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名称的由来
双鸭山有着很美丽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天宫人满为患,人间却人烟稀少,许多神仙都来人间寻找仙地居住。俗话说“凤凰非梧桐而不栖”。天鸟呢,当然非宝地而不依。来到下界的天鹤飞落鹤岗,天鸡驻足鸡西。
天鸭夫妇一直飞到安邦河畔,见这里草木萋萋,鲜花艳艳,流水潺潺,鱼虾济济,果真是块宝地。心花怒放的天鸭夫妇乐而忘返天宫,在此定居,无忧无虑地繁衍后代。许多年以后,陆续来这里的人们发现,两只神鸭伏卧的地方是一对形似鸭子形状的山岭,人们称这个地方为双鸭山。
双鸭山市共辖8个县级行政区,包括4个市辖区、4个县,分别是尖山区、岭东区、四方台区、宝山区、集贤县、宝清县、友谊县、饶河县。
双鸭山市是中国最东部的地级市,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煤炭、电力、煤化工、钢铁和粮食生产基地,这里矿产资源富集,煤炭探明储量117亿吨,占全省的47%,此外还有铁、锌、锰、铀等重要稀缺资源。特别是稀有矿产石墨,工业利用价值极高,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双鸭山市委、市政府把石墨产业作为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支撑产业转型发展的七大主导产业之一予以重点推进。按照“探、采、加、生态修复”一体化的模式,以高品质精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为核心,重点在中高端产品生产加工领域策划生成项目,并与有战略眼光的投资者谋求合作,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市转型步伐。
扩展资料:
双鸭山的风景名胜:
1、青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青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岭东区境内,距市区18公里,公园总面积2848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2%。园内有游客服务中心、九峰禅寺、普渡寺、钟灵毓秀的石佛山、星月湖和阳光浴场、等景观。
2、安邦河湿地公园
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集贤县境内,距市区54千米,景区面积310公顷,是我国东北颇具特色的湿地公园。主要景点包括黑龙江省安邦河湿地宣教中心馆、仿真园林景观、旅游文化长廊、北大荒民俗风情展馆、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休闲广场、观鸟台、垂钓场、莲花湖、湿地游船码头等。
3、雁窝岛湿地生态旅游区
雁窝岛旅游度假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宝清县境内,距市区200千米,是依托雁窝岛湿地而建的一处以湿地观光为主的旅游区。建有生态博物馆、九曲长廊、水上公园、游船码头和北大荒精神教育展厅等景观及设施。景区内还有镌刻着董必武亲手题写的“雁窝岛”三个大字的景观石和距今八百多年的女真人遗址等人文景观。
4、千鸟湖旅游度假区
千鸟湖旅游度假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饶河县红旗岭农场境内,距市区300千米。千鸟湖湿地公园依托千鸟湖湿地而建,有中心广场、花卉苑区,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会所——风情阁、彰显北大荒特色的多功能采摘园、观景台、百鸟居、钓鱼台、游船码头、柳林岛、栈道码头等设施。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
黑龙江省五常市市长叫什么名字
五常市现任市长是辛敏超。简历如下:
辛敏超,男,汉族,黑龙江省桦南县人,1963年6月出生,研究生学历,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五常市委副书记、市长。
1981年8月-1984年10月依兰县水产科技术员
1984年10月-1990年12月依兰团县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办公室主任
1990年12月-1994年3月依兰县演武基乡副乡长
1994年3月-1996年5月依兰县演武基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1996年5月-1998年2月依兰县演武基乡党委书记
1998年2月-2000年6月依兰县迎兰乡党委书记
2000年6月-2005年4月依兰县政府副县长
2005年4月-2006年11月巴彦县政府副县长
2006年11月-2011年5月巴彦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
2011年5月-2011年12月五常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11年12月-现在五常市市委副书记、市长。
工作分工:负责全市经济工作,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主管财政局、发展改革局、审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编委办工作。
五常市地名的由来
五常市的名称源自儒家的“三纲五常”,其中的“五常”代表了仁、义、礼、智、信这五种美德。在清朝咸丰年间(1851-1861年),这一带开始开放为荒地,并逐渐建立了举仁、田义、崇礼、尚智、诚信五个甲社,因此这一地区被统称为“五常堡”。在设立行政单位时,继续使用了“五常”这个名字。
在历史上,五常市北部地区在汉晋时期属于夫余国,隋朝时归靺鞨所有,唐朝时属于渤海都督府,辽朝时属于东京道,金朝时属于上京会宁府,元朝时属于辽阳行省的开元路,明朝时属于奴儿干都司,清朝初期则属于宁古塔将军辖区。
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为了储备对抗罗刹(沙俄)的军粮,清朝政府在五常市北部的拉林镇扩建了官仓,俗称“拉林仓”。1744年(清乾隆九年),设立了拉林阿勒楚喀副都统,驻扎在拉林城,归宁古塔将军管辖。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设立了阿勒楚喀副都统,拉林和阿勒楚喀两个副都统分别管理各自的地域。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拉林副都统被裁撤,由一位协领驻扎在该地,由阿勒楚喀副都统兼管。
1869年(清同治八年),设立了五常堡协领衙门,归吉林将军统属。1881年1月25日(清光绪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吏部转呈奏准,在五常堡南30里的欢喜岭设立了五常厅,并在山河屯设立了分防经历,在干蓝彩桥设立了分防巡检,这些地区的税收都归五常厅管理。
1882年(清光绪八年),在拉林设立了分防检,归双城厅管辖。1909年4月9日(清宣统元年闰二月十九日),吉林行省总督、巡抚奏请,将五常厅升改为五常府,同年6月2日(农历四月十五日)批准,改为府。1910年1月19日(清宣统元年十二月初九日),五常府知府启用关防。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3月2日,吉林行省公署通令,将五常府改为五常县。1914年6月,五常县隶属滨江道。1929年2月,道区被裁撤,由吉林省直辖。当时,全县总人口为22.7万人,属于三等县。
东北沦陷后,五常县初隶吉林省,1934年12月划归滨江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五常县初隶哈南专区,后归松江省直辖。1947年1月,以五常县山河镇以南地区与舒兰县部分地区设置山河县,隶属宏尺备吉北行政区;同年11月,撤销山河县,并入舒兰县。1948年6月,将原划归山河县的五常县部分地区划回五常县管辖。
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为黑龙江省,五常县由黑龙江省直辖。1956年3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拉林县,并入五常县。1958年8月,五常县划归松花江专区管辖。1960年5月,划归哈尔滨市领导。1965年6月,划归新设立的松花江专区管辖。
五常县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拉林河上游。北依哈尔滨市阿城区,东、东南与尚志市、海林市和吉林省敦化市毗邻,南、西南与吉林省舒兰市、榆树市接壤,西北与双城市相连。全县总面积为7512平方公里。全县共辖11个镇、17个乡,其中民族乡(镇)6个。县境北部是满族聚居的地区,有5个满族乡(镇);中部有朝鲜民族乡1个。
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为9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2万人;满、朝鲜、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6.2%。1993年8月28日,五常撤销县制,改为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