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郎傅粉形容的属相
1.典源出处:《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注引《魏略》记载,何晏因个性自负而喜好粉饰,无论动静都离不开白粉,行步时还需顾影自怜。
2.释义用肢唯法:三国时期的何晏(字平叔)因面色白皙,被魏文帝怀疑他搽粉。夏天时,文帝给他吃热汤面,何晏出汗后用衣擦拭,但肤色更加洁白。后以此典故形容人面貌俊美,肤色白皙。也用来描绘某些洁白之物。
3.用典形式:许多诗文作品中使用了“傅粉”这一典故,如唐代刘禹锡的“何郎犹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还有温庭筠的“问云征楚女,疑粉试何郎。”等。
以上内容经过润色和修正,保持了原有语义,并提升了内容质量。
傅粉何郎是什么生肖
傅粉何郎原本指的是何晏,他的脸色白皙,如同涂了粉一样。后来这个词泛指英俊的男子。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容止》,书中描述何晏姿容俊美,面色白皙,以至于魏明帝都怀疑他是否涂了粉。一次夏天,魏明帝让何晏吃热汤面,他大汗淋漓后,用衣擦拭,脸色依旧洁白如玉,这才证明了他的天生丽质。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男子容貌俊美,也用来形容物品洁白。例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题丁家公主旧宅》中提到“何郎犹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而宋(王景)在《梅花赋》中也用到“俨如傅粉,是谓何郎”这样的词句。
何郎傅粉的典故
“何郎傅粉”是一个历史典故,发生在三国时期。
何晏是三国曹魏时南阳人,才华出众,容貌俊美,而且喜欢修饰打扮。他的面容细腻洁白,无与伦比。魏明帝曹叡怀疑何晏脸上搽了一层厚厚的白粉,于是故意在大夏天让他吃热汤面。不久后,他便大汗淋漓,只好用自己穿的衣服擦汗。
可他擦完汗后,脸色显得更白了,明帝这才相信他没有搽粉,而是天姿白美。
后来何晏娶了曹魏公主,拜为驸马都尉。后人就把“傅粉何郎”作为一个典故,用来形容人面容白净漂亮,甚至也用来形容一些洁白的物品。
知识扩展
“何郎傅粉”是一个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流传已久的典故,它描绘了三国时期美男子何晏的风采。这个典故背后有着一段有趣的故事,而何晏的形象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经典符号。
据历史记载,何晏是三国时期南阳人,他是一个富有才华和智慧的人,同时还是一个容貌俊美的人。他的面容细腻洁白,无与伦比。当时的魏明帝曹叡为了验证何晏的美貌,故意在大夏天让他吃热汤面,想通过观察他的反应来验证他是否真的如此貌美。
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吃了热汤面后,何晏仍然保持着细腻洁白的肤色,没有流一滴汗。这一幕让曹叡惊叹不已,也让“何郎傅粉”的美名传遍了天下。
“何郎傅粉”这个典故不仅表现了何晏的美貌,还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男子的欣赏和评价标准。在古代中国,男子以面容俊美、肌肤细腻洁白为美,这种审美观念在当时的文化艺术和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何郎傅粉”这个典故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美男子的审美追求。
除了作为美男子的代表,“何郎傅粉”这个典故还被用来形容一些洁白的物品或景象。比如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何郎傅粉”来形容男子的面容白净、漂亮;在诗歌中,可以用它来形容雪后的美景或者白色的荷花等。
这些用法都表现了“何郎傅粉”这个典故在中国文化中的广泛影响和深刻内涵。
“何郎傅粉”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典故,它描绘了三国时期美男子何晏的风采,也蕴含着古代中国对美男子的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观。这个典故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和传承,它不仅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