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是没用的,要深发展
“光大是没用的,要深发展”,这是多年前深圳发展银行在街头的广告,这个在理解偏一点就略带黄色的段子是深圳发展银行(深发展)用来揶揄光大银行的。后来深发展改名为平安银行,光大银行还在。
近段时间满屏上热搜的都是恒大:
恒大集团遭遇群众围堵,因为听说到期的理财产品不能兑付,于是大家纷纷前来公司要求理财产品提前兑付。其中很多是恒大公司的各级员工。据说恒大的八万名员工每个人有销售理财产品的任务,级别越高任务越大。现在压力最大,最担心的也是这部分人。
恒大高管住酒店的个性细节要求被泄露,那个是堪称豪华。十几年前就曾经听朋友介绍恒大许老板的出行方案,据说是参照副国级的标准。也就是说恒大这个地产帝国早已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庞然大物。
作为全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楼盘从最北的黑龙江到最南端的海南岛,778个楼盘,几乎每一处都有它的身影,可谓牛逼,就连小小的北海就有三个响当当的楼盘。
恒大在香港上市的四家上市公司,市值最高的时候超过万亿,就连一辆车没造出来的恒大汽车也在香港上市,市值最高达到7000亿港元,可谓牛掰。几个月时间现在仅剩一千多亿了,恒大汽车只有230亿了,下跌96%,简直就是狂泻。
恒大这几十年的疯狂发展,出尽了风头,现在终于要走到尽头了。
恒大在国内发展这么多年,一年的销售额八千多个亿,连续六年入选世界五百强,2021年更是荣登第122位,一个万亿市值的房企,这么多年的钱都去哪了?
联想到最近也是资金紧张,名气因为万宝之战而家喻户晓的深圳宝能集团也是出现了理财产品不能按时兑付的消息,搞的姚振华这位潮州大佬灰头土脸的。连贯的中国融创,绿地集团也都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风波。
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地产知名头部企业,在中央房住不炒,坚决抑制住房价的政策下,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通过银行杠杆不断扩张,但银行只要在开发和销售的两端,资金水龙头一关,顿时完蛋。无论你是五百强的前多少名,无论你是连续两次在唯一一位被邀上城楼观礼台,还是多年给贵州毕节贫困地区捐款累计超过110亿元,无论你是冠名足球甲A冠军,亚洲俱乐部冠军,还是全国女排俱乐部冠军,无论你是巨资聘请意大利尤文图斯的里皮作为国家队教练、郎平作为排球教练,但这些都是靠钱堆起来的。这也是为什么恒大有1.9万亿的银行借贷原因吧。
靠资金堆起来的东西,只要资金一撤,立马垮台,真正的昙花一现。
最近热议中,很多人都说,这么大的知名企业,出现了困难,国家不会不管的,一定会出手帮助的,以前都是这样的,这次也会的。
我觉得国家出不出手不知道,但重组是一定的,许老板的出局也是肯定的。
还有人提议,这次恒大的危机是我们全体中国人的事,不能让西方国家看我们的笑话,一万多亿的债务,我们每个人出一千元就可以帮助恒大还清欠款。我也不知道说这话的人是脑洞大开还是脑残粉,还是他就是许老板本人呢?
恒大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最大,一路走来的方式其实是中国人最喜欢的方式,最欣赏的方式,屌丝逆袭,山沟里的凤凰,快速变大,房开、物业、矿泉水、保险金融、造车,什么赚钱做什么,排球、足球什么博眼球就把钱砸什么,而且是样样要第一。
许老板热爱篮球,在公司内部的高管和员工的一场篮球比赛中,年过六十的许老板一人独得33分,成为全场得分王,而且一分之差险胜员工队,这在当时是成为佳话流传的,现在看来就是一场丑陋的献媚拍马屁大赛。
应该说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过或者曾经有过一个恒大:做大,风光,呼风唤雨,前呼后拥,颐指气使,指点江山…..
进入世界五百强的前几名都是中国的国有企业,两桶油、几大银行、几家保险公司,包括民营的恒大,它们的营业额都很大,但是不是很强呢?不一定。
聂圣折说,欠债是恒大公司们唯一存在的理由,因为这些公司往往都是负资产,如果债都没得欠了,这些公司们还有存在下去的理由吗?所以恒大们的垮台,是一种必然,是市场的必然淘汰。
大不代表强,强不一定大;在大与强之间选择,多数人选择大而不是强,因为强需要时间,需要实力,是个慢活。
而大是可以很快的,可以加杠杆的,是可以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
如何做到既大且强,或者宁强勿大呢?这时需要社会达成共识,是需要文化和价值观支撑的。
周樟寿为什么改名周树人
表示了周樟寿要成为国之栋梁。根据中国教育网查询得知,鲁迅这个改名过程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鲁迅的叔祖周椒生在学校担任学监一职,期望鲁迅能发扬光大周家名门望族的声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于是给鲁迅改名为“树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光大证券现在改成什么了
光大证券现在改名为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光大证券在完成司法重整后,正式完成了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实现了公司的华丽转身。原先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如今的“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这一更名标志着公司在业务模式、业务领域等方面的全面转型。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光大证券决定进行这一重大变革,以更好地适应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服务客户的需求。此次更名不仅是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反映了公司对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市场定位的调整。通过这一更名,光大银行将继续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并不断提升其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也标志着公司将继续推进业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具体来说,这一更名并非简单的名称变化,而是代表着公司整体战略和业务模式的转变。公司在经历了长期的市场竞争和发展积累之后,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质量、拓宽业务领域,做出了这一重大决策。更名后的光大银行将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这也反映了公司对于未来金融市场的深刻洞察和战略部署,将继续引领行业发展趋势,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持续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