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前水库有多大 黄前水库改名
黄前水库改名叫什么
1、黄前水库建于1958年,坐落在泰山东麓,站在泰山极顶鸟瞰水面,它宛如一面银镜掩藏在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中。
2、早年这里是黄巢起义军练兵习武的地方,现在是泰山景区的一个旅游景点,此景点一年四季静的出奇,除了早晚的鸟叫声,起风时的松涛声,再就是偶尔传来渔船捕鱼的机器声。
3、后来由于黄前水库是泰安市区的主要水源地,为了更好的保护水源地的水质,自2009年起,黄前水库禁止垂钓。
4、在2012年,黄前水库被山东海洋与渔业厅命名为“黄鲴鱼种质资源保护区”。接着2017年9月,黄前水库正式更名为天龙湖。
黄前水库有多大
黄前水库面积550万亩。黄前水库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5公里,最深处达90多米,有一条深谷从水库中心穿过。水源由泰山、长青岭和大青山三条溪流汇集而来。以上是关于黄前水库改名叫什么,以及黄前水库有多大的讲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韩黄赵三姓是一家吗
明朝江西临江清江县赵氏迁贵州大方县演变为韩、黄、赵三姓。附演变简表如下:1、江西祖:妣韩氏,生四子,“奕”字派,名:鸾、凤、文、武。注:与明崇祯年间刑部主事赵奕昌属一辈。2、赵奕鸾:字盛占,明万历甲戌科进士,云南金沧道参政,擢陕西按察使,过大方,被彝族水西宣慰使安国亨强留于此为官,遂居大方。生子赵嘉顺。
赵奕凤:生二子:赵寅、赵卯。
赵奕文:居江西老家,其情未知。
赵奕武:化名韩显美(母姓氏),到贵州找兄(奕鸾、奕凤),被水西宣慰使封为“慕魁”(彝族官职名),世称韩慕魁,遂以韩为氏。3、赵嘉顺:生子赵国秉,为黄龙之义子,配黄龙之独生女黄氏(黄龙无子),改名黄应嗣,其后世多为黄氏,亦有赵氏。黄龙:山西太原府黄家堡人,万历至崇祯年间分巡川黔两省,后住毕赤卫,有恩于赵氏,以赵嘉顺之子为婿,以婿作子,故为我韩黄赵一家黄氏之始祖。4、黄应嗣:生四子:黄进、黄瑞、黄甫(云南参府)、黄明(康熙岁贡)。5、黄明:生五子:赵元贞(还宗姓赵)、黄中美()、黄中位、黄中正、黄中元
黄汝宪人物介绍
黄汝宪
黄汝宪(1875~1951),字循化,小名刘贵,康县大堡镇黄家山人,清末优廪生,文化名人。
中文名:黄汝宪
别名:刘贵
出生地:康县大堡镇
职业:教师
主要成就:兴办大堡子小学
代表作品:编纂《新纂康县县志》
年少好学
黄汝宪祖辈以农为业,其母是一贤惠善良的农妇。先父残疾早故,其母与杨发春结婚。杨系湖北省宜城县人,小贩出身,上门黄家改名黄发春。婚后两年生子刘贵。黄汝宪9岁启蒙,随黄居中就读,他勤奋学习,读书之余兼为老师家做些家务杂事,颇得黄居中家人喜爱。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黄居中中解无三年后,黄汝宪遵从师命去阶州应试,考得第一名案首,时年22岁。黄汝宪考中案首后,因不忍心年老的父母劳苦操持,自己留在家中替父母经营家业。同时设馆教读,待机再进。
兴办教育
1899年,黄汝宪25岁时被补为优廪生。此后他致力于发展教育,学生遍布康北。他同老庄日本留学生侯肇彬,同心协力兴办大堡子小学,为康北的文化教育作出了贡献。1946年他应聘到康县初级中学任教,讲授古文,对学生授业解惑,育德育才,很受学生敬重。
黄汝宪诗文并茂,书法尤其刚劲有力。逢年过节,远近人皆来求取对联匾额。民国建县后,他历任康县教育科长、县参议员等职。1935年,他作为主笔者之一,参与编纂了康县第一部县志《新纂康县县志》。1947年,又参加编写了《康县要览》。黄汝宪所留文稿甚多,“文化大革命”期间屡遭搜查焚掠,现已存者无几。他家虽然富有,但每逢农忙时,仍亲自带领儿孙们收割播种。对租地户轻取租息。解放后,在人民政府感召下,他带头减租减息,协助人民政府清匪反霸,积极参加各项工作,成为全县富有名望的开明绅士。1951年在他76岁高龄时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