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人那么喜欢改名字
日本人的姓名
关于汉字的音读与训读: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日本是没有文字的,直到汉字传入日本之后,日本人才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在出现之前,日本早就有了自己的语言。汉字传入后,日本人把自己原有发音加在表意的汉字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语言系统。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问题,因为汉字传入时也带来了自己的读音,而当时中华文化的强大影响力也使日本人不可能轻易舍弃,所以同一个汉字的汉语读法也被保留了下来。日语中的汉字一般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音了,日本原有的那种发音被称为音读,由汉语转化而来的被称为训读。
日本人的姓名中也是音读与训读混用,在感觉中,一般说来,姓中的训读用得比较多,而名字里多用音读。
常见姓:田中(たなか)中山(なかやま)山口(やまぐち)山田(やまだ)山崎(やまざき)中田(なかだ)黒田(くろだ)中村(なかむら)藤崎(ふじさき)藤原(ふじはら)佐藤(さとう)伊藤(いとう)竹野(たけの)竹中(たけなか)佐竹(さたけ)佐々木(ささき)铃木(すずき)川口(かわぐち)徳川(とくがわ)织田(おだ)山本(やまもと)本田(ほんだ)……
在日本人的姓中,恐怕最常用的就是“田”、“中”、“山”、“川”、“藤”、“竹”、“本”、“佐”等字了。
从中不难看出,日本人的姓和自然有着很大联系。
如表地形的汉字:“田(た)”、“山(やま)”、“川(かわ)”,还有“崎(さき)”、“岛(しま)”“野(の)”等,这些字的读音在名字中出现时读音是比较固定的,几乎只用训读,看见它们只管大胆地读就可以了;表自然植物的汉字:藤(ふじ)、竹(たけ)、松(まつ)、木(き)、桂(かつら)、本(もと)……当然也少不了女孩子常用的名字“桜(さくら)”啦。这一类的字也多用训读,但有例外,比如“藤”除了训读的“ふじ”(藤原ふじはら)之外,还有音读的“とう”(佐藤さとう)。而“本”字在“山本”中读“もと”,在“本田”中则读“ほん”;表方位的汉字:“中(なか)”、“左佐(さ)”、“上”、等。“中”和“左”比较简单,不用多说。但一些含有“上”的名字必须注意,如果“上”是名字中的第一个字,一般读成“うえ”,如“上杉(うえすぎ)”;如果出现在后一个字,就要读作“かみ”了,如“三上(みかみ)”“村上(むらかみ)”。
如果一个汉字的读音中第一个假名是有相应的浊音的话,那么根据这个字在姓中的位置不同会发生音变。像“田”、“川”、“崎”、“岛”……中的“た”“か”“さ”“し”都是如果不是出现在第一个字中就要变成浊音(也就是在上面加上两点啦),如“田中”里的“田”读作“た”,而“中田”里的田就要读作“だ”。与姓比起来,日本人的名字就显得更加没有规律了。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取名时都希望取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所以就算是同一个汉字,具体怎么读音都由父母决定,反正日语中的多音字比汉语里还多。最离谱的是有的人取名时还把汉字和假名分开,完全割裂了文字与发音的联系……下面列举的是一些名字中比较常见而且读音比较固定的汉字。
女子常用名
~子(こ)~美(み)~惠(え)~奈(な)~沙(さ)~百合(ゆり)~香(か)~铃(れい)~丽(れい)~佳(か)~霞(かすみ)~茜(あかね)京(きょう)……
男子常用名
~郎(ろう)~助(すけ)~健(たけし、けん)~一(はじめ、いち)~也(や)~哉(さい)~之(の)~卫门(えもん)……
除了一字多音以外,一音多字的情况也很普遍,所以有时候就算知道对方名字的发音也很难知道具体是哪个汉字。比如“たけし”这个读音,对应的常用名字有“武”、“猛”、“毅”、“健”、“刚”、“雄”、“洸”、“健也”、“武石”、“刚司”、“武志”、“武史”、“健之”……随便算一下,居然有二三十个之多,恐怖吧。
日本为什么废除汉字改用片假名和平假名
中国汉字对日本、朝鲜、越南的影响及汉字文化圈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日本民族虽有着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创制则相当晚。长期以来,其人民是以汉字作为自己传播思想、表达情感的载体。日本文字的最终创制是由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空海)来完成的。他们俩人均曾长期留居中国唐朝。前者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后者采用汉字革体创造日文“平假名”。尽管自十世纪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汉字的使用却并未因此而废止。时至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个简体汉字。
2.汉字对朝鲜文字的影响
中古时期的朝鲜亦如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汉字。李朝初期,郑麟趾、成三问等人依中国音韵,研究朝鲜语音,创造出11个母音字母和17个子音字母,并于公元1443年“训民正音”,公布使用。朝鲜从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3.汉字对越南文字的影响十世纪以前的越南曾是中国的郡县。秦、汉、隋、唐在此设官统辖,故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较深。独立后的越南,直至十三世纪,才以汉字为基础,用形声、假借、会意等方法创制出越南文字——字喃。十五世纪时,字喃通行全国,完全取代汉字。
4.汉字的悠久历史文明和对外影响构建了“汉字文化圈”
汉字的历史悠久,其文明对外部世界有过强大的辐射和影响,从而构建了一个“汉字文化圈”,这一文化圈确立了中国汉字文化的主体地位。受汉字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无论如何发展,它们都是这一“汉字文化圈”的一个子成员。这是世界语言学全部历史研究成果所公认的,因而是无法被推翻的。在所有汉字文化圈当中,中国是唯一的一个大国。近来韩国兴起的“韩文正宗运动”、“改名运动”及“保护遗迹、改写历史运动”已经在国际上被传为笑柄。任何一种文字都不会是尽善尽美的,汉字也不例外。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认识到伟大的汉字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更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见微知著,中华民族以其勤劳和智慧不仅创造出了悠久灿烂的文明,而且推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为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人怎么改日本名字又不变之前的名
以下为比较正确的解释,所以直接转了,可以看看。
日本政府网站,关于入籍——也叫归化后的姓名说明如下:
「帰化後の"名"は,原则として常用汉字表,戸籍法施行规则别表第二に掲げる汉字及びひらがな又はカタカナ以外は使用できません。なお、帰化後の"氏"については,その他の正しい日本文字も使用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译文:归化后的名字,原则上须使用常用汉字表范围内的汉字、平假名及片假名。归化后的姓氏,则也须使用正确的日本文字。
规定最后一句说的,入籍的姓氏必须使用“正确的日本文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用英语国家来打个简单的比方——张三入了英国籍,可能改名叫“Jacky Zhang”,而这个“Zhang”,即正确的“英国文字”了。
日本也是这意思,如果你的姓是日语常用汉字表里的汉字,比如王、李、周……等等,那么保持原样即可——部分简体字可能需要改成繁体字,比如“张”要变成“张”等等。
如果你的姓比较稀少,比如“芈月”的“芈”字,日语汉字库里肯定是没有的,那么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就需要改成日本姓而不得不“忘祖”了呢?
自然不是,因为日语里不但有“汉字”,还有用来表音的“假名”,芈月小姐如果加入日籍,姓氏则需要用“片假名”或者“平假名”来代替,即“ミ”或者“み”,发音则依然还是“mi”。
好在传承了汉唐文化的日本对汉字的继承,基本上也算完整,绝大部分中国姓氏在日本常用汉字表中都是可以找到的,即便你加入了日籍,你原来的姓氏依然还是可以保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