中有关吕洞宾的作品最多,约占三分之一.它们大体上是按照文人或者具有文人气质的道士的形象来描绘吕洞宾的.有一小部分作品叙述吕洞宾得道成仙之前的事迹.《苟杳与洞宾》5写他与友人的真挚友谊,《蛇剑》通过爱情故事写他的剑的来历,《仙人洞》、《琼台夜月》写他修炼时的心诚志坚和对师长的爱戴.这样一些作品,初步揭示了吕洞宾的性格.同描绘仙家吕洞宾的传说互相呼应。以婶仙的身分出现的吕洞宾的传说,内容相当丰富,登场的不但有幻想世界中的神仙。精灵、妖魔、而且有现实世界中的众多人物,从旧时的统治者到下层对会的黎庶、士、农、工、商几乎都有涉及,展现了较为广阔的生活画面。〈洞山剑峰〉、《纯阳村》讲的是吕洞宾降伏妖魔,为民除害的故事,《盗玉簪》、瑶池会》讲的是吕洞宾对抗天庭.舌战王母娘娘的故事,《吕洞宾三醉岳阳岳》、《三里寺》讲的是吕洞宾救助忠良,造福百姓的故事。《云门献手寿》、《吕洞宾和白鹤楼》、《张卖鱼得宝》讲的是吕洞宾嘲弄权贵,鞭笞富豪的故事。《城隍山遇仙》、《吴井水》、《无理矮三分》讲的是吕洞宾扶持正气的故事。在这些作品里面,吕洞宾都是以一个善良、正直、潇洒、风趣的神仙形象出现的,他的各种作为,展示出人民群众的意愿和生活情趣。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旧时的理发匠人把吕洞宾当作自己的行业的祖师来供奉,这跟民间传说有关。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是个癞痢头,他每剃一次头就要杀一个人。、吕洞宾见状于心不忍,便去给他剃头,治好了他的癞痢,劝戒他不要随意杀人。朱元璋封吕洞宾为剃头祖师。(《剃头祖师》吕洞宾常下凡为理发匠人排忧解困,他送礕刀布给剃头匠,还教剃头匠人学会扎针治病。(《礕刀布》)在民间故事家看来。吕洞宾也不是什么理发界的“绝对权威”.理发界的同仁,敢于违背这位祖师爷的也不视为大逆不道。有那么一回,吕洞宾有意跟理发匠寻开心.发气功不让利理发匠人剃下他一根头发.谁知这位祖师爷碰上了身怀绝技的高手卢天赐,给他剃了一个光头(《吕仙剃头》)吕洞宾的传说多数是把吕洞宾作为正面形象来褒扬的,也有一部分作品主要写他的缺点、毛病,不乏微词。例如《黑牡丹》揭露他的轻薄,《圣贤愁》挖苦他的贪馋,《棋子山》奚落他的卖弄才华,《老贡生三胜吕洞宾》嘲笑他的自负和固执,在这类传说中,吕洞宾成了船夫,村姑以及落第秀才手下的败将,凡人比神仙还高明。不过我们以可以看到,在批评吕洞宾的过失时,民间故事家们很注意掌握分寸,对于吕洞宾,人们终归是谅解的。因为正象《笠帽石》、《无尾螺蛳》所描绘的那样,这位仙家往往知过能改,毕竟是可爱的。口头传承的有关八仙的作品,不伦是吕洞宾的传说,还是其他仙家的传说,大多没有把他们神化,而是从生活出发来塑造他们的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跟那种纯粹为了宣扬某种教义而设计的宗教故事里的婶大相径庭。铁拐李又叫李铁拐或铁李拐,因腿瘸,有的地方又称他为瘸拐李。相传他姓李名玄,遇太上老君得道,神游逛时,其肉身被徒弟火化,游魂无所依归,便附在一个饿死者的尸体上,起后蓬头垢面,袒腹跛足,他用水喷依身的竹杖,变为铁杖,因而称为铁拐李。一说北宋太平天国年间,南岳圣寿观有跛仙无姓氏,遇吕洞宾于君山,后隐抱黄洞,行灵龟吞吐之法,自号潇湘子、民间将此二者合为一人。在口承的八仙传说中,铁拐李是一个很突出的艺术形象,如果说吕洞宾是八仙里面一表人材的文人形象的话,铁拐李则是八仙里面的乞丐形象。尽管这位跛脚叫化仙其貌不扬,但他心地善良,富于正义感和同情心;爱憎分明,对于弱者,尤其是那些受苦最深、生活状况最差的劳动群众,他总是热忱相助。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位跛脚叫化仙是很可爱的。在塑造铁拐李的形象时,民间故事家们丝毫不回避他外貌的丑陋。有时甚至竭力渲染他外貌的丑陋,用外丑来反衬他的内美,越发显出他的可爱。或许这正是他在八仙中最为引人注目、最招人喜爱之处。
在八仙传说中,有关铁扔李的作品,数量之多仅次于吕洞宾的传说.所涉及的内容也大体上与吕洞宾的传说相似。所不同的是铁拐李被人们誉为“药仙”,有关他与医家、药店的传说甚多。其中除某些作品反映旧时医界的斗争外,大都描述铁拐李关怀医家,扶持药店,向医界传授医术,贡献秘方的事迹,如《万年青七奇方》、《铁拐李访朱养心》、《铁拐李赠药》安庆余良卿膏药(又名“鲫鱼膏药”)一类名药,武汉叶开泰药铺一类名店都因铁拐李而名扬四海;铁拐李的形象也因为这些药名、店名又更加扩大了影响。在这样一些传说中,铁拐李所传授的奇方,大都是医治长年流脓血、很难对付的陈疮烂毒的特效药。这并不足怪因为得这种病的,绝大多数是昔日衣食无着、卫生条件非常恶劣的劳苦大众——他们恰好是传说的主要传承人和听众。而传授奇方的这位药仙,恰好是昔日劳苦大众的化身。这类作品,一再称赞得到铁拐李帮助的那些医家,药店的高尚的医德,细致描绘他们怎样耐心为穷人治病,不嫌脏,不怕累,甚至分文不取,管吃管住,把病家视着亲人,让我们真切地看到,昔日的劳苦大众多么渴望改变缺医少药的现状啊。
张果老,一作张果,唐代方士.相传他久隐中条山,常往来于汾、晋之间,自言生于尧时丙子年、他乘一口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就重叠起来,其厚如纸,放入箱内.乘坐时用水喷洒,又变成驴.武则天派遣使者诏他,他即死去.但后来又有人在恒山中见到他。玄宗开元年间,遗使将他诏到京城里,他在御前表演各种法术,赐号通玄先生。后乞归恒州。有关张果老的异闻,最早见于《明皇杂录》,其人见正史,《旧唐书》、《新唐书》皆入方士传。在民间口头传说中,这位年迈的仙家通常是以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农形象出现的。张果老的传说,流传于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四川、云南、福建等地,内容以惩恶扬善、扶困济贫为主,很富泥土气息。不但象惩罚贪心财主的《王大桥》,教训官吏的《张果老卖韭菜》、告诫虐待娘亲的小夫妇的《张果老倒插笋》,救即采药孤老的《古老庙》,怜惜穷苦百姓的《岳雪光檐》一类描写尘世生活的作品散发出浓郁的泥土芳香。就连《张果老盗地上天》、《三姑石》、《贺九》一类涉及夭庭、地府的作品也具有较强的泥土气息.
汉钟离,相传姓钟离名权,字云房,道号正阳子。尝自称“天下都散汉钟权”,故缩称为汉钟离,京兆咸阳(分属陕西)人,与吕洞宾同时、元代封他为“正阳开悟传道垂教帝君”.全真道尊他为“正阳祖师”,列为“北五祖”之一、有关他的传说,大约起于北宋。元杂剧《吕洞宾二醉岳阳楼》说地是吕洞宾的师父,“现掌着群仙录”。据旧籍记载吕洞宾、铁拐李均由他点化成仙,足见他在八仙中的地位颇高。旧籍中关于他的事迹记载较少,民间口头传说有关他的作品也不多.他除了作为一位八仙成员出现在〈八仙过海》、《碧莲洞八仙留诗》一类八仙传说里面外。以他为主角的传说目前见到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则。闽东的《钟离岩》讲他是汉朝一个员外的次子,常仗义行侠,除恶安良.后经太姥娘娘点化成仙,这则传说将他塑造成义侠形象.天津的《汉钟离与扇面河》讲的是他成仙后寻泉找水,在海滩上开出以海河为主干的扇形河流的故事.这则传说把他塑造成一位憨厚壮实的庄稼汉形象。在口承的八仙传说中,他大多以后一种形象出现的。象《金竹岭和自满臼》这样的作品,汉钟离与吕洞宾都是一般的神仙形象出现。个性特征不鲜明;甚至可以随意交换出现的神仙的姓名。
韩湘子,据《酉阳杂俎》、《青琐高议》、《神仙拾遗》记载,他字清夫,为韩愈宗侄位(《神仙拾遗》作韩愈外甥),性疏狂,不好读书,对酒则醉,能奇术,曾于初冬时节令牡丹开数色.每朵有一联诗,韩愈大为惊异。又曾取土聚于盆内,用笼覆盖。顷刻开花,花朵上有小金字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头马不前。”韩愈不解其意.后韩愈被贬出为潮州刺史,途中遇雪,韩湘冒雪而至,问韩愈:“公忆向日花上之句乎?乃今日之验也。”韩愈问其地,即蓝关也。据史籍记载,韩愈有侄孙韩湘,会昌三年(843年)进士,官至大理臣,韩愈贬柳州,行至蓝关时,他曾以诗和赠,有“云横秦岭’一联、传说中韩湘子得道成仙之事,就是由此附会而来的。
口承的韩湘子的传说,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北、浙江,湖北、天津、安徽等地、韩湘子成仙前的传说,讲他是个穷书生,曾用借地的方式。为乡亲们讨回被权势占去修造王府的田池。(《韩湘子借地》)。他做县令时,曾剑斩危害百姓、吞食童男童女的鳌鱼精(《湘子庙》)。韩湘子成仙后的传说,通过戏弄皇上、儆戒乡绅、治病救人、兴利除害等事迹;表现他敢作敢为,体恤百姓的精神风貌。另一些作品写他游览名山.留恋忘返.或者写他接受教训,知过能改,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这位仙家的形象.不难看出,在旧籍和口头传说中,韩湘子都是一位书生型的仙家,但口头传说里的韩湘子形象,与旧籍里的韩湘子形象已有相当大的差别。口头传说不但抹掉了旧籍里韩湘子的狂放的性格,而且减少了怪异的色彩,使人物形象更富有现实性,口头传说大都说韩湘子欢喜吹箫(也有个别说他喜欢吹笛),以箫(或笛)为伴;这亦与旧说不同。在元杂剧中,韩湘子不曾使用管乐,“吹铁笛韵美声和”的是徐神翁,八仙传说的发展过程中,仙家们随身所携之物的相互转移、更换较为常见,除箫之外,尚有拍板、花篮、葫芦等,在此就不—一枚举了。
蓝采和,在南唐沈汾《续仙传》、宋陆游《南唐书》里都有他的事迹。相传他常衣破蓝衫,一脚着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讨,手持大拍板,乘醉踏歌,机捷谐谑,似狂非狂,后醉于酒楼,闻云鹤笙箫之声,忽冉冉升空而去。元杂剧《汉钟离度脱篮采和》讲他是五代的艺人,真名叫许坚。因有半仙之份,由汉钟离引度升天。这位在过去的小说、戏曲中常以艺人身份出现,性格谑谐的仙家,在近世的口头传说中,却显得不那么活跃。、我们几乎只能在《牙子三块板》,《刘海会八仙》、《八仙醉拳》一类群体的八仙传说中见到他的身影。象《登仙石》、《韩湘子造八甲石桥》这样只描写他和另一位仙家的传说并不多,至于《蓝采和酒店赠金》这样以他为主人公的传说更属少见。
曹国舅,据《东游记》的描述,他名友,宋代人、本为国舅,因其弟仗势作恶,恐受牵累,便散财济贫,入山修道。后由汉钟离、吕洞宾引入仙班。说他是宋代曹彬之孙,曹太后之弟曹佾,实际上里一种附会、在八仙中,他出处最晚,而且他的影响也远不如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韩湘子等人。有关曹国舅的传说,目前见到的仅有河北、浙江、江苏、湖北等地采录的几则。《曹国舅悔罪升仙》大约受了《东游记》的影响,与他颇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作恶者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兄弟四人。《曹国舅戏耍绸缎商》描述他惩罚奸滑的富商,帮助穷手艺人的故事。《曹国舅嚼草根》描写他下凡用草药治愈垂危病人的故事。《戏子过河不要钱》讲的是他在恶浪中搭救一般人性命的故事。应当说,在这些作品里面,曹国舅缺乏个性特征,他身上体现的主要是八仙惩恶助贫,乐善好施的共性.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仙,也是进入八仙行列最晚的一位仙家;旧籍有关她的记载,其说不一。相传她是唐天后时广东增城女子.住在云母溪,十四五岁时食云母粉而成仙,每天飞往山中采摘果子,拿回家小奉养母亲。或说北宋仁亲时,永州有道姑何氏女,善言祸福,人称何仙姑。后来,又说地是湖南零陵人,姓赵名何,幼时在山中采茶,为吕洞宾度化成仙。
口承的何仙姑的传说,流布于河南、河北、陕西、安徽、浙江、江苏,广东、辽宁等地.广东的《何仙姑》,尚保留了旧说有关吃云母粉成仙的某些情节.其中讲仙姑出生时紫云霞光缭绕,十四五岁时一老翁托梦让她吃山上的云母粉,食后便飞升成仙。何仙姑的传说,就跟旧说相去甚远,有的讲她是卖给店老板的终身奴婢,叫何仙姑(《升仙桥》),有的讲她是受婆婆虐待的童养媳,叫秀姑(《七仙巧度何仙姑》),有的讲她乐于助人的农家女子(《傅荷姑娘与金剪》)。她成仙后,人们基本上按农村妇女的形象来描画这位女仙家的,〈落马桥》写她热心指点前来求教的药农。后来还编织一匹草马将药农送下山去。《百鸟朝凤》写她游黄山时非常欢爱山上的花草,正采入花篮时,轩辕黄帝来让她将篮中的花草倒出.于是,黄山上的奇花异草越发多了.这样的传说,比较充分地表现了农民群众。尤其是农村妇女热爱乡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淳朴深挚的感情.《武后请何仙姑》讲武则天想诏何仙姑为她采长生不老药,何仙姑一再捉弄她派去的亲信大臣,让他们狼狈不堪。《何仙姑与神仙桥》讲何仙姑变为女拥被财主招去烧饭,财生故意刁难;何仙姑让他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样的传说,尽管带有较强的传奇色彩,却仍然绘声绘色地展示出劳动者的鲜明的斗争性、反抗精神,以及农村妇女的那种泼辣、干练、乐观.诙谐的性格特征。它们与上述传说互相配合,互相呼应,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画何仙姑,使这位具有农村妇女气质的仙家在八仙传说中显得颇有光彩。
十二生肖的传说
你知道自己属什么吗?为什么有属老鼠的,没有属猫的呢?这里有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十二生肖的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
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兄弟,牛兄弟,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
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牛兄弟,牛兄弟,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
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
十二生肖什么动物形容是老翁
十二生肖中羊形容的是老翁,因为十二生肖中羊是从小到大都有胡子的。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古往今来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
羊是十二生肖之一,是羊亚科的统称,人类的家畜之一,毛色主要是白色,是有毛的四腿反刍动物。
王昌龄属什么生肖
王昌龄属什么生肖
王昌龄(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公元六九八年农历戊戌年
属狗
王昌龄是什么生肖
这里有他的简介:
baike.baidu/view/7521/htm.
首先关于王昌龄的生年,是存在争议的.
学术界大多沿袭闻一多《唐诗大系》中的说法(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但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如傅璇琮在其《王昌龄事迹考略》中认为闻一多之说恐未有据,根据王昌龄所作《送王大昌龄赴江宁》、《宿灞上寄侍御屿第》二诗推断王昌龄当生于公元690年左右。
胡问涛《王昌龄年谱系诗》也认为闻一多之说没有根据,所以另立新说,谓王昌龄当生于武则天长寿元年(公元692年)。
公元698年是戊戌年,如果王昌龄生于这一年就是属狗的.
如果是690年就是属虎的,692年就是属龙的...
知道了吗?
王昌龄属什么生肖
王昌龄(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王之涣是属什么生肖的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公元688年戊子年。"戊子"是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25年称“戊子年”。以下各个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28,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5,除以12的余数是1,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岁次内均为“戊子年”。
所以王之涣的属相应该是鼠!
十二生肖中是什么动物将帅沙场建功业
觉得应该是“马”,王昌龄的诗句写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都是战士与马共经沙场杀敌立功的讴歌。
十二生肖的诗句有哪些
鼠
(1)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唐·曹邺《官仓鼠》)(2)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唐·李商隐《正月崇让宅》)
牛
(1)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唐·白居易《卖炭翁》)(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雷震《村晚》)(3)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唐·于鹄《巴女谣》)(4)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唐·李白《丁都护歌》)
虎
(1)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
(3)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唐·胡曾《赤壁》)
兔
(1)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唐·李白《古朗月行》)(2)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唐·杜甫《画鹰》)(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乐府诗集·木兰诗》)(4)兔丝附逢麻,引蔓故不长。(唐·杜甫《新婚别》)
龙
(1)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唐·李约《观祈雨》)(2)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唐·杜甫《洗兵马》)(3)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唐·王维《过香积寺》)(4)熊咆龙吟殷巖泉,栗深林兮惊层颠。(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蛇
(1)蝮蛇一蛰手,壮士即解腕。(唐·陆龟蒙《别离》)(2)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唐·杜甫《禹庙》)(3)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唐·李白《蜀道难》)
(4)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唐·杜甫《和贾舍人早朝》)
马
(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入京使》)(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唐·王翰《凉州词》)(3)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唐·李白《军行》)(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羊
(1)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唐·杜牧《河湟》)(2)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唐·李白《将进酒》)(3)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唐·王维《渭川田家》)(4)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唐·温庭筠《苏武庙》)
猴
(1)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晋·刘琨《扶风歌》)(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唐·杜甫《登高》)(4)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唐·王昌龄《卢溪别人》)(注:猿:“猴”类中的一种,也泛指猴)
鸡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李商隐《商山早行》)
(2)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唐·孟浩然《过故人庄》)(4)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唐·王建《雨过山村》)
狗
(1)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2)衣如飞鹌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唐·李贺《开愁歌》)(3)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4)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唐·杜甫《新婚别》)
猪
(1)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乐府诗集·木兰诗》)(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宋·陆游《游山西村》)(3)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十二生肖,一片冰心,是什么生肖啊?
鼠蛇是冷血动物解为心冷(冰心),而心字里面有一点代表1(即鼠),同时也扣合蛇鼠一窝之说。
李白的属相和星座
李白属什么生肖:属牛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李白和杜甫并称“大李杜”。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701年(武则天长安元年)李白出生。
705年(中宗神龙元年)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
711年(睿宗景云元年)李白十岁。攻读《诗》、《书》及诸子百家。
715年(开元三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718年(开元六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山(又名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
720年(开元八年)李白二十岁。出游成都、峨嵋山。谒颋于成都。颋甚赞其才,复励之以学。
721年(开元九年)李白二十一岁。春归家昌明。此后三年均在匡山读书。
724年(开元十二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二十五岁。春三月自三峡东下。经荆门山至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在江陵与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相遇。夏游洞庭(在今湖南省境内)、庐山(在今江西省境内)。秋游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
726年(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会稽。秋,病卧扬州。冬,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727年(开元十五年)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遂家于安陆。
728年(开元十六年)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730年(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终为所拒。初夏,往长安,渴宰相说,并结识其子张相。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暮秋游邢州(在长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
731年(开元十九年)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无赖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秋到篙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遂有隐居之意。暮秋,滞留洛阳。
732年(开元二十年)李白三十二岁。自春历夏在洛阳,与元演、崔成甫结识。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岁未,归家安陆。
733年(开元二十一年)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巖。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734年(开元二十二年)李白首至兖州,初识杜甫,两人一面,即亲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在兖州结下了深厚友谊,双曜相会,成文坛千古佳话。开元24年,李白携妇将自安陆移家东鲁兖州。
李白移家兖州后,将家庭安置兖州治所瑕丘(今兖州)城的东门之外,即李白所谓的“鲁门东”和“沙丘城......
什么生肖光明磊落
你好,答案是羊
在中国的历书中,羊是最富温情的属相。出生于这一年的人被称为乐善好施者。属羊人们往往为人正直、亲切,易被别人的不幸经历所感染。属羊人们脾气温顺甚至有些羞怯。当属羊人们的各方面都处于***时,往往是风度优雅的艺术家或有创造性的工人,而当属羊人们处于事业及其属羊人方面的低潮时,则是一个忧伤多感甚至悲观厌世者。中国人相信福运之星总是向属羊人微笑,因为属羊人们有颗纯法、善良的心。属羊人一生中总拥有三大件:食品、住所、衣物。
据说生于羊年冬季的人一生会遇到多种坎坷,因为冬季对羊来说是一个无食季节,在这个季节中羊是要挨饿的。但无论属羊人陷入何种逆境,属羊人始终不必太为生活必需的条件发愁,人们会在属羊人受难时,加倍关心属羊人。羊的属相排在第八位,对中国人来说,“八”是安定繁荣的象征。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生肖的历史与渊源
生肖文化的天文学渊源
地球人都知道,2004年是中国十二生肖纪年的猴年,为此除了中国要发行猴年纪念邮票、猴年纪念币之外,世界许多国家也会发行猴年纪念邮票,美国还发行了猴年纪念纸币。
与此在我国猴年的挂历、台历上,通常都少不了这样的画面:桂花树上,一只大猴背著一只小猴,旁边还有一只小蜜蜂,题字“花开富贵,辈辈封侯”。显然,这是在用“桂”谐音“贵”,“猴”谐音“侯”,“背”谐音“辈”,“蜂”谐音“封”。武则天属猴,如果联想到属猴的女人不一般,凡此种种,均属于生肖文化。
一、猴年谈猴文化
猴子(包括猿类、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在人的眼里是一种顽皮可爱又聪明的动物,人们对猴的关注也就形成了猴文化现象。成语朝三幕四的故事,表面看起来是在讽刺猴子不够精明,实际上是在夸猴子聪明。这是能够计数到三以上的动物,已经是非常聪明的动物了,非洲一些原始部落的人只会数到三,再多的数量统统都称之为“许多”。俗语猴子捞月亮一场空,看起来也是在嘲笑猴子,其实能够关心月亮命运的动物只有人和猴子,人类正是因为关注月亮才发明了月历(属于天文学),猴子与文明也就仅仅差这么一小步。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人类是由猴子进化出来的。或许,正是由于剩下的猿猴没有进化变成人,因此猿猴也有忧愁悲伤的时候,特别是当人也在忧伤时,就更能够理解猿猴的惆怅。唐代诗人王昌龄《送魏二》诗云:“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杜甫《秋兴八首》亦称“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马戴《楚江怀古》亦云“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唐代忧国忧民的诗人几乎个个都是“猿啼三声泪沾裳”。
由于猿猴不仅与人的形体相近,而且也像人一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相当准确到位的模仿能力,因此古人关于猿猴的传闻非常多。
晋代王嘉《拾遗记》讲述了一个三国时期的学者周群遇到白猿的故事:“(周群)游岷山采药,见一白猿,从绝峰而下,对群(周群,下同)而立。群抽所佩书刀投猿,猿化为一老翁,握中有玉版长八寸,以授群。群问曰:‘公是何年生?’答曰:‘已衰迈也,忘其年月,犹忆轩辕之时,始学历数,风后、容成,皆黄帝之史,就余授历数。至颛顼时,考定日月星辰之运,尤多差异。及春秋时,有子韦、子野、裨灶之徒,权略虽验,未得其门。迩来世代兴亡,不复可记,因以相袭。至大汉时,有落下闳,颇得其旨。’”周群听了白猿一番高论,极为佩服,从此更加勤奋好学,被人称为“后圣”。
古人还盛传人与猿猴通婚的故事。《搜神后记》:“晋太元中(公元376年至396年之间),丁零王翟昭后宫养一猕猴,在***房前。前后***,同时怀妊,各产子三头,出便跳跃。昭方知是猴所为,乃杀猴及子,***同时号哭。昭问之,云:初见一少年,著黄练单衣,白纱给,甚可爱,笑语如人。”在民间故事里,也说因为猴精要抢民女为妻,被人们把它的***烧红。
今天的人们都知道,猿猴类的杰出代表是孙悟空,记录他的伟大事迹和快乐生活的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猴王或神猴孙悟空的来历(文学原型)却是相当的古老(参阅《神妙的生肖文化与游戏》,山东友谊出版社),而且涉及到人类对猿猴的崇拜情结。
一种说法认为孙悟空的原型,来自印度神话中的猴王哈努曼,《罗摩衍那·美妙篇》赞美猴王哈努曼:“猴王啊,谁要是像你具有这四种优秀的品质:坚毅、目光锐利、聪明和机灵,他就不会有做不成的事。”并描述有猴王把身躯缩小钻进女妖的嘴里、飞得像思想一样快的故事情节。
另一种说法力主孙悟空的原型,脱胎于帝禹治水神话传说中的无支祁。无支祁是淮水涡水一带的水神。《太平广记》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