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开运:做最专业的国学起名网 最新资讯 最新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起名开运资讯 生肖资讯

飞鱼打生肖

打一个十二生肖里的动物

谜语一:大象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谜语二:螃蟹

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里常把泡沫吐。

谜语三:青蛙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

谜语四:公鸡

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

谜语五:鹤

.腿细长,脚瘦小,戴红帽,穿白袍。

谜语五:布谷鸟

夏前它来到,秋后没处找,摧咱快播种,年年来一遭。

谜语六:蜻蜓

尾巴一根钉,眼睛两粒豆,有翅没有毛,有脚不会走。

谜语七:鸵鸟

一个黑大汉,腰插两把扇,走一步,扇几扇。

谜语八:狗

粽子头,梅花脚,屁股挂把指挥刀,坐着反比立着高。

谜语九:山羊

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论遇见谁,总爱喊妈妈。

谜语十:蛇

金箍桶,银箍桶,打开来,箍不拢。

谜语十一:青蛙

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

谜语十二:乌贼

皮黑肉儿白,肚里墨样黑,从不偷东西,硬说它是贼。

谜语十三:蜗牛

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谜语十四:蝎子

前有毒夹,后有尾巴,全身二十一节,中药铺要它。

谜语十五:鱼

有头无颈,有眼无眉,无脚能走,有翅难飞。

谜语十六:鸭子

嘴象小铲子,脚象小扇子,走路左右摆,不是摆架子。

谜语十七:鹿

身穿梅花袍,头上顶双角,窜山又越岭,全身都是宝。

谜语十八:大象

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

谜语十九:麋鹿(即四不象)

鹿马驴牛它都象,很难肯定象那样,四种相貌集一体,说象又都不太像。

谜语二十:金鱼

凸眼睛,阔嘴巴,尾马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草衬着它,好象一朵大红花。

谜语二十一:蜈蚣

红船头,黑篷子,二十四把快篙子,撑到人家大门前,吓坏多少小孩子。

谜语二十二:猫

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象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

谜语二十三:萤火虫

远看是颗星,近看象灯笼,到底是什么,原来是只虫。

谜语二十四:羊

一个白胡老头,带了一袋黑豆,一面走,一面漏。

谜语二十五:狼

不是狐,不是狗,前面架铡刀,后面拖扫帚。

谜语二十六:刺猬

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地窜。

谜语二十七:骡子

小伙子,长得楞,生下来,就会蹦,不象样,不姓他爹的姓。

谜语二十八:猪

有个懒家伙,只吃不干活,戴顶帽子帽边大,穿件褂子纽扣多。

谜语二十九:鸭子

薄扇脚跟,木瓢嘴唇,赛跑不行,游泳有名。

谜语三十:燕子

头有毛栗大,尾巴象钢叉,睡觉在泥里,离地一丈八。

谜语三十一:狮、虎、熊、狼

大将军披头散发;二将军黄袍花甲;三将军肥头腮脑;四将军瘦瘦刮刮。(打四种动物)

谜语三十二:鹅

一只顺风船,白蓬红船头,划起两只桨,湖上四处游。

谜语三十三:鱼鹰

身上乌里乌,赤脚走江湖,别人看他吃饱,其实天天饿肚。

谜语三十四:鱼

一把刀,水里漂,有眼睛,没眉毛。

谜语三十五:螺蛳

小小瓶,小小盖,小小瓶里好荤菜。

谜语三十六:螃蟹

胖子大娘,背个大筐,剪刀两把,筷子四双。

谜语三十七:虾

小小一条龙,胡须硬似粽,活着没有血,死了满身红。

谜语三十八:马蜂

有个小姑娘,穿件黄衣裳,你要欺侮他,她就戳一枪。

谜语三十九:螳螂

头戴绿帽,身穿绿袍,腰细肚大,手拿双刀。

谜语四十:蛇

身体花绿,走路弯曲,洞里进出,开口恶毒。

谜语四十:青蛙

小时着黑衣,长大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

谜语四十一:蚕蛾

一个白发老妈妈,走起路来四边爬,不用铁鎝不用锄,种下一片好芝麻。

谜语四十二:蚕

小时穿黑衣,大时换白袍,造一间小屋,在里面睡觉。

谜语四十三:蚂蚁

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

谜语四十四:蝈蝈

腿长胳膊短,眉毛盖住眼,有人不吱声,无人大声喊。

谜语四十五:猴子

上肢下肢都是手,有时爬来有时走,走时很象一个人,爬时又象一条狗。

谜语四十六:蜻蜓

眼如铜铃,身象铁钉,有翅无毛,有脚难行。

谜语四十七:金钱豹

说它是虎它不象,金钱印在黄袄上,站在山上吼一声,吓跑猴子吓跑狼。

谜语四十八:蟋蟀

头插野鸡毛,身穿滚龙袍,一旦遇敌人,作战呱呱叫。

谜语四十九:麻雀

一身毛,尾巴翘,不会走,只会跳。

谜语五十:蚊子

小小飞贼,武器是针,抽别人血,养自己身。

谜语五十一:鸭子

小小玲珑一条船,来来往往在江边,风吹雨打都不怕,只见划桨不挂帆。

谜语五十二:螃蟹

口吐白云白沫,手拿两把利刀,走路大摇大摆,真是横行霸道。

谜语五十三:蜘蛛

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成八卦阵,专抓飞来将。

谜语五十四:螳螂

头带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尺刀,小虫见了拼命逃。

谜语五十五:人

小时四只脚,大时两只脚,老时叁只脚。

谜语五十六:老鼠

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

谜语五十七:大象

脸上长勾子,头边绑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辩子。

谜语五十八:青蛙

坐也是坐,立也是坐,行也是坐,卧也是坐。

谜语五十九:马

坐也是立,立也是立,行也是立,卧也是立。

谜语六十:鱼

坐也是行,立也是行,行也是行,卧也是行。

谜语六十一:猜动物蛇

坐也是卧,立也是卧,行也是卧,卧也是卧。

谜语六十二:猜动物蜗牛

说他是条牛,无法拉车走,说他力气小,却能背屋跑。

谜语六十三:猜昆虫蚕

一条小小虫,自己做灯笼,躲在灯笼里,变个飞仙女。

谜语六十四:猜动物青蛙

小时着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

谜语六十五:猜动物狗

名字叫小花,喜欢摇尾巴,夜晚睡门口,小偷最怕他。

谜语六十六:猜昆虫萤火虫

白天草里住,晚上空中游,金光闪闪动,见尾不见头。

谜语六十七:猜动物鹅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

谜语六十八:动物虾水理由着穿青袄,平生都是弯着腰猜水中

谜语六十九:猜空中动物蚊子

尖细嘴长尾巴,嗡嗡嗡满天飞,白天躲着不敢动,也里出来吸血乐。

谜语七十:猜陆上动物狐狸

尖嘴尖耳尖下巴,细腿细角细小腰,生性狡猾多猜疑,尾后拖着一丛毛。

谜语七十一:猜空中动物大雁

天空捍卫小飞军,井然排列人字形,冬天朝南春回北,规规矩矩纪律明。

谜语七十二:猜陆上动物猫

瞳孔遇光能大小,唱起歌来妙妙妙,夜半巡逻不需灯,四处畅行难不倒。

谜语七十三:猜动物羊

小小年纪,却有胡子一把,不论谁见,总是大喊妈妈。

谜语七十四:猜空中动物蝉

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瞧瞧这小家伙,实在真是骄傲。

谜语七十五:猜陆上动物熊

生来粗壮,长成狗样,满身肥肉,人人怕他。

谜语七十六:猜陆上动物蜈蚣

长长身体两排脚,阴湿暗地是家窝,剧毒咬人难忍痛,治病倒是好中药。

谜语七十七:猜陆上动物老虎

性情躁烈爆,常批黄皮袄,山中称大王,我说那是猫。

谜语七十八:猜水中动物企鹅

黑背白肚皮,一副绅士样,两翅当划桨,双脚似鸭蹼。

谜语七十九:猜陆上动物蚯蚓

不管翻地或打洞,天生爱动到处钻,松松土来施点肥,人人称我为地龙。

谜语八十:猜昆虫蜻蜓

细细身体长又长,身后背着四面旗,斗大眼睛照前方,专除害虫有助益。

谜语八十一:猜水中动物乌龟

椎子尾,橄榄头,最爱头尾壳内收,走起路来慢又慢,有谁比他更长寿。

谜语八十二:猜陆上动物牛

任劳又任怨,田里活猛干,生产万顿粮,只把草当饭。

谜语八十三:猜陆上动物豹

一身金钱袍,猫脸性残暴,爬树且游水,嗜肉不食草。

谜语八十四:猜陆上动物袋鼠

此物生的怪,肚下长口袋,宝宝带中养,跳起来真快。

谜语八十五:猜水中动物螃蟹

从头到脚硬盔甲,走起路来横着走,张牙舞爪八只脚,两把利剪真吓人。

谜语八十六:猜陆上动物公鸡

顶上红冠戴,身披五彩衣,能测天亮时,呼得众人醒。

谜语八十七:猜陆上动物蚂蚁

小小娃娃兵,四处寻猎物,物虽比己大,团结便解决。

谜语八十八:猜昆虫苍蝇

红头绿身真漂亮,五彩薄衫披两边,可是专干坏勾当,传播痢疾和霍乱。

谜语八十九:猜水中动物金鱼

两眼外秃大嘴巴,有个尾巴比身大,青草假山来相伴,绽放朵朵大红花。

谜语九十:猜水中动物鱼全身片片银假亮,瞧来神气又威武,有翅寸步飞不起,无脚五湖四海行。

谜语九十一:猜空中动物蝙蝠

似鸟又非鸟,有翅身无毛,一脸丑模样,专爱夜遨游。

谜语九十二:猜水中动物鲸鱼

一身白袍衣,两只红眼睛,是和平化身,人人都喜欢。猜空中动物鸽子

谜语九十三:猜陆上动物鸵鸟

远瞧犹如岛一座,总有水柱向上喷,模样向鱼不是鱼,哺乳幼儿有一手。

谜语九十四:纵横沙漠中,展翅飞不起,快走犹如飞,是鸟中第一。

谜语九十五:猜陆上动物壁虎

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

谜语九十六:猜陆上动物刺猬

个子虽不大,浑身是武器,见敌缩成团,看你奈我何。

谜语九十七:啄木鸟

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会给树开刀。坏树皮,全啄掉,钩出害虫一条条。

谜语九十八:孔雀

说它象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象把扇,花花绿绿真美丽。

谜语九十九:猫头鹰

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啄老鼠,白天睡大觉。

谜语一百:梅花鹿

头长小树杈,伸开白梅花,四腿细又长,奔跑快如马。

飞鱼是什么意思生肖

飞鱼,是指某些鱼类的一种。它们能够在水面上飞翔,甚至能够在空中滑行几百米之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飞鱼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生肖,被赋予了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飞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很高的象征意义。它被视为一个充满勇气、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生肖。在很多文化里,飞鱼还被赋予了自由和超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敢于挑战、勇攀高峰的精神。

飞鱼的特质与精神,给现代人带来了很多启示。它告诉我们,要有勇气直面挑战,不畏困难,敢于挑战。与此飞鱼也提示我们要保持自由与超越,不要被困难或境况所束缚,要有勇气冲破局限,获得更高的成就与自由。

天上飞舞海里住

天上飞舞海里住?

一.传说中的龙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螭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考古专家认为,早期的龙就是一处头上带角的蛇,是一种纯粹的爬行动物;而有些人则认为,龙最初形成地,龙头很像猪,龙身则与蛇身相同;还有人指出,龙是由鳄鱼蜕变而成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对龙有独到的见解,闻先生认为:龙是由蛇与其它多种动物综合形成的,它以蛇身为基础,融入了马的鬃毛,牛的尾巴,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众多的专家学者对龙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许多出土的带有有关龙的图形的文物中分析,龙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久远的历史。这其中河南濮阳出土的蚌龙,距现在已有六千年的历史,它一方面体现着仰韶文化的脉胳,另一方面又证明了龙的最初形成。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龙是伟大的,因为它得到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龙又是虚无的,因为它只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物质。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有人认为这是古代炎黄统一中原各部落后,揉合各氏族的图腾形成的形象。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人经常自称“龙的传人”。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

佛教中的龙是天人中八个部落中的一支,即天龙八部八部众第二的龙部。佛教中天龙八部是佛教的护法神,尤其龙部众生均以誓卫佛法金刚为己任,保证佛法在三界中不被祸乱。当有人真正修行佛教时也有龙部众生被派遣下来保护修佛的人,是为护法。

“龙”虽然在英文中一般翻译为“dragon”,但西方文化中的“dragon”与中国传统的龙除了形象有一些相似外,背景和象征意义都分别甚大。西方的“dragon”一般带有邪恶的意味,与东方的瑞兽完全不一样。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

二.关于龙的传说

①龙女拜观音

在观音菩萨身边,有一对童男童女,男的叫善财,女的叫龙女。

龙女原是东海龙王的小女儿,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深得龙王的宠爱。一天,她听说人间玩鱼灯,异常热闹,就吵着要去观看。龙王捋捋龙须摇摇头说:“那里地荒人杂,可不是你龙公主去的地方呵!”龙女又是撒娇又是装哭,龙王总是不依。龙女嘟起小嘴巴:心里想道:你不让我去,我偏要去!好容易挨到三更天,便悄悄溜出水晶宫,变成一个十分好看的渔家少女,踏着蒙陇月色,来到闹鱼灯的地方。

这是一个小渔镇,街上的鱼灯多极啦!有黄鱼灯、鳌角灯、章鱼灯、墨鱼灯、鲨鱼灯,还有龙虾灯、海蟹灯、扇贝灯、海螺灯、珊瑚灯……龙女东瞧瞧、西望望,越看越高兴,有时竟忘情地往人群里挤。不一会来到十字路口,这里更有趣哩!鱼灯叠鱼灯,灯山接灯山,五颜六色,光华璀璨。龙女似痴似呆地站在一座灯山前,看得出了神。谁知这时候从阁楼上泼下半杯冷茶来,不偏不倚正泼在龙女头上。

龙女猛吃一惊,叫苦不已。原来变成少女的龙女,碰不得半滴水,一碰到水,就再也保不住少女模样了。龙女焦急万分,怕在大街上现出龙形,招来风雨冲塌灯会,于是不顾一切地挤出人群,狠命地向海边奔去。刚刚跑到海滩,突然“忽喇喇”一声,龙女变成一条很大很大的鱼,躺在海滩上动弹不得。正巧,海滩土来了一瘦一胖的两个捕鱼小子,看到这条光灿灿大鱼,一下子愣住了。

“这是什么鱼呀!怎么会搁在沙滩上呢?”胖小子胆子小,站得远远的说:“从来没有看过

这种鱼,怕是不吉利,快走吧!”瘦小子胆子大,不肯离去,边拨弄着鱼边说:“不管它是什么鱼,扛到街上去卖,准能赚笔外快用用?”两人嘀咕了一阵,然后扛着鱼,上街叫卖去了。那天晚上,观音菩萨正在紫竹林木坐,早将刚才发生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不觉动了慈

悲之心,对站在身后的善财童子说:“你快到渔镇去,将一条大鱼买下来,送到海里放生。”

善财稽首道:“菩萨哎?弟子哪有银两去买鱼呀?”观音菩萨笑着说:“你从香炉里抓一把去就是了。”善财点头称是,急忙到观音院抓了一把香灰,踏着一朵莲花,飞也似地直奔渔镇。两个小子已将鱼扛到大街,一下子被观鱼灯的人围住了。称奇的、赞叹的人问价的,矶矶喳喳,议论村纷,可是谁也不敢贸然买这么一条大鱼。有个白胡子老头说:“小子,这条鱼太大了,你们把它斩开来零卖吧?”胖小子一想,觉得老头说得有理,于是向内??借来一把肉斧,举起来就要斩鱼。突然,一个小孩子叫开了:“快看呀?大鱼流眼泪了。”胖小子停斧一看,大鱼果然流着两串晶莹的眼泪,吓得丢掉肉斧就往人群外面钻。瘦小子怕外快泡汤,赶紧拾起肉斧要斩,却被一个气喘吁吁赶来的小沙弥阻止住了:“莫斩!莫斩!这条鱼我买下了I”众人一看,十分诧异:“小沙弥怎么买鱼来了?”那个老头停了一声,翘着山羊胡子说:“和尚买鱼,怕是要开荤还俗了吧?”小沙弥见众人冷语讥笑,不觉脸红了,赶紧说:“我买这条鱼是去放生的!”说着,掏出一撮碎银,递给瘦小子,并要他们将鱼扛到海边。

瘦小子暗自高兴:“外快赚进了!扛到海边,说不定等小沙弥一走,依旧能把这条大鱼扛回来呢!”他招呼胖小子扛起大鱼,跟着小沙弥向海边走去。三人来到海边,小沙弥叫他们将大鱼放到海里。那鱼碰到海水,立即打了一个水花,游出老远老远,然后掉转身来,同小沙弥点了点头,倏忽不见了。瘦小子见鱼游走了,这才断了再捞外快的念头,摸出碎银,要分给胖小子。不料摊开手心一看,碎银变作了一把香灰,被一阵风吹得无影无踪。转眼再找小沙弥,也不知去向了。

再说东海龙宫里,自从不见了小公主,宫里宫外乱成一窝蜂。龙王气得龙须直翘,龟丞相急得头颈伸出老长,守门官蟹将军吓得乱吐白沫,玉虾宫女怕得跪在地上打颤……一直闹到天亮,龙女回到水晶宫,大家才松了口气。龙王瞪起眼睛,怒气冲冲地呵斥道:“小孽畜,你胆敢犯宫规,私自外出!说!到哪里去了?”龙女一看龙王动了怒,知道撒娇也没有用了,便照实说:“父王,女儿观鱼灯去了,要不是观音菩萨派善财童子来救我,女儿差点没命!”接着将自己的遭遇讲了一遍。龙王听了,脸上黯然失色。他怕观音将此事讲了出去,让玉皇大帝知道了,自己就得落个“教女不严”的罪名。他越想越气龙女,一怒之下,竟将她逐出水晶宫。

龙女伤心极了,茫茫东海,到哪里去安身呢?第二天,她哭哭啼啼来到莲花洋。哭声传到紫竹林,观音菩萨一听就知道是龙女来了,她吩咐善财去接龙女上来。善财蹦蹦跳跳来到龙女面前,笑着问道:“龙女妹妹,你还记得我这个小沙弥吗?”龙女连忙揩掉眼泪,红着脸说:“你是善财哥哥呀?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呢!”说着就要叩拜。善财一把拉住了她:“走,观音菩萨叫我来接你呢!”善财和龙女手拉手走进紫竹林。龙女一见观音菩萨端坐在莲台上,俯身便拜。观音菩萨很喜欢龙女,让她和善财像兄妹一样住在潮音洞附近的一个岩洞里,这个岩洞后来称为“善财龙女洞”。

从此,龙女就跟了观音菩萨。可是龙王反悔了,常常叫龙女回去。龙女依恋着普陀山的风光,再也不愿回到禁铜它的水晶宫去了。

②岑港白老龙

舟山岛西岸有个海湾叫岑港。岑港有座高山,山水倾泻下来,犹如百尺白布悬挂在峭壁上,煞是壮观。年复一年,在岭脚边冲出一口深深的石潭,名叫“龙潭”。相传很久以前,潭里有一条白龙。每当乾旱之年,那白龙使吸来东海之水,化作甘霖喷降下来,使方圆数十里的村庄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感念白龙,都称他为“岑港白老龙”。

有一年,又逢乾旱,白老龙正要吸水降雨,不料玉皇大帝听一信了东海龙王的馋言,降下旨意,不许他再到东海吸水。白老龙只得忍气吞声回到龙潭。一路上,只见禾菽枯焦,遍地生姻,心中好不怆然。一行走之间,忽然耳边响起一阵哭声,走近一看,是一位年轻妇人浑身披麻,正跪在滚烫的沙滩上,面对着大海嚎哭。白老龙听了不免心酸,便上前问道:“大嫂因何在此啼哭?”那妇人抹泪一看,见是一位白须白发、面目慈祥的老人,正关切地看着自己,心里一暖,便哭诉起来。原来那妇人名叫青莲,从小死了爹娘,由兄嫂作主,嫁给一个孤身小子,夫妻十分恩爱。谁知好景不长,两人成亲不到半年,就碰上这大旱季节。田里没指望了,丈夫便邀集乡亲们下海捕鱼。不料初次出海就遭横祸,船被风浪掀翻了,丈夫落水身亡,撇下她一个年轻寡妇,无依无靠,好不凄苦。

白老龙听了非常同情,叹了口气说:“大嫂不要过份伤心,自古人死不能复生。若不嫌弃,我愿帮你捕三年鱼。”青莲一怔,慌忙收泪道:“这……这如何使得!俗话说‘海上无风三尺浪’,你这样大年纪怎么受得起!”白老龙捋着白须说:“大嫂尽管放心,老汉自有道理。”青莲见他说得诚恳,心里暗暗嘀咕道:“瞧他的模样,八成也是个落荒遭灾的。我何不积点阴德,将他收留下来。”于是说道:“我从小没爹没娘的,就让我认你作爹吧!”说

着就要叩头。白老龙心里好不喜欢,忙伸手将她扶起,笑着说:“青儿不必多礼,老汉当之有愧了!”

当天夜里,白老龙借着星光叮叮当当动手修起船来。青莲回家,取出一畚斗糯米,按照白老龙的嘱咐,做了满满一篮糯米块。第二天天亮,青莲提着篮子来到海边,左看右看,却找不见那条破船,心里正着急,忽听有人叫她,定睛一看,见白老龙汗水淋漓地从一条崭新的船里爬出来,才知自己的破船已经修心里又高兴又感激,忙迎上去说:“爹爹辛苦啦!快吃饭吧!”

白老龙吃过糯米块,带了几名渔工,当天就出海捕鱼了。渔船像箭一样驶离港湾,不一刻就来到东海大洋。白老龙吩咐渔工撒网,自己却枕着舱板“呼噜呼噜”打起瞌睡来。只见他一边打鼾,一边流汗,巨大的汗珠从他额上不断地涌出来,沾湿了舱面。渔工心里好不奇怪,却又不敢叫醒他。不一会,鼾声止了,又听他梦叹般地喊道:“快起网!快起网!”渔工闻声,慌忙赶到船沿拉起网来。

说也奇怪,几个人拉着偌大一顶渔网,却像扯着一条丝线那般轻巧。拉呀拉呀,拉出海面,竟是满满一网大黄鱼,条条金光闪亮,尾尾活蹦乱跳。渔工惊喜万分,忙把黄鱼倒进舱里。谁知倒啊倒啊,三个船舱都装满了,网里的鱼还不见倒完。渔工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楞住了。

傍晚,渔船归航。青莲见捕了这许多大黄鱼,心里高兴极了!大伙听说这个白须白发老人捕鱼的本事这么大,都纷纷赶来,求他作大伙的带头老大。白老龙捋着白须哈哈笑着,满口答应了。从此,白老龙使领着大伙起早摸黑地捕起鱼来。每次出海都是满载而归,捕上来的鱼又大又肥,乡亲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转眼半年过去了。一天,白老龙又领着大伙出海去了。青莲在家准备好白老龙爱吃的糯米块,照例到海边去等船回来。等啊等啊,直到太阳落山,月亮升起,还不见渔船归航。青

莲又饿又累,就倚着礁石打起盹来……突然,她望见面容憔樵悴的义父匆匆走来,满怀悲愤地对她说:“青儿,我要走了,你多保重!要是想我,就到岑港岭下来找,我的屋前挂着九丈六尺白布。”说罢飘然而去。”青莲上前去拉,却扑了个空。顿时惊醒,才知是梦,心生疑惑。突然,只见海面上呼啸的狂风推着小山似的大浪铺天盖地涌来。这风多大呀!把岸上所有的船桩都吹跑了把最坚硬的礁石都打碎了。青连怔怔地望着汹涌的大海,想到自己丈夫的悲惨遭遇,立时脸孔发自,浑身发抖,对着茫茫海天失声痛哭起来。

一天又一天,直至第八天早晨,海面上才风平浪息,可是好心肠的白老龙却再也没回来。青莲想起梦里白老龙跟她说的话,就决定要到岑港岭下去寻找义父。她做了一篮白老龙爱吃的糯米块,告别了乡亲们上路了。走了一天又一天,过了一村又一村,终于来到岑港岭下,举目一看,只见四野茫茫,哪有一户人家?心里不免有点害怕。正在焦虑,猛见岭脚边有一个石潭,上面悬着百尺飞瀑,就像飘着一块白布。青莲赶紧放下篮子,取出糯米块往潭里丢。丢一块糯米块,叫一声爹。丢了一阵,叫了一阵,潭中突然泛起一阵波浪,水面上慢慢露出一对龙角来。青莲吓了一跳,却听潭中传出声音道:“青儿不要害怕,我便是你的乾爹。”青莲听了,伤心地哭道:“爹爹,你为啥变成这副样子?”白老龙道:“我本是此地的一条白老龙,想不到此番帮助百姓捕鱼,又得罪了东海龙王,在玉帝面前参了一本,说我残害水族,扰乱龙宫,玉帝降罪下来,把我禁铜在这龙潭之中,不得自由。”

青莲闻言:心里气极啦!顿时揩乾眼泪,忿忿地叹道:“唉!为什勤劳的人反而受苦,好心眼的反而获罪呢?这样不公平的世间,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说完,她把糯米块全倒进潭里,自己也跟着跳下去。青莲跳进龙潭,就变成一条青龙,跟着白老龙隐没在清清的潭水中。

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们,设立了两个会社:一个叫白龙会,一个叫青龙会。每隔三年一小会,十二年一大会。出会时,人们敲锣打鼓,抬着造型美观的青、白二龙,穿村游乡,好不热闹。

③蛮龙归正的神话

据说,大禹治水有三样法宝:一是伏羲给他的河图、玉简;二是天上的应龙,用尾巴划地,给他指引方向,禹沿着应龙划尾的线路,领着民工开凿河道,疏导洪水;三是大乌龟,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洼的地方。

有一天,一条全身乌黑的龙,在坝边的洪水里翻身打滚,兴风作浪,把大禹他们辛辛苦筑起来的大坝弄倒了。应龙告诉禹王,这是一条蛮七蛮八的蛮龙,邪气太重,归不了正的。于是大乌龟驼着大禹上了一座高山,看见那条全身乌黑的巨龙,头上长着一对雪白耀眼的龙角,正在嬉戏翻腾,不时掀起冲天的浪。大禹指责它,它全然不理。大禹于是取出一块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乌龟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为一块斗大的巨石。

乌龟只把尾巴轻轻一挥,天空就划出一道朦胧虹样的弧线,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乌龙脑门顶上的两只龙角之间。乌龙哈哈大笑说:"这块小小的花石头,奈何我不得。可那五彩息石,无时无刻不在膨胀变大。不一会,便把蛮龙的两只龙角撑紧了,疼得它直摇头。五彩息石一直不断生长,最后终于把蛮龙制服了。从此,蛮龙成了大禹一个得力助手,听候大禹调遣。

④龙窑的传说

传说古时候太湖里有一条浑身墨黑的乌龙,长大以后,玉皇大帝就召它到天上专管耕云播雨的事情。哪个地方干旱了,乌龙先到太湖喝足了水,再向那个地方喷。乌龙喷出来的水就是雨。

但有一个地方,玉皇大帝却不准乌龙去喷水,这地方就是太湖西面丁山、蜀山一带。因为这地方的老百姓不敬天帝,所以玉皇大帝要惩罚他们。但是乌龙不忍心看到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受苦,就偷偷地降了雨,这一下惹恼了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乌龙,乌龙与天兵天将格斗,打得天昏地暗,终因寡不敌众,浑身是伤,摔到地下,死了。当地老百姓非常感激乌龙,就把乌龙的尸首埋了。

不知过了多少年,葬土的土堆上出现了许多洞口,人们发现,洞里全是空的,乌龙的尸骨不见了,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地道。后来人们用这个空洞当作烧窑的洞,发现陶器烧得又多、又快、又透、又省柴。从此这个地方就叫乌龙窑。当地又仿照乌龙窑造了许多窑,就叫做"龙窑"。

⑤龙马负图的传说

在河南洛阳东北孟津老城一带,在远古时候是一片水草丰盛的地方。传说古代曾经在图河里出现过一个妖怪。它头似龙,身似马,满身的鬃毛卷成无数个漩涡。人们按它的形状,就叫它龙马。据说这龙马是水中蛟龙变的,凶猛无比。它的到来,使附近洪水横流,庄稼毁坏,人们无法生存下去。

正当人们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刻,伏羲乘坐六龙,来降服龙马。说也奇怪,龙马立即变得温顺善良起来。后来,杖羲根据龙马身上的漩涡,认真研究,坐了八八六十四天,终于研究出了八卦图。"龙马恰为天地用,图河先得圣人心。"后世为纪念伏羲和龙马,修建了一座寺院,叫负图寺,寺前高竖两块大碑,上刻"图河故道"和"龙马负图"。

⑥龙女盗神鞭

秦始皇统一六国当了皇帝之后,还觉得不满足,心里老想着要是能把西边的山填进东边的海,国土都变成了平原,更加广大,那才称心如意,只是一时想不出好办法,这个念头只能放在心里。

那时候,北方有个匈奴族,经常南下骚扰秦朝边境,秦始皇下令从全国各地抓了许多人到北边修长城,监工们逼着这些人没日没夜地干活,不少人累病累伤,暴尸荒野,可是为了赶工期,朝延哪顾得上劳工们的死活,仍然把成批成批的人押来打桩、背土、抬石、砌墙,长城还没修到一半,山里山外就已是一片白骨。

这情形惊动了天上一位好心的神仙,为了解除人间的痛苦,她变成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婆婆来到长城工地,假装寻找自己的儿子,混进了采石队伍。她拿出一捆又细又长又好看的花线,分发给这里的每一位民工,告诉他们只要把线的一端系在石头上,牵着另一端就可以轻松地把石头拉走。大家谁也不相信一根细花线可以拉动几千斤重的大石头,但又不忍忤了"老人家"的好意,只好用一根线拿来试一试,没想到奇迹真的出现了:好几千斤的石头象一个大棉花团一样轻轻一拉就往前滚了好几米!大家高兴极了,连忙向"老婆婆"道谢,"老婆婆"却早就没了踪影--她又到别的地方散发花线去了。这以后几天,民工们干活比以前轻松多了,有说有笑,活也干得更多了。

可惜好景不长,这秘密很快被监工们发现了,监工们又马上报告给了秦始皇。秦始皇起初也不相信,亲自来到工地上观察,果然不假,不由地他又动起了几年前的心思:一根细花线就有这么大的神力,要是把所有的花线集中起来做成一条鞭子,不就可以赶动大山,完成把大山赶往大海的宿愿了吗?他越想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移山填海的壮观场面,立即下令没收所有的花线。回到咸阳,连夜召来民间的能工巧匠,把花线织成了一条粗壮有力的"赶山鞭"。

鞭子做成了,等了一夜的秦始皇迫不及待地朝着附近的华山挥起了神鞭,横抽一道梁,竖劈一道川,把个美丽敦实的华山打得到处是棱角、崖壁,变得险峻无比。

看见"赶山鞭"有如此神力,秦始皇稍做准备就出发了,他来到中国的最西边,命令一个将军牵着一头大象在前面领路,他自己在后面不停地朝沿途的大山群山舞动鞭子,山神们都怕挨神鞭打,拚命地跟着大象朝东跑,一路上,山越集越多,好象铺天盖地的兽群在移动,那情景好不壮观!不几天,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上的山都被赶了下来。

秦始皇赶山填海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东海龙宫里,老龙王急得坐卧不安--要是真的把海都填平了,他到哪里安家呢?他想上天请神仙收回神鞭,时间又来不及,要知道天上一天,人间就是一年,等他奏准玉帝,恐怕东海早就变成了一马平川的陆地;去拦秦始皇吧,又怕秦始皇翻脸朝自己打上几鞭。唉,苦思冥想没有结果,龙王差点急晕过去。

龙王有三个女儿,最小的女儿三公主最善解人意,又聪明又漂亮。她见父王悉成这个样子很是心疼,以为父王得了什么重病,特地跑过来问长问短,龙王只好把实情告诉了她,谁知三公主听了掩口一笑:"我当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就是不让秦始皇再赶山吗?这有什么难,父王就请在家等我的好消息吧!

说完好就转身出了龙宫,只身来到秦始皇赶山的必经之地--贵州平坝的高峰山下,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仡佬族少女,拔下头发上的金簪随地一划,在山脚下靠大路的地方奇迹般地出现了一座凉棚,棚内的桌子上放着热乎乎的香茶和香喷喷的饭菜,三公主坐在棚内耐心地等着秦始皇。

再说秦始皇连着赶了几天的路,又累又饿又渴,天快黑的时候到了高峰山,看见路边凉棚内有桌有椅有茶有酒有菜,还有一位秀色可餐的仡佬少女,他本来也是个贪杯恋色之徒,哪肯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他走进凉棚,大大咧咧地往椅子上一坐,把赶山鞭顺手放在桌帝,叫酒要菜,花言巧语地和三公主调笑。三公主一面与秦始皇周旋,一面殷勤地劝酒夹菜,不一会儿,秦始皇就被灌得酩酊大醉,躺在地上呼呼大睡。三公主从棕树上摘下一片棕叶,吹了几口气,变成一支难辨真伪的假"赶山鞭",换下了威力无穷的真鞭,高高兴兴地回龙宫向龙王报捷去了。

秦始皇一觉醒来,天已大亮,睁眼一看四面荒草,连个鬼影也没有,昨天喝洒的凉棚,满桌的酒菜和那个美丽的姑娘也都不见了踪影,所幸"赶山鞭"还在身旁,他站起来,拦拦身上的草沫,弹掉帽上的灰尘,继续赶山。他左抽一鞭,可抽一鞭,群山纹丝不动,他连抽十几鞭,鞭子都抽烂了,还是没有一点儿效果,这才明白着了那少女的道,鞭子被调了包,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咸阳去了。那些被秦始皇从高原上赶下来的山再也回不去了,都聚集在广西、贵州一带,就是今天的十万大山。

⑦龙王家族的有关故事

传说龙王有自己的家族,有龙子、龙女。在六朝〈僧护经〉中说,印度有五百商人入海,请佛僧做随行法师,到了海上他却被龙王请去,为龙王的四龙子讲叙佛经。〈西游记〉中也有龙子化马为唐僧坐骑的故事。明代徐应秋在《玉堂变荟》中记载龙生九子,并具有不同形象、性格、爱好的有趣传说。

没有龙的,这是先民在长期活动中对自然界的不认知。后来被文人用于拍“皇帝”马屁后,经过几千年的补充和完善才这样的!

标签: 生肖

声明:

1、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2、本网站部份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3、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请联系

姓氏
生日
性别
大师起名

推荐文章

更多

最新文章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1. 凡夫一个打一生肖
  2. 凡大俗子打一个生肖
  3. 凡人修仙打一个生肖名字
  4. 凡人修仙打一个生肖动物
  5. 凡事三思打一个生肖
  6. 几面之交打一个动物生肖
  7. 几行断雁打一个生肖
  8. 几时如意打一个动物生肖
  9. 几女亲家打最佳一个生肖
  10. 几大点打一个生肖动物
  11. 什么元素共鸣好打一个生肖
  12. 什么人作怪打一个生肖
  13. 人能打一个生肖吗
  14. 人民打一个生肖是什么
  15. 人影打一个生肖是什么
  16. 亲代表什么打一个生肖
  17. 亭打一个生肖数字是多少
  18. 亦无什么意思打一个生肖
  19. 亚军打一个生肖是什么
  20. 五里云雾打一个什么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