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刺客是哪几个
历史上四大刺客有两种说法,很多答友都回答的很详尽了,我这里还想说一说,因为看到这个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很好看的电视剧《千秋英烈传》,一共八个部分,专门讲类似刺客的这种侠士的故事,从春秋战国一直到近代,情节跌宕起伏,侠义精神突出,各种明星大腕精彩演绎,看了让人热血沸腾,除了配音有点小缺陷,可以说十分完美的电视剧。单单明星就有刘德凯、关咏荷、郭晋安、钱小豪、袁洁莹、关礼杰、林国斌等等,大部分是悲剧结尾,充分表现了侠士刺客的悲壮人生。里面就讲述了四大刺客中的两位,荆轲和聂政,专诸跟豫让没有演绎。
荆轲刺秦王,这一段在语文课本里都写过,燕太子丹想杀秦王,看中了荆轲,为啥看中他呢,倒不是说荆轲武艺多么出众,而是因为荆轲心理素质最好,不然见了秦王吓得哆嗦,武艺再高也没用。谋士田光跟太子丹说了一堆勇气的理论,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荆轲就是那神勇之人。为了请荆轲,可以说不择手段,荆轲说句千里马肝美,丹就挖了千里马肝,荆轲赞美美人手好看,丹就剁了手给荆轲。后来荆轲终于答应了,带着骨勇之人秦舞阳一起,假借看地图给秦王,荆轲不愧神勇之人,秦舞阳都吓得没人样了,荆轲还能笑着替他解围。后来刺杀失败,荆轲身死,丹也没有好下场。不过在剧中演绎的情节更多,里面丹为了拉拢荆轲,献上了自己妹妹,后来妹妹爱上了荆轲,荆轲死后,她也随着在江上自杀了,配乐响起,特别悲壮。
第二个是聂政杀侠累。因为韩国大夫严仲子被侠累迫害,所以找到了聂政想报仇。那时候聂政有母亲要养活,还有姐姐未出嫁,所以没答应,但是严仲子给他很多钱他也不要,母亲死的时候严仲子亲自主持葬礼。聂政终于被说服了,守孝三年后杀了侠累,然后被人围攻,为了避免连累别人,聂政自毁容貌自尽。但是他姐姐知道他,仍然跑去认识,而且大声对旁人说出事情经过,让人知道聂政威名,最后自尽在聂政身旁。
剧中演绎要复杂的多,剧中聂政本来就是侠累杀手,后来脱离组织,找一地方养活老母姐姐,而这个姐姐不是亲姐,和他互有情愫。严仲子还是拉拢聂政,但是聂政因为有家人,坚决不答应。后来严仲子想了一毒计,找人杀了聂政老母嫁祸给侠累。聂政大怒要杀侠累,但是顾忌姐姐情分,怕她无人照顾,姐姐自杀成全聂政,最后聂政杀侠累时发现严仲子才是真凶,杀了严仲子以后在姐姐墓前自尽。
再有一个刺客就是专诸,吴国公子姬光对他们大王僚不服,想杀了他。伍子胥给他举荐了专诸,这僚喜欢吃烤鱼,于是众人想了个计策,借机献鱼,把剑藏鱼肚子里刺杀。于是,专诸专门学了三年烤鱼,又有专人打造好一把锋利短剑,终于找到一个机会杀了吴王僚,专诸也被僚的侍卫剁成肉酱。姬光自立吴王,也就是阖闾,也是那个吴王夫差的老爹。
还有一个是豫让,不同于其他几个被人推出去做刺客,豫让是自愿的。豫让本来是晋国当门客,不受重用,直到遇到了正卿知伯,知伯对他敬重。后来知伯攻打赵襄子,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一起把知伯灭了,自此以后开始三分大国晋,也就有了战国的韩赵魏三国。那豫让想到了知伯好处,就要报仇,刺杀赵襄子,那赵襄子看他是个义士,开始就饶了他,但是豫让不死心,毁容吞炭,再次刺杀。赵襄子这下不能忍了,说你豫让跟知伯前也跟过别人,知伯灭了他们你不报仇,我灭了知伯凭啥你就跟我较劲?豫让又说了段很有名的话:别人以众人待我,我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待我,我国士报之。这就是士为知己者死啊。豫让杀不了赵襄子,就说刺赵襄子衣服几下就当报仇了,赵襄子敬重他,还真的脱衣让他刺。最后豫让自杀了。
除了这四大刺客,有的还说一个刺客是要离,这也是那阖闾找来的刺客,他杀了僚不够,还要杀僚的儿子庆忌。为了博取庆忌信任,要离害了自己的妻儿,刺杀庆忌时,遭到了庆忌反扑,但是庆忌非但不记恨他,还放他走。要离十分悔恨,最后自杀。
古代的四大刺客故事都很悲壮,即使刺杀成功,也都要自杀收场,而利用他们的人往往成王称霸。
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四个刺客的故事。!!
刺客列传里共5个刺客。分别是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
1、曹沫
曹沫,鲁国人,以力大勇敢著称。鲁公对他很欣赏,任命他为将军,同齐国交战。未料三战皆败,鲁公心怯,赶紧商议割地求和。但是并未责怪曹沫,仍用他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在柯地会盟。正当鲁公与桓公即将达成屈辱协议之时,曹沫手执匕首冲上前去,劫持了齐桓公。桓公左右恐伤到主公,不敢动作。桓公问:“你想怎样?”
曹沫说:“齐强鲁弱,您恃强凌弱太过分了。大王您认为该怎么办呢?”桓公被迫答应尽数归还侵夺鲁国的土地。得到承诺后,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辞令如故。
桓公恼羞成怒,想毁约食言,被管仲劝止。于是,不费吹灰之力,曹沫三战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数归还。
曹沫以其忠诚勇气和不烂之舌,既要回了土地,又保全了性命,可谓绩效显著。
2、专诸
专诸,春秋时吴国棠邑(今南京市六合区西北)人,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荐给公子光。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鱼肠剑),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
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乃以专诸之子为卿。
3、豫让
豫让,姬姓,毕氏。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是晋国正卿智伯瑶的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赵、韩、魏联手在晋阳之战中攻打智氏,智伯瑶兵败身亡。
为了给主公智伯瑶报仇,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
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历史典故。
4、聂政
聂政(?—公元前397年),战国时侠客,韩国轵(今河南济源东南)人,聂政年青侠义,因除害杀人偕母及姊荌避祸齐地(今山东境),以屠为业。
韩大夫严仲子因与韩相侠累(名傀)廷争结仇,潜逃濮阳,闻政侠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与政结为好友,求其为己报仇。
聂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独自一人仗剑入韩都阳翟,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于阶上,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
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荌,遂以剑自毁其面,挖眼、剖腹自杀。其姊在韩市寻认弟尸,伏尸痛哭,撞死在聂政尸前。
5、荆轲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史记中的5位刺客和他们的故事
1.荆轲
战国末年刺客,卫国人,卫人称为庆卿,游历燕国,燕人称其为荆卿,后被燕太子丹尊为上卿,派往秦国刺杀秦王政(即始皇帝)。燕王喜二十八年(公元前227年)其携秦逃亡将军樊於期的头和督亢(今河北易县,涿洲,固安一带)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献图时,图穷匕现,刺秦王不中,被杀。
2.豫让
春秋战国间晋国人,初效命于范氏,中行氏,后为智伯瑶家臣,赵韩魏共灭智氏,其欲为智伯报仇,乃改名换姓,躲藏在厕所中一刺赵襄子未遂,被释放,后又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再刺赵襄子未遂,被捕,,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衣后自杀。
3.聂政
战国时侠客,韩国轵(今济源东南)人,以任侠著称,为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一。
政年青侠义,因除害杀人偕母及姊莹避祸齐地(今山东境),以屠为业。韩大夫严仲子因与韩相侠累(名傀)廷争结仇,潜逃濮阳,闻政侠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与政结为好友,求其为已报仇。聂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独自一人仗剑入朝都阳翟(今禹州),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于阶上,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莹,遂持剑自破其面,挖眼、剖腹。其姊在韩市寻到弟尸,伏尸痛哭,后撞死在聂政尸前。其事迹见《史记·刺客烈传》。郭沫若曾据此写历史剧《棠棣之花》,歌颂聂政的侠义精神。在河南禹州市市区西北有纪念他的聂政台。
4.专诸
一作设诸,春秋时吴国堂邑(今江苏六合西北)人。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乃以专诸之子为卿。
5.要离
要离生得身材瘦小,仅五尺余,腰围一束,形容丑陋,有万人之勇,是当地有名的击剑能手。足智多谋,以捕鱼为业,家住无锡鸿山山北。今无锡鸿山东有要潭河,西南角有要家墩,是要离捕鱼、晒网的地方。
吴王阖闾登上王位后,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往卫国。在吴国号称第一勇士;在卫国招兵买马,伺机为父报仇。阖闾欲除去这个心头大患,于是觅得一壮士。此人名唤要离。
经过策谋,要离决定采用苦肉计。某日要离在王宫与阖闾斗剑时,故意先用竹剑刺伤阖闾的手腕,再取真剑斩断自己的右臂,投奔卫国找庆忌去了。要离走后,阖闾还依计杀掉了他的妻子。庆忌探得事实,便对要离深信不疑,视为心腹,委他训练士兵,同谋举事。三月之后,庆忌出征吴国,与要离同坐一条战舰。要离乘庆忌在船头畅饮之机,迎着月光独臂猛刺庆忌,透入心窝,穿出背外。庆忌诧异之极倒提要离,沉溺水中三次,然后将要离放在膝上,笑着说:“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于刺我!”此时左右卫兵举刀欲杀要离,庆忌摇着手说:“此乃天下勇士,怎么可以一日杀死两个天下勇士呢!还是放他回国,成全他吧!”
要离回国后,阖闾金殿庆封要离。要离辞谢不受,说:“我杀庆忌,不为做官,而是为了吴国的安宁,让百姓能安居乐业。”说完自刎于金殿。吴王阖闾根据要离生前的遗愿,便令伍子胥将要离葬在鸿山东岭南麓杨梅坞专诸墓旁。
要离墓现在在江苏省无锡市新区鸿山镇鸿山上,与专诸墓,东汉梁鸿墓成品字型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