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名字的由来
合欢花的原名为“夜合”,因为它的叶子容易受到光线的刺激而发生变化。到了晚上,光线变暗,叶子就会萎缩,就像合起来的伞。后来,为了推广和象征吉祥,就将它改名为“合欢”,有“合家欢乐”之意。
一、合欢是一种惹人喜欢的植物,它有很多别名,其中“爱情树”的别名还有着动人的传说:
话说古时泰山脚下有个村子,村里有位何员外。何员外晚年生得一女,取名欢喜。这姑娘生得聪明美貌,何员外夫妻俩视如掌上明珠。欢喜18岁那年清明节到南山烧香,回来得了一种难治的病,精神恍惚,茶饭不思,一天天瘦下去,请了许多名医,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何员外贴出告示,重金酬谢能够医治小姐疾病者。
西庄有一位秀才虽穷,却长得眉清目秀,天资聪慧,除了文才过人,还精通医道。苦于无钱进京赶考。看到告示,秀才便揭榜进门。见到小姐,秀才即全然知晓病情,原来那日小姐南山烧香,与秀才邂逅,喜欢上他了,回家后日夜相思,此番见到秀才,病就好了一大半。于是,在诊脉后秀才说:“这位小姐是因心思不遂,忧思成疾,情志郁结所致。”
又说南山上有一棵树,人称“有情树”,羽状复叶,片片相对,而且昼开夜合,其花如丝,清香扑鼻,可以清心解郁,定志安神,煎水饮服,可治小姐疾病。听了秀才的话,员外随即派人和秀才一起前往南山采集此花。按照秀才所讲方法,小姐服用后,不久痊愈,因此对秀才更生好感。在小姐的资助下,秀才进京赶考,考中状元,又赢得小姐芳心,金榜题名之时,即为洞房花烛之夜。后来,人们便把这种“有情树”叫作合欢树,这花也就叫合欢花了。
二、另有传说:虞舜南巡仓梧而死,其妃娥皇、女英遍寻湘江,终未寻见。二妃终日恸哭,泪尽滴血,血尽而死,逐为其神。后来,人们发现她们的精灵与虞舜的精灵“合二为一”,变成了合欢树。合欢树叶,昼开夜合,相亲相爱。自此,人们常以合欢表示忠贞不渝的爱情。
扩展资料:
花语
合欢花在我国是吉祥之花,认为“合欢蠲(音juān,免除)忿(消怨合好)”,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在宅第园池旁栽种合欢树的习俗,寓意夫妻和睦,家人团结,对邻居心平气和,友好相处。
清人李渔说:“萱草解忧,合欢蠲忿,皆益人情性之物,无地不宜种之。……凡见此花者,无不解愠成欢,破涕为笑,是萱草可以不树,而合欢则不可不栽。”
合欢花的小叶朝展暮合,古时夫妻争吵,言归于好之后,共饮合欢花沏的茶。人们也常常将合欢花赠送给发生争吵的夫妻,或将合欢花放置在他们的枕下,祝愿他们和睦幸福,生活更加美满。朋友之间如发生误会,也可互赠合欢花,寓意消怨合好。
郭沫若的作品名称
郭沫若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拓展资料: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革命家。郭沫若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
人物评价
郭沫若曾以歌德自称并被文化界广泛认可,如周扬曾对郭沫若说“你是歌德,但你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沙叶新则引用恩格斯对歌德的评价指出郭沫若作为伟大天才和凡庸公民的两面。
相对于专业的研究者对于他的极度推崇,一般的社会民众中间也存在对于郭沫若因为不了解,对他性格和心理的误读以及对这位天才型人物的苛求而产生的轻视,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等一些严肃的研究学者将这种“学院派”中间和社会民众间对郭沫若截然相反的态度称之为“两极阅读”。
2023广西中考分数线划分
2023广西中考分数线划分如下:
1、第一批
贵港市高级中学(招生2000人):总成绩A,学科成绩组合4A+2B+。
2、第二批
桂平市浔州高中(招生1500人)、平南县中学(招生1500人)、贵港市江南中学(招生1700人)、贵港市达开高中(招生1700人):总成绩A,学科成绩组合5A1B+;
广西民族高中(招生20人):总成绩A。
3、第三批
贵港市民族中学(招生1000人)、港北高中(招生1000人)、港南中学(招生1400人)、覃塘高中(招生1200人):总成绩B+,学科成绩组合6B+;
桂平一中(招生1450人)、桂平三中(招生1100人):总成绩为A,学科成绩组合3A3B+;
平南县龚州中学(招生2000人):总成绩A;
贵港市新江南实验中学(参照公办示范性高中收费招生550人):总成绩A;
贵港市大将国际学校(参照公办示范性高中收费招生550人):总成绩B+。
拓展资料:
贵港市高级中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是一所直属于贵港市教育局的全日制、寄宿制公办高中。1961年,被定为广西重点中学。2003年,成为广西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创建于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初名“贵县县立高等小学堂”。1913年,改为贵县县立中学,1996年,改名为贵港市高级中学。每年9月28日为学校纪念日。
截至2020年8月,该校新校园占地约473亩,有1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00多人,有教职工近644人,专任教师252人。
截至2017年3月,该校校园占地约305亩,有7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多人。
另新校区用地638亩,工程建筑物共20个单体,其中教学实验楼3栋,食堂3栋,综合楼2栋,多功能厅1栋,学生宿舍楼4栋,体育馆1栋,职工周转房3栋,垃圾中转站2个,篮球场21个,足球场1个。计划于2020年2月竣工,九月份交付使用。